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生率及促好转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于2007-2012年对上海市新泾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行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指标检查、眼部检查和眼底照相,眼底照片读片采用盲法.采用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和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情况将DR分为无明显DR和轻、中、重度非增生性DR及增生性DR;并将DME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DME.将DR好转和DME好转作为2个结局变量,好转为仅接受全身用药者至少一眼终末DR或DME分级较基线时下降至少1级且对侧眼DR无进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及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2007年基线调查时发现DR患者456例,其中139例患者5年后至少1眼DR好转,好转率为30.48%.基线检查低HbA1c水平和低血肌酐水平是DR好转的促进因素[HbA1c:优势比(OR)=0.53,95%可信区间(CI)]:0.45 ~0.63,P<0.01;血肌酐:OR=0.98,95% CI:0.97 ~0.99,P<0.01).基线调查时发现DME 158例,其中20例5年后至少1眼好转,好转率为12.66%.高基线血糖水平是DME好转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OR=1.47,95% CI:1.14~1.91,P<0.01).结论 降低2型糖尿病DR患者的血糖和血肌酐水平有助于DR好转,快速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DME的好转.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起,本课题组将远程医学运用于社区眼病防治领域,建立了上海市北新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社区远程筛查系统,即由经培训的基层卫生工作者在社区医疗单位完成视力检查和数码眼底照相,经互联网将数据发送到三级医院,有经验的眼科专家读片诊断,并发送回社区。具体技术和可信度研究等已另文报道。它与我国居民目前普遍采用的到三级医院就诊,由专科医生采用眼底镜和非接触镜诊断筛查DR的传统模式相比,该远程筛查模式是否更加经济,是其广泛推广的关键。本文简单总结了采用卫生经济学方法对两种筛查模式所需成本的比较结果。  相似文献   
3.
乳头溢液为乳腺疾病的三大临床表现之一,约有10%的乳腺病患者以乳头溢液为首发症状而就诊[1-2].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乳腺导管扩张及慢性乳管炎是较常见的原因.我科应用纤维乳管镜对286例乳头溢液的患者进行检查,并对其中109例诊断为乳腺导管扩张及慢性乳管炎的患者进行病变乳管的冲洗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60岁人群结膜松弛症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横断面调查方法.于2008年9月至10月间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上海市曹杨新村街道抽取调查点5个,对其中≥60岁2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询问病史,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部检查,并确立结膜松弛症的诊断.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试验,并进行保证调查质量的重复性检验.应用SPSS 10.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卡方检验完成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应调查2225人,实际调查2110人,受检率为94.85%,其中确诊为结膜松弛症930例(1762只眼),人群患病率占44.08%.随着年龄增大,结膜松弛症患病率逐渐增高(χ2=10.44,P<0.01).结膜松弛症Ⅰ级556例943只眼占患眼53.52%,Ⅱ级246例647只眼占患眼36.72%,Ⅲ级120例162只眼占患眼9.19%,Ⅳ级8例10只眼占患眼0.57%.患眼组视物模糊、视疲劳、疼痛症状发生比例分别为43.02%、10.73%、9.02%,明显高于非患病组37.02%、6.79%、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5.44、20.54和19.74,P值均<0.01).松弛结膜堆积于下眼睑部位最多见于鼻侧和颞侧(944只眼,占患眼53.58%).患病眼的下睑缘位置最多见为角膜缘上型(2589只眼,占61.35%),下睑缘张力分类多为内翻型、内倾型(分别占7.04%和6.63%).患病眼泪河异常的比例(87.23%)明显高于非患病眼(24.49%)(χ2=1615.81,P<0.01).结论 结膜松弛症是年龄相关性眼病,伴有明显的眼表损伤症状、体征和泪液异常.在社区人群中,结膜松弛症多为轻度的Ⅰ级和Ⅱ级,下睑缘的位置和张力是影响结膜松弛症患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讨纤维乳管镜(简称乳管镜)冲洗联合O3治疗溢液肿块期浆细胞性乳腺炎(PCM)的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6年2月镇江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溢液肿块期PCM患者50例,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乳管镜治疗组(n=25)和常规治疗组(n=25),分别接受乳管镜冲洗联合O3治疗或常规治疗,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2组之间治疗效果、治疗时间及人均费用的差异。 结果在治疗第3天时,乳管镜治疗组患者肿块缩小程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肿块缩小百分比的M(P25~P75):40.0(25.3~51.1)%比16.7(8.9~28.8)%,Z=-3.800,P<0.001],且乳管镜治疗组第3天的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M(P25~P75):3.0(2.0~4.0)分比5.0(4.0~6.0)分,Z=-2.717,P=0.007]。