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难治性青光眼的治疗是眼科临床上的难题,针对前房不能植入引流装置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提出用于玻璃体腔植入的新型后置式青光眼引流阀的设计方案,通过Abaqus软件建立阀门模型,对阀片的刚度及预加载荷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发现,新型后置式青光眼引流阀阀片的启闭是由阀片前后的压力差自动控制的,阀的开口及流量会随眼压的升高而动态加大,并最终达到稳态的设定理想眼压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通过透明角膜切口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经瞳孔前路硅油取出改良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57例硅油充填眼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后经瞳孔前路硅油取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结果 术后未发生明显角膜并发症,89.4%的病人(51例)未发生视网膜再脱离,复发性视网膜脱离6例(11.6%),再次手术后成功复位。41例患者的术后视力改善。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硅油奴出改良术安全有效,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损伤。  相似文献   
3.
前房气体介导下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房气体介导下可重复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1例(41只眼)行此改良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中角膜炎反复发作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22只眼、化学伤或热烧伤所致混浊累及深层基质者12只眼、完成期圆锥角膜4只眼、累及深层基质的角膜营养不良2只眼及角膜变性1只眼.术后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眼角膜植片的转归、原眼表疾病的预后、角膜层间的透明度、新生血管的侵入、后弹力层破口的闭合、视力和眼内炎性反应的情况.结果 在41只患眼中,有31只眼完整的暴露了后弹力层,有6只眼的部分基质瘢痕与后弹力层不能完整分开;另4只眼在分离近中央部深层基质和后弹力层时,发生穿孔.术后有1只眼发生了严重的前房毒性反应.随访期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前房气体介导下手法分次切的深板层角膜移植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双步泪道逆行置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8例(58眼)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分为两组:A组28例为双步置管组:先于急诊裂隙灯显微镜下直接以泪道探通引导针从鼻侧断端插入,然后逆行置入带泪小管侧管的泪道引流管.再于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断裂泪小管的吻合.B组30例为单步置管组:即等待手术室安排后,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上述操作.结果 所有患眼均在术中找到下泪小管断裂的鼻侧断端,A组寻找耗时(7.5±4.3) min;B组寻找耗时(24.4 ±13.5) min(P<0.01).术后3个月拔管,之后随访(14.2±3.7)个月,A组治愈26例(92.86%),拔管后1周再阻塞1例(3.57%);B组治愈26例(86.7%),拔管后1周再阻塞2例(6.67%).结论 双步泪道逆行置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手术较快、损伤小、痛苦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因早期囊袋阻滞综合征(CBS)引起持续性高眼压的发病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54例(54眼)白内障术后早期CBS病例的临床特点,22眼行微创前段玻璃体切除+前房注气术,19眼行YAG激光周边前囊切开或后囊切开术,13眼行降眼压药物治疗.应用SPSS 13.0软件包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组处理方式的疗效.结果 3组治疗后1周矫正视力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眼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3组随访3个月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0),两两组间比较:玻切组和激光组间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725),但分别显著优于药物组(P=0.004,P=0.033).结论 白内障术后早期CBS可以通过扩大撕囊口、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及提高手术技巧,彻底清除黏弹剂等途径有效预防.