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挤压劈核技术在过熟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录2010-06/2013-06于我院行超声乳化摘除术的过熟期白内障156眼,术中采用挤压劈核技术,1g/L台盼蓝辅助撕囊。观察术中超声乳化时间、并发症、术后角膜水肿及视力恢复情况。 结果:术后3mo,最佳矫正视力0.1~0.4者15眼(9.6%),0.5~0.7者82眼(52.6%),0.8~1.0者59眼(37.8%)。超声乳化时间25~56(平均42±10)s,最大超声乳化能量30%。术中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2眼(1.3%),IOL植入睫状沟。术后角膜水肿Ⅰ级者12眼(7.7%)、Ⅱ级者5眼(3.2%),Ⅲ级及Ⅳ级者0眼。术后3mo平均角膜内皮丢失率为8.7%。 结论:台盼蓝囊膜染色技术增加了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挤压劈核减少了对悬韧带和晶状体囊膜的牵拉,缩短了超声乳化时间,减少了能量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性,55岁。因左眼白内障于2010年5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眼部检查:右眼为人工晶体眼,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0.1(矫正不提高),左眼角膜透明,前房常深,瞳孔正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左眼晶体核Ⅱ级,后囊下混浊。玻璃体少量混浊。眼底未见异常改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791.6个/mm2。六角型细胞占69%。眼压:16 mm Hg,全身无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免疫性疾病史。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顺利,术中后囊膜完整,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  相似文献   
3.
42例(43眼)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人工晶体睫状沟缝合固定术在晶体囊内摘除术后、囊外术中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的松解、以及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玻璃体切割术后等无晶体囊膜的患眼中的应用。方法我院1997年1月~2004年8月间采用后房型IOL缝线固定术完成了42例(43眼),均获得满意效果。其中:1.晶体后囊膜破损在2个象限残存后囊膜者,以此为依托将一侧人工晶体襻置于其上,另侧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一点固定法”实施了7例。2.因严重外伤或晶体囊内摘除术后而无晶体后囊者,施行双襻睫状沟缝线固定,即“二点固定法”实施了35例(36眼)。结果随访4~54个月,平均随访24个月复查时矫正视力最佳1.2,最低0.2,视力在0.6以上者22眼(占53.6%),视力偏低者多为角膜瘢痕或眼底病变所致。二期植入者术后视力均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均在正常范围。43眼中,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IOL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是无晶体囊膜及晶体后囊膜破裂或晶体小带大范围松解的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眼的屈光结果分析,为临床提供一种此类患者人工晶状体度数修正可以借鉴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08/2010-12白内障手术患者术中发生后囊破裂并Ⅰ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25例25眼,根据眼轴长度(A-Scanlength,AL)分为<22mm,22~25mm和>25mm三组,分别比较术后3mo的实际屈光值与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度数的差别。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mo视力平均0.49±0.21,术前预测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屈光值分别为-0.43±0.34D(AL<22mm),-0.36±0.22D(AL:22~25mm)和-1.16±0.80D(AL>25mm);术后3mo三组患者眼实际屈光度数分别为-1.25±0.98D(AL<22mm),-1.22±0.82D(AL:22~25mm)和-2.4±1.39D(AL>25mm),各组间预测与实际屈光值比较,AL=22~25m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实际屈光值较预测偏近视0.8D,其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0.061)。结论:为纠正人工晶状体睫状沟植入术后近视漂移,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根据AL做相应的调整。建议AL=22~25mm睫状沟植入人工晶状体度数应比预测囊袋内植入晶状体度数减0.8D。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个性化弱视综合训练的疗效观察,探讨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矫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方法。方法将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门诊诊断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1人(91只眼)配戴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B组52人(92只眼)配戴框架眼镜。两组患儿根据屈光异常类型和注视性质分为两个亚组,同时进行个性化弱视综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分别在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视力、立体视的变化。结果治疗1、3个月后A组有效率分别达92.3%,100%;B组有效率分别达54.3%,92.4%。6个月后A组治愈率达93.4%;B组治愈率达84.8%。6个月后A组立体视有效率65.6%;B组58.8%。。结论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联合弱视个性化综合训练矫正屈光参差性弱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方法。尤其是对于立体视的建立尤为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6.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条件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看病需求,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效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在医院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药柜在医院的应用就是其典型代表.本文主要针对智能药柜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对于智能药柜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在能药柜应用环节可能存在的用药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识别与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2004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角膜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1例(23眼)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翼状胬肉21例(23只眼),局部无活动性炎症。其中男8例,女13例。右眼12只,左眼7只,双眼2例(4只眼)。年龄47~75岁,平均61岁。病程5~12年。胬肉侵及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