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轻、术后反应轻、视力恢复快等优点,已被广泛接受。我院自1999年7月起共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476例(501眼),起初采用球周或球后麻醉方式,随着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我们逐步采用表面麻醉方式,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应用鼻内镜下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7例鼻腔泪囊吻合术后复发的患者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月~5年,17例术后均未出现溢泪溢脓,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结论该手术效果确切,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对比敏感度联合多种视觉电生理检查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变化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 选择内分泌科确诊为Ⅱ型糖尿病患者59例(118只眼),经检眼镜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后分为三组,其中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 40只眼,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BDR) 38只眼,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 40只眼,分别对其行对比敏感度(CS)、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检测,并和16名(32只眼)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 糖尿病各组和对照组C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NDR组在中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DR组在中频和高频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在各个空间频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NDR、BDR、PDR组患者F-ERGb波潜时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为潜时延长,各组之间比较b波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各组之间P-ERG的b波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NDR、 BDR、PDR组患者P-VEP的P100潜时延长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进一步发展,P-VEP P100潜时延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R各期P-VEP P100波幅下降不显著;糖尿病三组F~ERGb波潜时延长变化率大于P-VEP P100潜时变化率.结论 CS、F-ERG及P-VEP在亚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即有改变,CS联合P-ERG检查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异常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由宜兴市人民医院主导的本地区白内障复明工作的可行性及手术评价。 方法:(1)分别比较贫困救助(以下简称贫困)与非贫困救助(以下简称非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前视力盲、视力残疾情况及手术后脱盲、脱残情况(视力〈0.05为盲,〈0.3为残疾,术后视力≥0.05为脱盲,≥0.3为脱残),比较两者存在的差异。(2)将本院贫困白内障的手术情况与“十二五冶期间“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冶项目的具体要求相比较。 结果:贫困组72例,其中盲41例,视力残疾70例;非贫困组210例,其中盲眼111例,视力残疾200例,两组术前盲眼比例无差别(χ2=1.344,P 〈0.05);视力残疾无差别(χ2=0.146, P 〈0.05)。脱盲率:贫困组92.7%,非贫困组88.3%,两组脱盲率无差别(χ2=0.236,P 〈0.05)。脱残率:贫困组78.6%%,非贫困组73.0%,两组脱残率无差别(χ2=0.846,P〈0.05)。 结论:本院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开展顺利,完全有能力承担本市白内障复明工作,但仍存在一定不足,需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脱盲率和脱残率计算方法之间的差异。方法 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手术的白内障患者282例(282只眼),查阅我国眼科专业期刊常用的白内障手术脱盲率和脱残率计算方法共两种,分别计算:方法一:脱盲率=(术眼总数-术后盲眼数)/术眼总数;脱残率=(术眼总数-术后视力残疾眼数)/术眼总数。方法二:脱盲率=(术前盲眼数-术后盲眼数)/术前盲眼数;脱残率=(术前视力残疾眼数-术后视力残疾眼数)/术前视力残疾眼数。采用χ2检验比较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脱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05,P=0.065);脱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87,P=0.768)。结论 (1)"方法二"为单眼脱盲率(或脱残率)的科学计算方法;(2)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方法计算所得脱盲率(或脱残率)结果无差异;(3)该差异受术前视力盲(或残疾)所占的比例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屈光不正患者已行术前全面检查而未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原冈。方法对1836例屈光不正患者中201例已行全面检查而未行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1例未行手术的原因为:思想顾虑过大27例,角膜厚度不足51例,眼底疾患38例,角膜屈光力过高或过低32例,眼表疾病10例,高眼压20例,最佳矫正视力不佳8例,其他原因15例。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一种选择性手术,术前检查应全面认真,与病人沟通需详细到位,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及禁忌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MMC)对角膜内皮及后表面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性双盲病例研究。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行LASEK手术的连续病例33例(66眼),随机选择一眼,在准分子激光切削后在基质床面留置0.02% MMC棉片20 s,另一眼不应用MMC;对比患者术后3、6个月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以及角膜后表面前移量。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MMC应用眼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353.3±290.3)个/mm2、(3407.6±298.4)个/mm2;变异系数分别为(13.36±6.29)%、(13.48±4.34)%;对照眼相应时间段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258.7±284.6)个/mm2、(3339.2±213.4)个/mm2;变异系数分别为(14.52±7.85)%、(14.06±6.50)%,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MMC应用眼的角膜后表面前移量分别为(-0.67±2.26)μm、(-0.52±2.67)μm;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分别为(0.01±0.20)D、(0.01±0.21)D;对照眼相应时间段的角膜后表面前移量分别为(-0.85±2.31)μm、(-0.15±3.00)μm;角膜后表面曲率改变分别为(-0.01±0.22)D、(0.05±0.1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SEK术中使用0.02% MMC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角膜后表面高度等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