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3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估斜视手术对成人斜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对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89例成人斜视患者,分别在其术前1 d及术后(83.6±34.0)d采用成人斜视生存质量量表(AS-20)进行生活质量评价。分析手术前后AS-20分值的变化情况,并评估年龄、性别、斜视类型、双眼视觉和手术前后AS-20分值及其变化值的关系。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患者术前AS-20得分为(50.3±18.5)分,术后得分为(80.8±2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975,P<0.01)。相比男性,女性在术前的AS-20得分偏低,在术后提升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术前=2.050,t变化=-2.593,P<0.05);而无论术前术后,不同斜视类型(t术前=-0.480,t术后=0.237,t变化=1.495,P>0.05)、双眼视觉是否为阳性(t术前=0.446,t术后=0.498,P>0.05)患者间的AS-20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与手术前后AS-20总分值的差值无相关性(r=0.021,P>0.05)。结论成人斜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女性相比男性在术前的生活质量偏低,在术后提升快。内外斜视患者、是否存在双眼视觉患者及不同年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及其效果。方法根据DVD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进行不同术式的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8例43眼中手术治疗34眼,治愈24眼(70.59%),好转6眼(17.65%),4眼无效(11.76%),另外9眼因为上斜度数≤10△或者在矫正水平斜视后上斜度数明显减小而未行DVD手术。术后经过双眼视功能训练,同视机检查有Ⅰ级视功能者6例,Ⅱ级视功能者4例,Ⅲ级视功能者3例,剩余15例仍无双眼单视功能,其年龄均〉10岁。结论个体化的手术治疗能够使DVD患者得到满意的效果,视功能训练也是斜视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无虹膜合并先天性白内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我科于2009-02收治1例双眼先天性无虹膜合并先天性白内障患者,男,28岁,双眼自幼视力差、畏光、视力进行性下降6a。无家族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眼科检查:VOD:FC/10cm,VOS:0.05,双眼球水平震颤,双眼结膜无充血水肿,角膜透明,横直径12mm,巩膜未见明显异常,前房约深3CT,双眼仅鼻上象限有宽约1~2mm的虹膜组织,双眼晶状体明显混浊,位正,双眼底无法窥清。双眼VEP检查:左眼P-VEP,P100波振幅降低,右眼F-VEP有波,P波振幅降低;IOLMaster测量:右眼轴长26.64mm,左眼轴长24.70mm;角膜厚度:右眼637μm,左眼634μm。全身实验室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收集甘肃省人民医院普外科一病区于2022年04月至06月收治的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57岁,范围37~68岁;患者均行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即右半结肠D3+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04.16 min,术中出血量108.31 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3.16 d,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16 d,术后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5 d,腹腔引流管引流时间8 d,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3.33枚,术后住院时间9.5 d;术中、术后均无器械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6例患者均行全身静脉化疗,方案为FOLFOX,疗程为6~8个周期;1年总体生存率为100%。结论:图迈?内窥镜手术机器人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良好;该机器人系统有望成为国内辅助根治结肠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在眼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前景.方法 本研究纳入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2016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3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67名(49.26%),男性69名(50.74%).在教学中采用基于网络平台的翻转课堂模式,通过网络调查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主动性和个人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未成年近视患者眼前节形态与正视者的差异。 方法 对121例5~12岁未成年人进行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 (OCT)测量,其中正视眼组 (等效球镜度+0.50~-0.25 D) 42例、中低度近视组 (等效球镜度-0.50~-5.75 D)40例、高度近视组 (等效球镜度≤-6.00 D) 39例。比较各组角膜中心厚度 (CCT)、前房深度 (ACD)、房角开放距离 (AOD)、小梁虹膜空间面积 (TISA)及巩膜突角 (SSA)的测量值有无差异。 结果 3组研究对象间C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度近视组ACD、AOD、TISA和SSA值均大于正视眼组 (P<0.01)和中低度近视组 (P <0.05)。中低度近视组和正视组比较ACD、AOD、TISA和SSA各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未成年人的中低度近视眼前房形态和正视眼无差异;高度近视眼与正视眼相比,前房更深,房角更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V型外斜视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收治1340例斜视中76例V型外斜视病例的病史资料及治疗结果.根据不同临床表现和病因,行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进行双眼视功能训练,随访6~12月.结果 76例v型外斜视患者中,共有73例(96.05%)患者存在眼外肌功能异常,包括下斜肌功能亢进患者56例(73.68%)、上斜肌功能不足39例(51.32%)、上直肌功能减弱8例(10.53%)、下直肌功能亢进2例(2.63%)、外直肌功能亢进33例(43.42%)和内直肌功能不足4例(5.26%o术后共有65例效果满意(85.53%),第一眼位正,v征消失,59例(77.63%)通过手术和训练获得了双眼视功能.结论 V型外斜视发病原因以下斜肌功能亢进为主,根据病因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术后配合双眼视功能训练,多能获得双眼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在藏区白内障术前人工晶体度数的测定的必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12月在拉萨光明眼科康复诊疗院进行白内障手术的170例患者,其中85例术前行人工晶体度数的测定,85例未行晶体度数的测定,比较两组术后3 d的视力。结果 测定组:术后视力≥0.3为51例,占60%;0.1〈视力〈0.3为24例,占28.24%;视力〈0.1为10例,占11.76%。未测定组:术后视力≥0.3为48例,占56.47%;0.1〈视力〈0.3为17例,占20%;视力〈0.1为20例,占23.53%。两组术后3 d最佳视力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测定人工晶体度数有助于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在藏区有必要行白内障术前人工晶体度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比较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测量值.方法 回顾性病例资料研究,对107例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轻度28例、中度53例、重度26例)、110例斜视性弱视患儿(轻度41例、中度46例、重度23例)、30例正常儿童对比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屈光参差性和斜视性弱视患儿,其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均低于正常儿童;中、重度斜视性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高于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斜视性弱视患儿中,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非弱视眼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有增加的趋势;未进行过遮盖治疗和已行遮盖治疗的弱视患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无差异.结论 弱视患儿通过双眼间异常相互作用使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下降.可能随着弱视程度的加重,斜视性弱视患儿的非弱视眼较屈光参差性弱视患儿在双眼竞争中表现出更强的竞争优势.遮盖治疗不会引起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下降,也不是引起非弱视眼对比敏感度低于正常儿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上直肌、外直肌肌腹联合术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内、下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27只高度近视限制性斜视眼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患眼采用上直肌、外直肌肌腹联合术。随访时间3~12月,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斜视度及眼球运动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前患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转和外转受限,术前平均内斜视度为(92.50±18.17)△,平均下斜视度为(21.88±5.74)△,眼球外转受限程度为-3.19±0.62,眼球上转受限程度为-2.85±0.82;术后患者眼球外转(外转受限程度为-1.15±0.52)、上转(上转受限程度为-0.78±0.51)均有明显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内斜视度〔平均为(9.19±4.39)△〕及下斜视度〔平均为(2.38±3.10)△〕明显减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除术前斜视度较大的个别患者外,总体效果较为满意(包括获得较为满意的外观)。结论 上直肌、外直肌肌腹联合术能矫正高度近视引起的限制性内下斜视,获得较为满意的外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