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视乳头前动脉袢一例任增书,王法强,曹梅花,李增芹患者男,25岁,因双眼前黑影飘动伴一过性黑朦20天来诊。全身检查无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6,检影:右眼-0.75DC×90°=0.8;左眼-1.50DC×90°=0.8。眼前节正常,...  相似文献   
2.
患者 男 ,2 4岁。 4 0d前头部被酒瓶击伤后发现右眼视物不清 ,1 998年 1 0月 6日来诊。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 :视力 :右眼 0 50S ⌒⌒-0 50C×1 80°=1 0 ) ,左眼 1 0。屈光间质双眼清晰。眼底双眼视盘轻度水肿 ,隆起不显著 ( < 1 0 0D) ,边界稍不清晰。鼻侧部视盘可见多个淡黄色半透明圆形或卵圆形颗粒 ,大小不等 ,右眼较多而浅表 ,左眼略少而位于视盘表层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染料注入前对照片 :视盘鼻侧部呈斑块状自发强荧光 ,荧光像视盘鼻侧界扩大 ,早期像视盘鼻侧部显影稍不均匀 ,后期呈结节样强荧光 (图 1~图 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的光凝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10例,在玻璃体切除术后沿脉络膜缺损边缘行光凝治疗,对侧眼在脉络膜缺损区边缘做防治性光凝治疗,光凝病例对侧眼中有3只眼在脉络膜缺损区域内发现裂孔,但尚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果 实施光凝治疗20只眼,随访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的10只眼视网膜均在位,无视网膜脱离再次发生;对侧10眼缺损区边缘光凝斑反应良好,均未发现视网膜脱离的存在.结论 先天性脉络膜缺损以及先天性脉络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术后光凝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探讨脉络血管瘤的临床光凝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7例27眼脉络膜血管瘤的临床资料。27例中男16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4岁,右眼12例,左眼15例,均为单眼发病,均属于脉络膜血管瘤病(chomidal Hemangioma,CH),按照瘤体大小、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广泛性视网膜脱离,将本病分为三期。治疗方法均采用激光治疗,全部病历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问35.5个月。结果 其中25只眼治疗后,全部血管瘤得以控制,其中视力提高者11眼,不变者8眼,下降者7眼,1眼病情进展至无光感。结论 激光是治疗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视盘毛细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征及其光凝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13例14眼视盘毛细血管瘤的临床资料,其中5例6眼接受了激光光凝治疗。光凝方法是应用’YAG倍频、氩绿、氪黄绿激光直接密集光凝血管瘤体及其边缘,以出现灰色或灰白色反应为准,原则上采取长时间、低能量多次光凝。开始时每周一次,2~3次后,依据眼底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情况随时追加光凝,直至瘤体萎缩、渗漏停止。合并视网膜毛细血管瘤者,同时光凝。结果13例14眼中7例合并有视网膜毛细血管瘤,2例有家族史,1例属Von Hippel—Lindau病。在6~54个月的随访中,12眼瘤体周围视网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肿及渗出,4眼继发了视网膜脱离,5眼视力在0.02及以下。2眼失明。其中接受光凝治疗的5例6眼中,2例3眼因故中途终止治疗;3例3眼坚持治疗者,最终血管瘤萎缩,渗漏停止,但视力均显著下降,1眼瘤体位于视盘鼻侧者视力稳定在0.3,另2眼瘤体位于偏颞侧者,视力分别为0.02和CF/5cm,随访(48~54)个月没有变化。结论视盘毛细血管瘤是先天性疾病,其发病年龄多在10~40岁,属Von Hipple病一部分,呈慢性进展,预后极差,积极治疗很有必要。激光光凝疗效确切,但光凝时机及参数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观察了Purtscher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发现该病的眼底表现主要是后极部视网膜灰白色水肿,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表现为大片视网膜毛细管无灌注区。提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视网膜小动脉阻塞.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188-189)  相似文献   
7.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晚期图像反转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们使用德国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HRA-2)进行吲哚青绿(ICG)眼底血管造影(ICGA)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同步检查中,发现ICGA晚期出现FFA所没有的红外荧光图像反转现象。我们结合一组急性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撕裂的病例,重点观察了RPE对ICGA图像反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