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①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体外培养的正常人眼眶后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细胞分泌透明质酸的影响,为雷公藤多甙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用组织块培养技术建立眼眶后成纤维细胞系,用MTT比色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雷公藤多甙对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透明质酸分泌的影响。结果雷公藤多甙可明显抑制正常人眼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透明质酸的分泌,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结论雷公藤多甙可有效的抑制体外培养的正常人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透明质酸的分泌。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探讨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②方法 对117例(133眼)青光眼患者施行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③结果 术后32眼(24.06%)视力提高,96眼(72.18%)视力无变化;术后6个月时眼压10~20mmHg;术后7眼(5.26%)发生浅前房;功能性滤过泡128眼(96.24%),非功能性滤过泡5眼(3.76%).④结论 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不仅能提高滤过性手术的成功率而且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早产儿和足月儿学龄期时屈光发育的差异,分析早产儿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方法 纵向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62名6~7岁一年级学生,跟踪随访2 a,收集相关资料并作对比。结果 最终完成2 a随访者早产儿81例(162眼)、足月儿138例(276眼)。基线时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状态均以正视为主,随访2 a后,早产儿近视比例为30.9%(50/162),高于足月儿25.7%(71/276)。早产儿的基线等效球镜度数为(-0.04±0.85)D,小于足月儿的(0.15±0.59)D(t=-2.860,P=0.004),早产儿近视进展速度为每年-0.19 D,快于足月儿的-0.15 D(F=9.621,P<0.05),两组间基线时、随访1 a和随访2 a时的散光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胎龄越小,学龄期早产儿的近视进展越快,其中胎龄≤30周、>30~33周、>33~36周时2 a等效球镜度数改变量分别为(-0.61±1.03)D、(-0.32±0.72)D和(-0.22±0.55)D(F=3.073,P=0.049)。较大的出生胎龄(OR=0.70)、较长的户外活动时间(OR=0.40)是早产儿近视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早产儿学龄期时的近视进展速度高于足月儿,且胎龄越小,近视发展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06/2019-04收治的急性或慢性PACG行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患者31例32眼,小梁切除病史3mo~12a,均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6mo,观察术前及术后1、3、6mo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粘连性关闭(PAS)范围变化,术后6mo观察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wk,1、3、6mo眼压(14.38±3.04、18.26±3.12、15.21±2.84、15.42±3.09mmHg)均较术前(36.52±12.26mmHg)大幅下降(P<0.01); 术后6mo BCVA(LogMAR)(0.241±0.148)较术前(0.678±0.297)提高(P<0.01); 术后1、3、6mo中央前房深度(4.18±0.22、4.21±0.24、4.16±0.25mm)较术前(1.45±0.25mm)加深(P<0.01)。术后前房角结构加宽,PAS范围减小,术后3mo后PAS范围未再增大。术后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126±412个/mm2)与术前(1938±495个/mm2)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平均及下、上、鼻、颞象限RNFL厚度(65.59±10.71、72.65±13.92、82.74±12.52、58.47±11.18、42.93±13.44μm)与术前(67.47±8.99、74.77±15.73、85.32±11.64、59.65±13.79、44.83±12.55μm)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角膜水肿7眼,前房炎性渗出3眼,经治疗均在7d内消退。无后囊破裂玻璃体溢出、虹膜损伤及恶性青光眼发生。3例3眼慢性PACG患者术后眼压持续在21~30mmHg,应用1~3种降眼压眼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失控的PACG合并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玻璃膜疣为眼底较常见的征象,但病变部位不同,病理组织成分各异,其临床表现、疾病损害和治疗预后亦有不同,本文就不同类型玻璃膜疣的眼底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