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观察了15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病人的暗适应ERG、明视ERG和振荡电位,振幅降低的分别有5眼、3眼和14眼,峰时间延迟的分别有12眼,12眼和13眼。缺血型病人视功能损害较重。结果表明振荡电位和ERG的峰时间对本病的视功能判断较为敏感。对单眼患病的病人,用双眼差值判断视网膜功能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2.
3.
黄斑病变的全视野视网膜电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西京  吴乐正 《眼底病》1990,6(2):82-85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激光干涉条纹和视网膜电图方法检测了16例19只白内障患眼术前视功能,并预测其术后 E 视力表视力。结果表明:63.2%的眼术前激光干涉视力和术后视力表视力相一致;79.0%的眼术前明视视网膜电图 b 波振幅与术后视力表视力成相平行关系;结合两种方法,90.0%的眼其术前视功能和术后视力表视力相一致。比较这两种方法,激光干涉视力方法简便、快速、病人容易接受,但对成熟期白内障会出现假阴性结果,视网膜电图是一种客观方法,较少受致密晶体的影响,但测试相对复杂,因而,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能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白内障术前视功能状况,并对术后视力作出较可靠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图象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简称P-ERG)是通过如光栅条纹或棋盘方格等图象刺激所诱发的后极部视网膜综合电反应。它的临床应用仅10多年,已在黄斑部病变和视神经病变等的功能检查上显示了较大的优越性。为了记录黄斑部小范围的视网膜电反应,除需采用平均技术克服噪音,把几微伏的电反应放大引出外,还必须克服光线在眼内弥散所诱发的视网膜其他部位的电活动。为此,Riggs等(1964)首先采用交替光栅条纹图象(alternating gratings)作为刺激,由于黑白条纹的宽度和数目相等,在一定频率下快速转换时并不引起平均亮度的变化,从而弥散光也不发生变化,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32例老年性黄斑变性病人的61只患眼进行了全视野 ERG 检查。与相应年龄的正常人比较,61只老年性黄斑变性患眼中,有44眼(72.1%)暗适应红光 ERG 异常,13眼(21.3%)暗适应 I_1蓝光 ERG异常,28眼(45.9%)明适应 I_8白光 ERG 异常,29眼(47.5%)明适应 I_(16)红光 ERG 异常,暗适应 I_(16)白光 ERG a、b 波的异常眼数分别为31眼(50.8%)和14眼(23%)。各刺激条件 a、b 波的振幅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本病主要损害黄斑区视网膜功能,周边部视网膜功能也受到了损害。  相似文献   
7.
老年黄斑变性的视觉电生理和心理物理学测定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只眼(27例)老年黄斑变性眼进行了白光和色光视网膜电图及色觉(FM 100-hue)的测试和分析。36只眼(73.5%)有异常的视网膜电图,33只眼(67.3%)有异常的色觉。23只眼(46.9%)同时有异常的视网膜电图和色觉,3只眼(6.1%)同时有正常视网膜电图和色觉,总的一致率为53%。这些结果表明在老年黄斑变性眼中有半数眼存在着视网膜电图和色觉间的相应关系。因而,无论是视觉电生理方法还是心理物理学方法对估计老年黄斑变性的视功能都是重要的,结合两者的测试将对本病有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七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七例视锥细胞营养不良病人,均双眼患病,眼底黄斑部呈青灰色伴有金箔样反光,视网膜脉络膜萎缩和色素沉着,以及视网膜血管变细等改变。荧光造影显示黄斑部靶心样或弥漫性色素上皮脱失,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色素遮蔽荧光和视网膜血管变细等改变。全视野 ERG 明视反应均明显降低或熄灭,暗视反应可正常、降低或熄灭。暗适应曲线呈现视锥细胞阈值明显升高,视杆细胞阈值正常或升高。色觉检查呈全色盲。结果表明本病以视锥细胞受损为主,伴有不同程度的视杆细胞损害。视功能的检查,尤其是全视野 ERG 和暗适应的测定,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藏族和汉族的老年黄斑变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50-90岁的藏族和汉族老年人进行了致盲眼病-老年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调查。藏、汉族的老年黄斑变性患病率分别为15.59%和6.41%。并比较了两民族间老年黄斑变性的患病率差异,及与本病发生可能有关的危险因素,表明对老年黄斑变性的预防和发病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