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及早行微创前段玻璃体切除+前房注气术,可与激光治疗取得相同疗效,有效降低眼压,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多种酶在不同器官内吞体膜上的活性。方法用细胞化学方法,以Ce3 或Pb2 作捕捉剂,分别检测碳酸酐酶,Mg2 -ATP酶,Na -K -ATP酶,5’-核苷酸酶,NADPH oxidase在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肝细胞以及人体嗜中性白细胞内吞体膜上的酶活性。结果上述碳酸酐醇,Mg2 -ATP酶,Na -K -ATP酶,5’-核苷酸酶及NADPH oxidase分别在大鼠肾脏近曲小管,肝脏及人体白细胞的内吞体膜上都有酶活性存在。结论 内吞体功能复杂,它可能与细胞的pH值,水盐代谢,能量、蛋白质的代谢以及活性氧的产生等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25 G玻璃体手术系统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应用25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术对16例(16眼)厚的后发性白内障患者行后囊膜切开+前段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2~6个月,记录视力、眼压,观察晶状体后囊膜切开区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视力均明显提高,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最佳矫正视力≥0.5的术眼分别占75.0%(12/16)、81.3%(13/16).除1眼术后发生暂时性低眼压(术后3 d恢复正常)外,其余患眼随访期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全部术眼晶状体后囊膜中央均形成直径为3.0~4.0 mm的圆形透明区,视轴区透明,术中、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25 G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割系统通过切开晶状体后囊膜和切除前段玻璃体治疗厚的后发性白内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改良的眼睑前层错位术在矫正上睑倒睫中的作用。方法在上睑设计重睑切口并确定要切除的皮肤范围;根据倒睫位置沿灰线或略向下劈开睑缘深约3mm,使眼睑分为前后两叶;沿设计线做两条皮肤切口,切除皮肤及下方的眼轮匝肌;紧贴睑板表面,彻底游离切口下方眼睑前叶;向上提拉形成的"桥状"瓣,先按重睑术要求缝合上方切口,再错位在睑缘部固定眼睑前叶。结果本组57例患者(72只眼),随访3~12个月,3个月复发率为0,6个月复发率为2.8%,12个月复发率为5.6%。随访期间未发现继发性上睑退缩和外翻现象,上睑形态满意。结论改良的眼睑前层错位术是矫正上睑倒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血供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与下腹部腹直肌肌皮瓣相关的血管分布情况,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下腹部肌皮瓣移位乳房再造手术的推广。方法采用福尔马林浸泡未超过6个月的成人尸体15具30侧。上起锁骨下、下至腹股沟韧带,两侧至腋中线的胸腹壁完整切下。腹壁下动静脉自髂外动静脉起始处离断。分别用红、蓝乳胶墨水经腹壁下和胸廓内动静脉灌注,使其分支、属支显影。结果腹壁上、下动脉起始处外径分别为1.87±0.28mm及2.25±0.32mm。腹壁下动脉的皮下穿支分布有向脐水平逐渐密集的趋势,弓状线以下穿支明显减少,Rand各个区均可见穿支出腹直肌前鞘,排列上外侧穿支距腹直肌前鞘外侧缘、、区分别平均为1.22、1.46、1.57cm;内侧穿支在距正中线、、区平均1.54、1.62、1.66cm。近脐的穿支管径较其他部位粗和密集。腹壁上动脉在与肋弓下缘交界附近发出一肋缘动脉,距肋弓1.25±0.37cm。发出肋缘动脉后67%的肋缘动脉比腹壁下动脉本干粗。肋缘动脉分支分布于腹直肌中、外侧2/3,且与肋间前动脉及营养膈肌的血管间有广泛吻合。胸廓内动脉在发出腹壁上动脉前后还分出一分支营养剑突水平的腹直肌。结论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横形下腹部肌皮瓣切取过程中,脐以下、弓状线以上保留腹直肌前鞘内、外侧各1cm在腹壁上和区的全部前鞘在皮瓣上,能较好保护腹壁下动脉肌皮动脉不受损伤。将肋弓下2cm以上的腹直肌前鞘和腹直肌完全保留在皮瓣上可有效保护肋缘动脉。肋缘动脉不受损是肌皮瓣成活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改良的眼睑前层错位术在矫正上睑倒睫中的作用。方法 在上睑设计重睑切口并确定要切除的皮肤范围;根据倒睫位置沿灰线或略向下劈开睑缘深约3mm,使眼睑分为前后两叶;沿设计线做两条皮肤切口,切除皮肤及下方的眼轮匝肌;紧贴睑板表面,彻底游离切口下方眼睑前叶;向上提拉形成的“桥状”瓣,先按重睑术要求缝合上方切口,再错位在睑缘部固定眼睑前叶。结果 本组57例患者(72只眼),随访3~12个月,3个月复发率为0,6个月复发率为2.8%,12个月复发率为5.6%。随访期间未发现继发性上睑退缩和外翻现象,上睑形态满意。结论 改良的眼睑前层错位术是矫正上睑倒睫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