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1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初步探讨LASIK手术矫正混合性散光四种设计模式的转换公式和手术参数对比情况,以便加深对混合性散光设计模式的理解和掌握.方法 随机选取行LASIK手术的混合性散光病例10例(13只眼),寻找四种设计模式之间的转换公式,并对四种设计模式的理论切削厚度、剩余基质床厚度和激光脉冲数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转换公式:如果负柱镜法用(a)DS/(b)DCx(c)表示,则正柱镜法可表示为(a+b)DS/(-b)DC×(90+c)或(c-90),两光区交叉柱镜法可表示为(a+b)DC×(c),(a)DC×(90+c)或(c-90),三光区交叉柱镜法可表示为(b/2)DC×(c),(-b/2)DC×(90+c)或(c-90),(a+b/2)DS.就手术参数而言,两光区交叉柱镜法在理论切削厚度、激光脉冲数和剩余基质床厚度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三光区交叉柱镜法和负柱镜法居中,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正柱镜法则最消耗角膜组织和激光切削时间最长.结论 混合性散光的四种设计模式可以运用简单的公式进行转换,各种设计模式消耗的角膜组织都不多,如何让切削面更平坦光滑和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于80年代初期方开始在眼科应用。由于其准确性高而热效应小,因此在角膜屈光手术方面有广阔的前景。该激光切割角膜的机制主要是光化学切割,因而很少伤及切口周围组织,但该激光有潜在的诱变DNA的作用。目前,该激光已通过大量的动物试验和志愿者盲眼的追踪观察,并试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acomy,PRK),目前,在国内外已逐渐被眼科界接受,并逐渐普及。在正常眼球上作治疗,医生及病人共同担心的问题是PRK的并发症。二年多我们采用凯拉考116第二准分子激光机治疗了近视眼及近视光908例(1800只眼),对其并发症进行了系统的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对近视及散光的矫正效果。方法:对1390眼近视和近视散光PRK术后的效果和并发症进行随访。结果:术前矫正视力≥5.0者。97%的术后1.5年的眼视力在5.0以上,回退率为1%25%,-10.0D以上近视的全矫率为76.2%,Haze的发生率为52%,其中>0.5级者为0.5%。结论:PRK手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是有效和安全的,但高度近视术后有一定回退现象。  相似文献   
5.
三光区交叉柱镜法LASIK矫正混合性散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三光区交叉柱镜法设计的LASIK手术矫正混合性散光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三光区交叉柱镜法设计,行LASIK手术的混合性散光病例39人61眼,收集其术前和术后6月的UCVA、球镜度数、柱镜度数、等值球镜度数、BSCVA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6月的UCVA为0.94±0.24,全部病例均大于等于20/40,其中62.3%(38眼)大于等于20/20。术后平均柱镜度数由术前的(-2.90±1.24)D减少为(-0.55±0.40)D,其中54.1%(33眼)在±0.50D以内,90.2%(55眼)在±1.00D以内。术后BSCVA为0.99±0.24,其中有5眼(8.2%)的术后BSCVA较术前下降1行,29眼(47.5%)较术前提高1行,其余27眼(44.3%)保持不变。结论三光区交叉柱镜法设计的LASIK手术矫正混合性散光,具有很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ASIK术中散光控制的方法。方法对接受LASIK手术的184例368眼随机分为A组(88例176眼)和B组(96例192眼),A组采用切瓣后移动电动床对焦瞳孔中心的方法(只重视眼位),B组在确定头位正位后再采用虹膜扩张器对焦固定病人眼位的方法(重视头位 眼位)。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柱镜屈光度检查对比。结果两组病例之间术前和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之间术前柱镜屈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2,P>0.05),但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两组间的柱镜屈光度均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SIK术中固定病人头位对控制术后散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脑活素(Cerebrolysin)在国内外已广泛用于治疗神经内外科多种疾病,疗效满意,尚未见用于治疗眼科疾病的报道。1990年以来,我们用其治疗83眼视神经视网膜等眼疾,特别是对以往认为不可逆转的视神经萎缩取得了疗效。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准分子激光光学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眼部免疫功能的变化,测定了36人(72眼)PRK手术前及术后第1、3、6、15天时的泪液免疫球蛋白IgA、IgG和IgM的含量。结果发现:术后最初3天,3种免疫球蛋白含量普遍降低,以IgA最为明显(P<0.05)。至术后6天时IgG,IgM的含量接近术前水平,而IgA则高出术前水平。至半月时,IgA含量仍高于术前(P<0.01)。术前和术后男女间相比Ig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慢,各时间点均低于传统用药组(t=2.65,P<0.01;忙3.36,P<0.01;t=3.00,P<0.01).结论 个体化用药方案可增加LASIK术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较少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是预防屈光回退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评价Moria M2型90刀头在LASIK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患者术中使用角膜板层刀刀头类型分为90刀头组和110刀头组,分别收集2组术前屈光度、角膜厚度、理论切削厚度、剩余基质床厚度等资料,进行两样本均数t检验。结果术前屈光度90刀头组为(-8·51±2.33)D,110刀头组为(-5.52±2.19)D;术前角膜厚度90刀头组为(512.43±22.59)μm,110刀头组平均为(539.10±27.45)μm。理论切削厚度90刀头组为(103.07±18.27)μm,110刀头组为(80.62±22.99)μm,各指标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剩余基质床厚度90刀头组平均为(299.36±14.47)μm,110刀头组平均为(328.48±30.83)μm,均高于280μm相对安全范围。2组均未发生术中术后角膜瓣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度数较高或角膜偏薄的近视患者,使用90刀头进行LASIK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