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6篇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医学系、口腔医学系2012级~2014级五年制眼科临床见习课的教学探索及回顾总结,分析了目前眼科学见习教学的客观现状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如:大纲课时安排少、学生的诉求与患者配合度之间的不对等、见习课开课时间的特殊性、眼科操作的难掌握性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改良,并将改良措施进行回顾总结,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精心课堂设计,集体备课;整合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见习形式;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逐个考核、课后通畅沟通、反馈等。通过以上改良措施,有效提高了眼科见习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滑行肌皮瓣在眉内肿物切除术后眉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8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9例眉内肿物患者,行肿物切除,根据缺损面积在创面旁剩余眉部设计合理的三角形肌皮瓣,滑行肌皮瓣覆盖缺损区。结果:9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显示为"色素痣",皮瓣均一期成活,皮瓣颜色、质地、眉形均与健侧接近,术后瘢痕隐蔽,眉部无畸形,外形美观,外观满意。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肿物无复发,眉毛生长良好,皮瓣上眉毛无脱落。结论:肌皮瓣滑行修复眉内肿物切除术后缺损疗效可靠,合理的术前设计既修复了眉缺损,又维持了眉形,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可供临床选择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特发性视网膜前膜(idiopathic epiretinal membrane,IERM)和血管旁内层视网膜异常(paravascular inner retinal abnormalities,PIRA)的关系以及前膜剥除手术对PIRA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IERM患者49例49眼。将21例同时具有IERM和PIRA的患者作为PIRA病变组;28例有IERM但不伴有 PIRA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每例患者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检测黄斑部视网膜厚度(macular retinal thickness,MRT)和PIRA病变等级,分析两组间MRT的差异;对于接受视网膜前膜剥除手术的患者,比较手术前后MRT和PIRA病变的变化情况。结果 PIRA病变组患者MRT为(250.05±54.34)μm,对照组为(218.89±17.64)μm,PIRA病变组MRT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9,P<0.05)。PIRA病变组中,8眼为1级病变,6眼为2级病变,7眼为3级病变。1级病变组患者MRT小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病变组及3级病变组患者MRT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5眼IERM伴有牵拉性黄斑水肿的患者接受玻璃体切除+黄斑前膜剥除+内界膜剥除术,手术后伴有PIRA的IERM患者黄斑水肿消退且PIRA亦消失。结论 2级以上PIRA病变与IERM显著相关,并可通过前膜剥除手术修复病变,提示PIRA病变的加重与IERM对视网膜的切向牵拉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 diabetic optic neuropathy, DON )的相干光断层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3-12/2015-10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期间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伴有眼底病变的患者175例350眼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阅读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OCT的影像结果,并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通过FFA 检查视乳头具有异常荧光表现,确定有DON的有49例90眼,占25.7%。 OCT结果显示DON 90眼中15眼(16.7%)表现为视神经形态大致正常;20眼(22.2%)表现为视杯凹陷变小或消失,筛板前组织肿胀,同时伴有盘周神经纤维层水肿;26眼(28.9%)表现为视杯深陷,杯盘比变大;18眼(20.0%)表现为视盘内或视盘表面组织增生;11眼(12.3%)玻璃体视乳头牵拉,视盘边缘抬高。在FFA中有相同荧光表现的DON患眼,在OCT检查可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态。
  结论:FFA从视神经的血循环状态变化定义DON,而OCT可以发现FFA所不能显示的视神经组织形态的变化,从而更清晰视神经病变的位置和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OCT无创、快捷、费用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有利于DON患者的复查及治疗效果追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含Pyrin结构域蛋白3(NLRP3)炎症小体在高糖诱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ARPE-19增生及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ARPE-19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高糖组,分别用常规培养液和含终浓度30 mmol/L葡萄糖培养液培养48 h,采用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比较角膜缘不同距离的透明角膜切口(CCI)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疗效及眼前节参数变化的影响,探究CCI 距离角膜缘的安全距离范围。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3月~2018年7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白内 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患者44例(44眼),根据术后CCI距离角膜缘的距离分为两组,A组(距离为1~1.5 mm),B组(距离 为0.5~1 mm),每组各22例。评估分析两组术后视力、术源性散光(SIA)、角膜相差及眼前节参数。结果A、B两组术后的裸眼 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两组术后的前房深度(ACD)较术前加深(P<0.05),前房角度 (ACA)较术前增加(P<0.05)。A、B两组间的术后UCVA、BCVA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SIA无明显差异(P>0.05)。 A、B两组间的术后角膜总相差RMS值、总低阶像差RMS值、总高阶像差RMS值、球差(Z4 0)、水平三叶草(Z3 3)、垂直三叶草(Z3 -3)、 水平慧差(Z3 1)及垂直慧差(Z3 -1)无明显差异(P>0.05)。A、B两组间的术后ACD、ACA、前房容积(ACV)及中心角膜厚度(CCT) 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CI位置在距离角膜缘内0.5~1 mm与距离角膜缘内1~1.5 mm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具有较好的 手术疗效,两种CCI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视觉质量相当。结果提示角膜缘内0.5~1.5 mm是CCI的安全距离范围。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缺氧诱导内皮细胞的内皮-间质转化(EndoMT)模型,探讨吡非尼酮(PFD)在视网膜下纤维瘢痕形成过程中的抗纤维化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鉴定后取4~7代用于实验。CoCl2诱导细胞缺氧建立纤维化模型。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筛选药物浓度。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CoCl2(200μmol/L)模型组、CoCl2+低浓度(0.3mg/mL)PFD组、CoCl2+高浓度(0.6mg/mL)PFD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D31、VE-cadherin、α-SMA、FSP1、p-p38和p38的蛋白表达水平。CD31/α-SMA免疫荧光双染法观察蛋白表达的变化。划痕实验观察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q-PCR法检测TGF-β1、SNAI1 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CoCl2模型组相比,PFD能明显提高缺氧细胞的增殖率,抑制细胞的迁移能力(均P<0.05);PFD组细胞标志蛋白CD31、VE-cadherin表达增加,α-SMA、FSP1表达降低(均P<0.05)。免疫荧光检测显示PFD可明显抑制α-SMA和增加CD31的蛋白表达(P<0.05)。内皮细胞EndoMT过程中,p38总蛋白表达不变(P>0.05),但p-p38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TGF-β1和SNAI mRNA转录水平增高的现象可明显被PFD抑制(均P<0.05)。高低浓度PFD组上述各现象无明显差异。结论:PFD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纤维化的发生,TGF-β/p38 MAPK通路可能是PFD调控EndoMT过程的机制之一,为视网膜下纤维化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脉络膜转移癌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的影像特点,为该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方法:经临床诊断,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6例8眼,散瞳后行眼底照相,用海德堡眼底血管造影仪行FFA及ICGA同步造影,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的异同。

结果:FFA早期显示瘤体为低荧光,中期呈现针尖样或斑点样荧光,晚期表现为斑驳样强荧光,部分病例病灶边缘呈强荧光环带; ICGA显示的病灶表现为低荧光,整个造影过程中荧光强弱无明显变化,仅有1例病例在反转期出现中央及病灶周围的点状强荧光。

结论:FFA和ICGA对于脉络膜转移癌有较为特征性的表现,二者结合有助于脉络膜转移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