乳管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92%(23/25)比68%(17/25),χ2=4.500,P=0.034],治疗时间比常规治疗组短[M(P25~P75):9.0(7.0~12.5) d比18.0(14.0~24.5) d,Z=-4.308,P<0.001],而治疗所需的人均总费用未见明显增加[M(P25~P75):2 947.0(2 406.0~3 517.5)元比3 033.0(2 515.5~4 839.5)元,Z=-0.611,P=0.541]。 结论乳管镜联合O3治疗溢液肿块期PCM具有临床可操作性,能快速缩小肿块,更快缓解疼痛,在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不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乳腺X线立体导丝定位切除活检(SNLB)中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83例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Ⅳ类及Ⅴ类的乳腺不可触及病灶(NPBLs)患者,采用乳腺X线SNLB,切除标本再次X线摄片,确认病灶完全切除后,送病理检查.结果 81例患者一次性定位成功,2例患者定位偏离.术后病理诊断结果:恶性病变23例(27.7%),其中浸润性导管癌5例(6.0%),导管原位癌15例(18.1%),小叶原位癌1例(1.2%),乳头状癌2例(2.4%);非典型增生5例(6.0%);良性病变55例(66.3%).结论 乳腺X线SNLB技术,对NPBLs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眼底并发症,目前国外关于2型糖尿病人群DR和DME发病率及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差异较大,可能与研究对象的种族不同有关,而中国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较少. 目的 了解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中DR和DME的5年发病率,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07-2012年上海市新泾社区中805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DR和DME的发病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其中2007年为基线调查阶段,2012年为终末调查阶段,每年对该人群进行检查,包括一般资料的收集、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眼科检查,结合OCT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成像依据目前通用的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对DR和DME进行分级.将DR和DME发病作为结局变量,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5年发病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果 基线调查时无DR的2型糖尿病患者322例,其中151例在终末调查时发生DR,5年累积发病率为46.89%.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糖[优势比(OR)=1.12,95%可信区间(CI):1.01 ~ 1.24,P=O.03]和高血压(OR=1.80,95% CI:1.14~2.86,P=0.01)是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基线调查时无DME的2型糖尿病患者629例,其中124例在5年后发生DME,5年累积发病率为19.71%.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血糖是DME唯一的独立影响因素(OR=1.36,95% CI:1.24 ~ 1.49,P<0.01).结论 高血糖和高血压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 在一些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中,仍然可观察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或发展.关于蒙古人种DR进展的危险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明确. 目的 了解血糖稳定控制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DR进展的5年发生率,探讨其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纳入2007-2012年上海市新泾社区中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2型糖尿病患者453例.其中2007年为基线调查阶段,2012年为终末调查阶段,每年对该人群进行检查,包括一般资料的收集、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眼科检查.采用Forward Logistic逐步回归和Cox逐步回归筛选分析DR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不同HbA1c水平患者人群DR进展的发生率. 结果 453例血糖稳定控制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5年后DR进展者146例,占32.23%.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基线调查时HbA1c是影响DR进展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优势比(OR)=2.84,95%可信区间(CI):2.11 ~3.82].Cox回归分析显示,基线调查时HbA1c≥5.2%人群中DR的发生率比HbA1c<5.2%的人群升高了1.97倍[P<0.01,相对危险度(RR)=1.97,95% CI:1.32 ~2.93].