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9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再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1例(36眼)LASIK后再近视患者施行LASEK。LASE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1.98±0.65)D,平均角膜瓣下剩余基质厚度为(256±18.46)μm,LASEK平均切削深度为(36.58±11.24)μm。结果术后第6个月时裸眼视力为1.0以上者22眼(占61.1%),0.8以上者31眼(占86.1%),0.5以上者36眼(占100%),平均屈光度为(-0.18±0.53)D,未见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术后裸眼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瓣haze 0级者29眼(占80.6%),0.5级者5眼(占13.9%),1级者2眼(占5.6%)。结论LASEK治疗LASIK后再近视安全有效,但更长期的效果有待继续随访。  相似文献   
2.
揭黎明  王骞  郑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9):1677-1679
目的: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在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 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性散光中的准确性、稳定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57例104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58例107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3,6mo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波前像差等进行比较。结果: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61°±2.08°,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5°。术后6mo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患者(96眼,92.3%)多于对照组(78眼,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平均散光(-0.28±0.26D)低于对照组(-0.44±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试验组无散光眼(49眼,47.1%)多于对照组(31眼,29.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瞳孔直径为6mm时,试验组彗差的增加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术前和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及瞳孔中心移位,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同时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观察实时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05例(196只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04例(195只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等进行比较.结果 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74±2.05)°,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6.5°.术后6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均≥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未丢失;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患者(181只眼,92.3%)多于对照组(167只眼,85.6%);试验组的平均散光(-0.22±0.20)D低于对照组(-0.34±0.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79只眼,40.3%)多于对照组(55只眼,2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斜轴散光明显增加.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引导的LASIK能够有效校正LASIK术前和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像差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0例(100眼)作为虹膜识别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51例(102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3、6个月的裸眼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等进行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成组t检验、方差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 术后6个月时,虹膜识别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以上的患者(62眼,62.0%)多于对照组(48眼,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²=4.99,P<0.05);虹膜识别组的平均散光(-0.19±0.24)D低于对照组(-0.30±0.3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P<0.05)。术后6个月,当瞳孔直径为6 mm时,虹膜识别组彗差、三叶草像差均方根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2、3.31,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对比敏感度恢复到术前水平,而虹膜识别组略优于术前。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提高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5.
LASIK后再近视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amellin1999年首创准分子激光卜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由于术后疼痛轻微,较轻的haze和较稳定的视力,受到了广泛关注。我院自1998年开展LASIK以来,出现了部分术后再近视的患者,对其巾角膜瓣下剩余基质厚度超过280μm的患者采取重新掀瓣后再次LASIK,效果良好,低于280μm的患者予以了以观察随访,并于2002年3月至2003年6月行LASEK治疗,随访6~12个月,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中高度近视性散光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49例(90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49例(91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等进行比较.结果 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83°±2.65°,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6°.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86眼(95.6%)多于对照组75眼(82.4%)(P<0.01);试验组的平均散光(-0.29 ±0.23)D低于对照组(-0.45 ±0.31)D(P <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40眼(44.4%)多于对照组26眼(28.6%)(P<0.05);对照组斜轴散光明显增加.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术前和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研究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T-PRK)和全飞秒小切口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后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变化。

方法:收集2017-01/05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98例196眼,按术式分三组:FS-LASIK组、T-PRK组和SMILE组。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1wk,1、3、6mo均行以下检查: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眼表综合分析仪红外线下泪河高度测量(tear meniscus height,TMH)、红外线首次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tear film break-up time,FBUT)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tear film break-up time,ABUT)测量、角膜荧光素染色(comeal fluorescence staining,FL)、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 test,SⅠt)。

结果:(1)OSDI指数:三组患者间术后O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2.799,P组间<0.05)。但各组不同时间点的OSDI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85.942,P时间<0.001)。各组患者OSDI指数术后1wk,1、3mo时较术前明显增加,术后6mo各组患者均恢复到术前水平。术后3mo时,各组患者OSDI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其中T-PRK组的OSDI值较其它两组高。(2)TMH:三组患者间术后T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720,P组间<0.05)。各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TM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1.202,P时间<0.001)。各组患者TMH值在术后1wk和1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mo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3mo时,各组TM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其中SMILE组的下泪河高度高于其它两组。(3)FBUT:术后三组患者间F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1.428,P组间=0.24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511,P时间=0.001)。各组FBUT值在术后1wk、1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FBU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ABUT:术后三组患者间ABU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290,P组间<0.05)。但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A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0.294,P时间<0.001)。各组ABUT值在术后1wk和1mo时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6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1mo时不同组间的ABU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 其中,SMILE组的ABUT值高于T-PRK组和FS-LASIK组。(5)FL:术后三组患者间F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816,P组间=0.44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F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539,P时间=0.004)。各组FL评分值在术后1wk和1mo时较术前明显升高,术后3、6mo时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的FL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SⅠt:术后三组患者间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间=0.225,P组间=0.799)。各组内不同时间点的SⅠ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604,P时间=0.003)。各组患者SⅠt值在术后1wk和3mo时较术前稍有升高,但均处于正常值范围内; 术后1、6mo的SⅠt值与术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间的SⅠ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S-LASIK、T-PRK和SMILE三种角膜屈光手术均会在术后一定时间内引起不同程度的干眼,但后期可逐渐恢复。SMILE术后较FS-LASIK及T-PRK术在泪膜稳定性方面恢复更快,而T-PRK术后不适症状改善最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在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散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5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49例(94眼)作为对照组,术中观察试验组眼球旋转情况及瞳孔中心移位,对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波前像差、切削中心、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按眼球旋转和瞳孔中心移位的绝对值来计算,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03°±1.75°,瞳孔中心移位:X轴方向为(0.27 ±0.14)mm,Y轴方向(0.21±0.16)mm;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5.2°.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的患者(88眼)多于对照组(76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71,P<0.05);术后试验组的散光度(-0.21±0.23)D低于对照组(-0.35±0.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8,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无散光眼(46眼)多于对照组(31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7,P<0.05).试验组切削中心位于0.2 mm以内者为89眼(93.7%),对照组为76眼(80.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7.02,P<0.05).当瞳孔直径为6 mm时试验组三阶慧差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P<0.05).结论 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手术患者平卧后和手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及瞳孔中心移位,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能够降低术后彗差的增幅,提高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眼前节相干光断层扫描仪(OCT)评估飞秒激光和微型板层角膜刀所制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角膜瓣厚度及边切角(side-cut angle).方法 回顾性临床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行LASIK术患者58例(116只眼),其中使用Femto LDV飞秒激光制瓣组32例(64只眼),使用Bausch Lomb Zyoptix XP板层角膜刀组26例(52只眼),手术均由同一名医生完成.应用OCT及相关软件测量患者术后3个月角膜瓣上14个点位厚度,及0°、90°、180°、270°四个角膜瓣边缘的边切角.结果 飞秒激光组制作的角膜瓣中央厚度均值为(104.8±7.2) μm,Zyoptix XP微型角膜刀组均值为(115.4±19.5) μm.两种制瓣方式所制角膜瓣皆为中间薄、周边厚、形状近似一凹透镜.但飞秒激光组所制角膜瓣均匀性明显高于微型角膜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飞秒激光组角膜瓣厚度偏差程度(实测值与预计值之差)明显低于微型角膜刀组(P<0.05).结论 LASIK术中使用飞秒激光所制角膜瓣较Zyoptix XP机械板层角膜刀所制角膜瓣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角膜瓣均匀性更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