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腹腔镜手术由于腹壁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对呼吸、循环、内分泌、代谢等影响较小,可缩短住院日等优点已逐渐为广大患者所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技术。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多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进行,但对麻醉要求较高,同时价格不菲。因此,我们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杜建阳 《中外医疗》2011,30(29):100-10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小儿咽喉部手术术中的麻醉安全性和术后镇痛效果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50例需要咽喉手术的小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麻醉。结果2组HR。MAP、SPO2无明显差异,瑞芬太尼术后镇痛、镇静效果不及舒芬太尼。结论舒芬太尼在儿童咽喉手术中和术后镇痛镇静效果明显,并且安全性较高,适合在儿童咽喉手术中使用。  相似文献   
3.
杜建阳 《当代医学》2011,17(27):51-52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中的对比效果。方法随机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手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2组麻醉诱导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诱导时间短,手术时间短(P〈0.05)。治疗组的麻醉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出现心动过缓2例,低血压2例;对照组出现心动过缓3例,低血压2例。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做好监测和处理的情况下,腰-硬联合麻醉是安全、平稳、可行的,是一种理想的麻醉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愿做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妇女124例,停经38~60d,平均48d,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丙泊酚-芬太尼组,每组6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妊娠时间方面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期间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麻醉效果等情况。结果丙泊酚-芬太尼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组,宫颈松驰度较好,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组使用丙泊酚少,术后清醒快。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更符合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视网膜细胞上清液对由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细胞生理机能的影响。方法对拟胚体分别使用视黄酸(A组)、视黄酸+鼠视网膜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培养上清液(B组)、视黄酸+人胎儿视网膜胶质细胞培养上清液(C组)进行次级诱导。在诱导后5~21 d,对各组中的细胞分别行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分析。结果诱导后5~21 d时,各组细胞钠电流变化均不明显。A组细胞钠通道呈爆发状的放电现象;B组呈现短促而频繁的状态;C组开放时程较长。三组细胞中,无电流细胞的比例分别为25%、11.4%和23.8%,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Na+电流细胞数目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B组表现为一直上升,C组表现为先下降后趋于平稳。A组细胞通道的开放时间最长,B组最短。三组的开放时间分布均可使用双指数拟和。结论在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诱导中,视网膜细胞上清液对诱导细胞的生理功能会产生明显影响。(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91-93)  相似文献   
6.
杜建阳 《当代医学》2011,17(28):53-54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和单纯使用咪达唑仑用于腰硬联合麻醉中的镇静效果.方法 选择ASA I~II级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咪达唑仑复合舒芬太尼镇静,对照组单用咪达唑仑镇静.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成功并确定麻醉效果完善后.治疗组于手术前静脉缓慢注入咪达唑仑0.06mg/kg+舒芬太...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高血压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我院诊治的48例高血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均具有Ⅰ~Ⅱ期高血压.将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全麻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每组各24例.术中对桡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等指标进行连续监测,并记录手术结束至清醒时间和至拔管时间.结果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  相似文献   
8.
人视网膜母细胞瘤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视网膜母细胞 瘤肿瘤干细胞(RTSC),建立RTSC的鉴定方法。方法:新鲜Rb组织经酶消化法获取单个瘤细胞,接种于无血清化学限定培 养基培养。对培养7-15 d的神经样球体,分别进行克隆形成、增殖能力、分化能力等干细 胞特性鉴定;采用RT-PCR及免疫荧光等方法对RTSC及其分化细胞的特性进行鉴定。结果:Rb肿瘤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以形成神经球体样肿瘤球体,后者可以多次传代,具有自我再续 能力。RTSC来源的神经球体表达神经干细胞或视网膜早期发育的相关基因Nestin、CD133、B mi-1、Pax6、RX及Chx10。在分化培养基上,肿瘤球体内细胞可以向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分化 ,形成神经网络样结构,该分化细胞部分表达GFAP、MAP2、GAP43、PKC-a、Syntaxin及Reco verin等。RTSC分化后的神经样细胞为谷氨酸能神经元细胞。 结论:本结果揭示Rb中存在具有自我增殖及分化能力的视网膜前体细胞样 的肿瘤干细胞。此类细胞可能是Rb恶性增殖的根源,也将成为Rb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预注帕瑞昔布钠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全麻开腹术中诱导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合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于麻醉开始前30 min单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输注帕瑞昔布钠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1、5、10 min(T2~4)时HR、MAP和心率收缩压乘积(RPP);抽静脉血测定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和肌钙蛋白(cTnI)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对照组MAP、HR、RPP、E、NE和cTnI在T2~4各时点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注帕瑞昔布钠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诱导插管时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