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的飞速发展 ,对止血、凝血和血栓性疾病的研究 ,无论从基础理论还是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巨大进步 ,特别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不仅使人们对凝血过程和血栓形成本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也使疾病的诊断方法、药物监测手段及血栓病的防治措施层出不穷。目前大中型医院普遍采用了全自动或半自动血凝仪来检测凝血、抗凝及纤溶异常 ,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又有利于质控。本文探讨了标本不同存放时间和温度对凝血试验结果的影响及其质量控制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自门诊的健康查体者 40例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了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24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用全自动血凝仪和ELISA法分别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含量。[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初筛指标之一,而血浆D-二聚体的测定,可作为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比较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指标之一,并为其早期诊断和预防性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试验组:收集血液分析仪检测中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淋巴细胞百分率(L%)、单核细胞百分率(M%)、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E%)、嗜碱性粒细胞百分率(B%)、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指标异常的血标本824例和208例上述指标正常的血标本作为对照组,同时进行血涂片形态学检查并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细胞异常检出率高,无论WBC总数是否有改变,当伴有N%、L%、M%、B%增高或M%与B%同时增高时,血细胞形态学可观察到中性粒细胞核左移,中毒颗粒、空泡以及有核红、异淋、幼稚细胞;RBC、Hb、MCV、RDW指标异常,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浅染区扩大或红细胞体积增大,中心浅染区消失。对照组细胞异常检出率低。结论临床上有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等疑似血液系统疾病时,无论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如何,必须进行血涂片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的早期实验室诊断指标.[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发色底物法、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血液黏度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6 h内及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J-1)、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蛋白C活性(PC:A)、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A),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教,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血浆D-dimer、vWF含量明显增高,PC:A、AT-Ⅲ:A明显减低,t-PA含量减低,PAI-1含量增高,FIB含量增高、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它们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存在着明显的高凝状态,所以,可将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FIB等指标作为其血栓前状态的筛选指标,可将分子标志物血浆D-dimer、vWF、PC、AT-Ⅲ、t-PA、PAI-1的检测,作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栓前状态特异而敏感的诊断指标,为临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 atosus,SL 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病 ,其发病与遗传、感染、环境及应用激素和药物等有关 [1 ] ,对其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 SL E患者抗双链 DNA抗体检测的阳性率及阳性滴度与狼疮细胞检查的阳性率进行比较 ,借以探讨抗 ds- DNA抗体检测及狼疮细胞检查对 SL E诊断的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患者组 :确诊的 SL E患者 33例 ,其中 2 7例为初诊或停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复发的活动期病例 ,均有发热、皮损、贫血等症状 ;6例是以激素…  相似文献   
6.
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异常增高应警惕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3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45例单核细胞比例〈8.0%的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0~8.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为8.1%-15.0%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随着单核细胞比例的增加。白血病细胞的检出率也增加。结论当细胞仪检测单核细胞比例〉8.0%以上时,需行血涂片染色镜检,以早期发现白血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巨核细胞、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变化状况,评价CRF对巨核系统造血的影响,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将134例CRF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和尿毒症期,与健康对照组进行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及巨核细胞分类结果比较。同时观察比较血小板和巨核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CRF各组患者血小板数、巨核细胞数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量均较健康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常巨核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形血小板百分比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F患者的血小板及巨核细胞分化、增殖、成熟障碍,表现为无效造血的血液学改变;巨核细胞、血小板的改变随肾功能减退而加剧,与临床分期预后相关,可作为CRF骨髓象的指标;血小板参数检测是间接监测因血小板因素引起出血及凝血机制不良的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培养高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应重视实验教学环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学是现代高等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分析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创新,是指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过程就是创造性劳动的过程,没有创造就谈不到创新."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男性,患结肠癌行根治术。血型A型,术中及术后输同型血6单位共1800ml,合血无配合禁忌,输后无不良反应。术后第6天患者体温达40C,腹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细菌培养为产气杆菌。第10天再次合血时发现患者红细胞与A型血清发生凝集,加温370C凝集减弱但不消失,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复查血型,患者红细胞与抗A凝集强(),与抗B凝集弱(++);似AB型,与多份AB型血交叉合血,仅有一份AB型血清不凝集患者红细胞。检查患者血清,只合抗B抗体,吸收放散试验患者红细胞能吸收并放散出抗A抗体。唾液中分泌A型物质,输用A型或O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荞麦叶总黄酮 (TFBL)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大鼠血糖、血脂、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饲料诱发大鼠糖尿病及高脂血症 ,口服TF BL治疗 12周 ,观察其对糖尿病并高脂血症大鼠的治疗作用。结果 :TFBL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和糖尿病大鼠的血清LDL C ,升高HDL C ,降低血糖 ,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MDA含量 ,降低血粘度。结论 :TFBL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血液流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