结论 根据现有血糖稳定标准确诊的2型糖尿病人群中,DR进展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建议在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前提下,尽量把血糖降到较低水平,从而降低DR进展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远程筛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 横断面研究.以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社区DR远程筛查系统.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09例已进入筛查系统的糖尿病居民进行系统评价.评价内容:1)经过培训的视力检查员和眼科医师对同一患者双眼远视力检查结果的一致性,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不同眼病的分析人员分别按该系统中免散瞳眼底照相的读片法和散瞳后应用检眼镜、裂隙灯显微镜联合90D非接触镜检查法(传统检查法),对同一患者双眼DR诊断和分级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评价,采用kappa值和组内相关系数进行分析;(2)对眼底照相获取的图像进行不同比例的压缩,通过该系统网络传输后,采用组内相关系数分析压缩后的图像质量,获得合适的压缩比例;(3)计算筛查系统运行所需的时间,并与传统检杳法进行比较.结果 109例(218只眼)受检者中,由眼科医师检查获取的视力分布情况:力<0.05者13只眼,视力0.05~0.3者61只眼,视力≥0.3者144只眼,与其他检查人员的视力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2,P=0.568).采用传统检杳法与眼底照相法诊断为DR的眼数相同,均为52只眼,两者间比较的kappa值为0.885,95%可信区间为0.807~0.963;DR不同分级诊断的一致性:内相关系数为0.91,95%可信区间为0.85~0.94,表明两者的一致性好.将眼底照相获取的图像,以最大限度压缩至原始图像的15%(526×350像素)时,图像清晰度仍不受影响.每位受检者实时远程筛查所需的时间为5~7 min,略少于传统检查法所需时间.结论 社区DR远程筛查系统可满足DR患者筛查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revalence and relative factors of conjunctivochalasis among people over 60 years old in Canyangxincun community of Shanghai. Method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based on local residents in this community was carried out from September 2008 to October 2008. Cluster sampling was used in randomly selecting individuals aged ≥60 years. Slit-lamp ophthalmoscope was used for eye examination and diagnosis. The survey was preceded by a pilot study where operational methods were refined and quality assuranc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 A database was set using SPSS 10. 0 software, Chi-square test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Results 2110 residents took part in this study, with the response rate 94. 85%. 930 cases (1762 eyes) were confirmed as conjunctivochalasis, so the prevalence rate is 44.08%. The prevalence of conjunctivochalasis was increasing with age (χ2= 10. 44,P <0. 01 ). 556 cases (943 eyes) were confirmed as degree Ⅰ, 246 cases (647 eyes) as degree Ⅱ, 120 cases ( 162 eyes) as degree Ⅲ and the test 8 cases ( 10 eyes) as degree Ⅳ. Several symptoms, such as blurred vision, asthenopia and eye pain were more frequent in patient group than in the normal onos(χ2 value was 15.44, 20. 54 and 19. 74, respectively, P <0. 01 ). In the disease eyes, the conjunctiva usually piled up on the nasal and temporal side (944 eyes, 53.58% ), the location of inferior lid margin was usually above corneal limbus (2589 eyes, 61.35% ) and inferior lid margin entropion and introversion were always found (7.04% and 6. 63% ). Abnormal lacrimal river was found in 87. 23% of the diseased eyes, more than the non-conjunctivochalasis eyes (χ2 = 1615. 81, P < 0. 01 ). Conclusions Conjunctivochalasis is a common eye disease in aged population, with obvious signs and symptoms of ocular surface and lacrimal river impairment. In the local residents, most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as minimal or moderate degree. The location of inferior lid margin and the tension of inferior lid may be related factor of conjunctivochalasis.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