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患者292例(335眼),随机分为对照组(140例159眼)和试验组(152例176眼)。对照组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试验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1d、7d角膜水肿情况及角膜容积,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角膜水肿情况显示,术后1d、7d角膜水肿发生率对照组(32.7%、3.1%)与试验组(35.8%、5.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54、0.809,P=0.552、0.368)。核硬度分级显示,对照组核硬度≤Ⅲ级患者术后1d和7d角膜水肿发生率(27.9%、1.2%)与试验组(21.0%、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1.203、0.012,P=0.273、0.915);对照组核硬度≥Ⅳ级患者术后1d角膜水肿发生率(38.4%)明显低于试验组(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3,P=0.039)。角膜容积显示,两组患者术后1d的CV3、CV5和CV7明显高于术前(均为P<0.05);对照组术后7d的CV3、CV5和CV7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45、2.896、3.265,P=0.023、0.019、0.014)。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原角膜有损伤、后弹力层撕脱、晶状体核硬度是影响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因素(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 ~Ⅳ级、核硬度Ⅴ级与术后角膜水肿发生有关。结论 核硬度≥Ⅳ级患者小切口白内障摘出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效果好,切口靠前、灌注压力高时间长、后弹力层撕脱、核硬度Ⅲ ~Ⅳ级、核硬度Ⅴ级可能是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角膜炎患者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炎症通路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医院收治的近视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患者眼部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比较两组患者及研究组内不同疾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转归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7、IL-23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106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15株,有6例患者存在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共检出真菌61株,占53.04%,细菌54株,占46.96%;研究组CRP、PCT、TNF-α、IL-17、IL-23水平(11.06±3.31)mg/L、(0.61±0.20)ng/ml、(19.33±6.21)ng/ml、(43.27±16.20)ng/ml、(37.34±14.43)ng/ml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中度组和轻度组;治疗无效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高于有效组和治愈组(P<0.05),有效组患者血清CRP、PCT、TNF-α、IL-17、IL-23水平高于治愈组(P<0.05)。结论本院感染性角膜炎以真菌性角膜炎为主,其中镰刀菌、曲霉菌检出率较高,在用药时应有侧重;血清IL-17、IL-23水平可反映感染严重程度及治疗转归,其临床价值有待进一步检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01/2015-10我院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86例224眼(糖尿病组)和单纯白内障患者190例227眼(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前和术后1d,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并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术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术后各时间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术前,且糖尿病组术后1wk,1、3mo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3mo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wk,1、3mo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浅前房、超声时间长、短眼轴、超声能量高、累积释放能量高、大量的灌注液及核硬度≥Ⅲ级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声时间长、超声能量高、累积释放能量高、核硬度≥Ⅲ级是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其OR值及95% CI分别为1.742(1.056~2.682)、1.958(1.227~3.135)、2.064(1.274~3.256)、2.585(1.493~3.682)、2.193(1.348~3.316)。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较单纯白内障患者更重,年龄、超声时间长、超声能量高、累积释放能量高、核硬度≥Ⅲ级是其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