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线与后囊下白内障(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囊下自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简称PSC)在临床上多见于并发性白内障。并发性白内障不论何种原因所致,临床上初期症状常常是晶体后囊下皮质混浊,即所谓PSC。在人类和动物实验性放射性眼损伤中,本白内障已被人们所重视。但以往的组织学研究,主要是论述大剂量电离辐射照射后所致晶体透明度的形态变化。本文主要对晶体膜结构、PSC发生机理、PSC鉴别(着重放射性白内障——特别是长期低剂量X射线照射引起人眼晶体放射性损伤与老年性白内障)等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2.
免眼巩膜表面进行了电凝实验,测定了房水中蛋白(PRO)、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环素(PGI_2)和血栓素(TXA_2)的含量。结果透热电凝组的含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证明PGE_2、PGI_2和TXA_2参与了透热电凝对眼的伤性反应作用,是引起术后炎症反应的重要因素。提示在视网膜脱离术前及术后,眼局部应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NSAID)可有效地减轻术后炎症反应及预防黄斑囊样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消炎痛和氟美松在角膜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种非特异性抗炎剂,在治疗过敏性及一些感染性眼炎上一直有很好的疗效。但近年来发现,长期局部使用皮质激素对眼可产生较多的副作用,因此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以消炎痛为代表的一组非甾族抗炎剂正在引起眼科界的重视。与皮质激素相比,消炎痛局部应用时,没有激素样副作  相似文献   
4.
自从Gonin(1919)提出将视网膜裂孔粘结成不透水的视网膜脉络膜瘢痕成功地治疗视网膜脱离以来,眼科学者们努力研究,试图找出一种最适宜的方法以达到引起这种粘附性视网膜脉络膜炎的目的。因而,火针术、化学烧灼、电解术、透热和冷凝等方法相继问世。随着临床实践的检验,到目前,视网膜脱离术中常用的粘附方法主要是  相似文献   
5.
目前,关于眼球穿孔伤生化方面的研究报导极少。近十余年来,已发现前列腹素(Prostaglandins简称P Gs)对眼的生理、病理生理功能起着调控方面的重要介质性作用,与眼外伤的伤性反应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了弄清眼球穿孔伤的伤性反应机理,确定前列腺素在其中的作用,了解血一眼屏障对这类反应的态度,做了有关眼球穿孔伤生化学方面的实验研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眼底的血管起源于脑的血管系统,全身血管系统的改变,只有通过应用眼底镜检查眼底血管,才能观察到眼底动、静脉出现的交叉现象等改变,诊断出高血压病程的程度,可进而推测脑血管的改变状态。高血压是致脑卒中死亡的原因病。在我国及日本因脑卒中而致死亡的人数远较欧美人为多,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关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病因虽然经长时期的研究,目前仍无定论,一般认为,高血压症是由许多因素所致的综合征,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硷腐蚀伤伤后反应,提出了胶原酶学说等新的概念,建立了抗胶原酶治疗的新方法,但疗效不够理想,目前对这类伤后组织的病理生理反应特性还不十分清楚。尽管已知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简称PG)参与了眼组织对多种外伤的伤性反应,但有关硷腐蚀伤的伤性反应的报告却极为少见。我们企图探讨眼组织对硷腐蚀伤反应的特性与变化规律,以求有助于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我们测定了硷腐蚀伤后前房水中P G T与蛋白量的动态变化,并对消炎痛药膜在伤前或伤后应用的疗效与常用水冲洗法进行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8.
所谓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简称PSC)在临床上多发生于并发性白内障(Cataracta compli-cata)。  相似文献   
9.
33只兔眼接受~(60)钴照射5小时和24小时(350伦和2000伦)。20只正常兔限为对照组。测定~(60)钴照射后房水蛋白、PGE_1和cAMP的含量。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作者认为,PGE_1介入了放射性白内障形成的初期阶段。同时推测,PGE_1可能通过cAMP来实现其对于细胞水平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于1933年首先由Deutschman和Bietti提出了利用冷凝疗法产生粘附作用以治疗视网膜脱离。后来于1964年由Lincoff等人改良了这个方法并推广应用。临床与病理学研究证明视网膜脱离冷凝术的外伤性反应较视网膜脱离热凝术的外伤性反应为轻。冷凝疗法目前已被认为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冷凝术也应用于治疗眼球内肿瘤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