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PR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对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队列研究, 连续纳入2020年11月至2021年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愿行TransPRK的患者56例56眼和SMILE患者52例52眼, 均纳入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术后随访3个月, 收集术眼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中央角膜厚度(CCT)和角膜曲率(Km), 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反应分析仪测量的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角膜阻力系数(CRF)、角膜滞后量(CH)及19个重复性较好的力学红外信号波形参数。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点各测量指标的差异。结果 2个组术后1个月、3个月术眼CCT、Km及IOPcc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术后1个月CRF、CH、p1area、p2area、p1area1、p2area1、w1、w2、w11、w21、h1、h2、h11、h21、dive1、dive2、mslew1较术前下降, path1、path2、path11、aplhf较术前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患者接受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术源性散光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为(0.22±0.12)优于对照组的(0.35±0.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源性散光程度为(0.32±0.10)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0.79±0.1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2.2 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疗效确切,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术后视力,有效降低术源性散光,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联合后囊膜切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间48例(48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注入眼并发后发障患者行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联合后囊膜切开术.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提高34只眼(70.8%).出现3例(6.3%)持续性低眼压、1例(2.1%)玻璃体腔少量血性混浊,所有病例均无大性角膜病变、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或损伤、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结论 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术联合后囊膜切开术对玻璃体切除手术后硅油充填眼并发后发障是一种安全、便捷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中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度近视术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状态及角膜光密度值(CD)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1年3—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近视患者25例, 术前等效球镜度-6.00~-3.00 D, 同体配对设计, 随机一眼使用0.02%MMC, 为MMC组(25眼), 另一眼不使用0.02%MMC, 为对照组(25眼), 于术前及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行HRTⅢ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组角膜细胞活化状态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CD值, 对CD值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 ①0~2 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 d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 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8);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 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②>2~6 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 d前部、中部CD值升高, 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PRK)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术后角膜消融区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 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入组患者25例(50只眼),等效球镜度数(SE)-3.00 D~-6.00 D, 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SPT-TPRK+MMC组(25只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SPT-TPRK组(25只眼),利用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术后14 d、1个月、3个月角膜上皮下激光消融区边缘、中央、周边的神经纤维密度(CNFD)、神经纤维长度(CNFL)较术前的变化。 结果 术前角膜中央区CNFD(52.40±12.61)根/mm2,CNFL(73.00±12.61)mm/mm2。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变化如下:术后14 d SPT-TPRK+MMC组CNFD(13.41±4.99)根/mm2,CNFL(17.44±7.30)mm/mm2。 SPT-TPRK组CNFD(5.73±3.27)根/mm2,CNFL(5.03±3.52)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1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0.57±5.43)根/mm2,CNFL(27.57±8.97)mm/mm2。SPT-TPRK组CNFD(8.46±5.07)根/mm2,CNFL(9.46±4.81)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3个月 SPT-TPRK+MMC组CNFD(23.47±7.28)根/mm2,CNFL(33.87±9.49)mm/mm2。SPT-TPRK组CNFD(13.75±5.78)根/mm2,CNFL(17.00±5.90 )mm/mm2,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 结论 通过HRT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SPT-TPRK联合0.02%MMC在术后早期(14 d、1个月、3个月)可以促进神经纤维再生,术后3个月时角膜消融区中央神经纤维状态仍然未恢复至术前状态。  相似文献   
6.
观察智能脉冲技术辅助的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SPT-TransPRK)中联合使用0.02%丝裂霉素C(MMC)治疗中度近视术后角膜基质细胞活化状态及角膜光密度值(CD)的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纳入2021年3—6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近视患者25例,术前等效球镜度-6.00~-3.00D,同体配对设计,随机一眼使用0.02%MMC,为MMC组(25 眼),另一眼不使用0.02%MMC,为对照组(25眼),于术前及术后14d、1个月、3个月行HRTⅢ角膜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组角膜细胞活化状态和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2组CD值,对CD值进行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结果:①0~2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d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8);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01)。②>2~6mm范围角膜于术后14d前部、中部CD值升高,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4);术后1个月时前部、中部CD度值降低,且MMC组CD值高于对照组(P<0.001、P=0.036)。③>6~10mm范围内前、中部CD度值术后14d、1个月时较术前有所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0~6mm范围内CD值于术后3个月时较术前增高,其中0~2mm、>2~6mm范围CD度值变化程度为MMC组低于对照组(P<0.001、P=0.005)。⑤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对照在术后14d、1个月及3个月的基底层细胞外基质的活化状态均比MMC组强,团状高反光物质及前部基质的细胞密度较对照组多,后基质的细胞密度无差异。结论:SPT-TransPRK术中联合MMC在术后3个月内降低6mm范围前、中部和后部CD,但不会对角膜的光密度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LENTIS Comfort Toric人工晶状体后的视觉质量。方法:回顾性对照临床研究,收集数字化导航辅助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40例40眼,植入LENTIS Comfort Toric(MF15T)人工晶状体为A组(24眼),植入单焦点Toric人工晶状体为B组(16眼);观察术后3mo不同距离视力、术后散光质心值、脱镜率、离焦曲线变化以及人工晶状体稳定性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两组术后3mo远视力无差异(P>0.05);A组中视力、近视力明显优于B组(P<0.01);A组术后脱镜率为99%,B组为45%(P<0.05);两组术后3mo散光质心值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无差异(P>0.05);术后3mo A组离焦曲线于+0.50、-1.75D分别出现峰值,形成平台并平缓下降,B组于+0.25、-0.25D出现峰值后呈陡峭趋势下降。术后1d A组出现1眼(4%)人工晶状体轴位旋转大于10°;B组出现6眼(38%)人工晶状体轴位旋转大于10°,2眼(33%)顺时针旋转,4眼(67%)逆时针旋转;两组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