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制备皮质酮(CORT)替代饮水小鼠抑郁样模型,评价盐酸羟哌吡酮(代号:YL-0919)的抗抑郁效应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成年雄性 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 CORT替代饮水组,其中正常对照组正常饮水,CORT 替代饮水组饮用 CORT 半琥珀酸酯水溶液(25 mg·L-1)。饲养 21 d 后进行蔗糖偏好实验(SPT),随后将CORT替代饮水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YL-0919(1.25,2.5和5 mg·kg-1)组和模型+氟西汀(Flx,10 mg·kg-1)组,慢性ig给药16 d。先后采用旷场实验(OFT)、强迫游泳实验(FST)、悬尾实验(TST)、新物体识别实验(NORT)、新奇抑制摄食实验(NSFT)和 SPT 评价 YL-0919 抗抑郁效应;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双侧海马齿状回双皮质素(DCX)阳性细胞数;Western 印迹法检测双侧海马组织内突触后致密蛋白 95(PSD95)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在 FST和 TST中的不动时间显著增加(P<0.0...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与下斜肌切除术对治疗下斜肌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抽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111只眼)下斜肌亢进患者,其中观察组32例(56只眼)行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对照组32例(55只眼)采用下斜肌切除术,术后6个月,对患者下斜肌亢进的残留程度和第一眼位垂直斜视残留程度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下斜肌亢进为0的患者比例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术后下斜肌出现过度减弱的患者比例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术后第一眼位残留斜视度≤4Δ的患者比例,观察组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下斜肌分级前转位术在改善不同强度的下斜肌亢进方面对比传统下斜肌切除术更有可预见性和术后稳定性,同时在改善垂直斜视方面也是分级前转位术优于下斜肌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用角膜塑型镜技术矫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残留屈光不正的效果。方法收集LASIK术后近视残留患者35例(52眼),入选标准:LASIK术前患眼的等效球镜度≤-5.50D,散光〈-2.00D[根据问诊和查阅之前病历(部分)所得],LASIK术后半年以上。其中17例(25眼)无提高裸眼视力要求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期间不做任何处理,定期复查。其余18例(27眼)有改善裸眼视力要求的患者为戴镜组,用角膜塑型镜试戴片进行配适,夜间配戴试镜片,白天取下,1周后和1个月复查,进行裸眼视力、残留屈光度数、角膜地形图及裂隙灯检查。对配戴角膜塑型镜前后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结果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配戴角膜塑型镜前、1周后、1个月后戴镜组裸眼视力分别为4.76±0.12、4.97±0.12、4.98±0.14,戴镜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型镜前、1周后、1个月后的屈光度变化戴镜组为(-0.78±0.20)D、(-0.17±0.38)D、(-0.13±0.36)D,戴镜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角膜塑型镜前、1周后、1个月后角膜地形图平均曲率变化,戴镜组为(39.58±1.88)D、(38.52±1.60)D、(38.48±1.63)D,戴镜后与戴镜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央区曲率变平坦,角膜得到重新塑型。结论角膜塑型镜矫正准分子激光术后残留近视,短期内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