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患者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图像特征,探讨外界膜(ELM)及椭圆体带(EZ)完整性与RVO-ME患者预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抽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的RVO-ME初发患者30例(30眼),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显微镜与SD-OCT检查,并用OCT自带的卡尺对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经黄斑中心凹500 μm半径以内的ELM、EZ缺损长度进行测量。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MT、ELM及EZ缺损长度与治疗后视力改善值的相关性、初始BCVA(LogMAR)与治疗后BCVA(LogMAR)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后CMT、ELM及EZ缺损长度与治疗后BCVA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视力改善值与初始CMT(r=-0.67,P<0.001)、初始ELM缺损长度(r=-0.82,P<0.001)、初始EZ缺损长度(r=-0.79,P<0.001)均呈负相关,而与发病年龄无相关性(r=-0.18,P=0.540)。初始BCVA与治疗后BCVA呈正相关(r=0.67,P<0.001)。治疗后BCVA与治疗后CMT(r=0.38,P=0.040)、 治疗后ELM缺损长度(r=0.54,P=0.002)、治疗后EZ缺损长度(r=0.39,P=0.030)均呈正相关。结论: ELM及EZ的完整性可作为判断RVO-ME患者预后视力的重要指标,初诊视力也是RVO-ME患者水肿消退后预后视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眼部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节,目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关键性因子之一.已发现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包括:VEGF-A、VEGF-B、VEGF-C、VEGF-D、VEGF-E、VEGF-F以及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 growth factor,PIGF);VEGF受体(VEGF receptor,VEGFR)包括:VEGFR-1、VEG-FR-2、VEGFR-3.各受体可被不同或相同的VEGF激活、调控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其中对VEGF-A及其受体的研究最为深入.基于VEGF-A及其受体对新生血管不同作用位点和方式的研究,各种药物应运而生,使临床针对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用药和治疗方案也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但随着对VEGF家族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逐渐发现VEGF家族中的其他成员,如:VEGF-B等与VEGF-A的作用靶器官及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别.本文就VEGF家族中各成员及其受体的作用机制和功能以及目前抗VEGF的相关药物的种类、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是西方发达国家 6 5岁以上老人中心视力损害和致盲的主要原因[1 ] ,在我国发病率逐年上升。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是 AMD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激光是其主要治疗手段 ,但激光对于严重视力损害的保护是以中心视力下降为代价的[2 ,3] 。局限性视网膜黄斑转位术(L MT)无需切开视网膜 ,手术方式简单 ,并发症少 ,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大。我们在兔眼上建立局限性视网膜转位与视网膜脱离模型 ,对手术后的视网膜组织学变化进行对比观察 ,以为临床开展局限性视网膜转位术奠定基础。1 材料和方法成年健康灰兔 …  相似文献   
4.
5.
兔眼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复位后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观察兔眼医源性视网膜脱离并复位术后视网膜组织学变化。方法:灰兔16只,每只兔右眼建立视网膜脱离模型,左眼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术后1,2,4及8wk摘除眼球制成光镜标本及电镜标本。结果:16只兔(16眼)中,15眼(15/16)均较成功的实施了医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24h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的结构变化主要发生在视网膜外层,视网膜内层结构基本不受影响。术后4wk左右光镜观察视网膜结构恢复正常,在视网膜周边的一些区域,外层视网膜的恢复落后于后极部;术后8wk,外层视网膜超微结构恢复。结论:急性医源性脱离的视网膜复位后,所发生的结构变化是局限的,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超广角眼底成像系统检查发现的远周部视网膜异常改变的种类和发生率。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随机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门诊就诊的变性近视患者59例(118只眼), 均接受了OCT及Optos California 200度超广角激光扫描眼底照相自发荧光(UWAF)检查。其中16例(32只眼)疑似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行超广角荧光素底造影(UWFA)。有患者按眼轴长度分为<30 mm组(66只眼)和≥30 mm(52只眼)组, 比较两组周边视网膜异常改变的发生率。结果眼轴长度≥30 mm组与眼轴长度<30 mm组相比:非压迫变白[48.08%(25/52)vs.28.79% (19/66),χ2=4.63, P=0.031]、周边视网膜格子样变性[30.77%(16/52)vs.10.61%(7/66), χ2=7.54, P=0.006]及视网膜裂孔或脱离[21.15%(11/52)vs.7.58(5/66), χ2=4.58, P=0.032]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确诊为CNV者32只眼中眼轴长度≥30 mm组17只眼和眼轴...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2008年开展了光动力疗法(PDT),帮助许多患者稳定了视力,阻止了视功能的衰退,并在治疗前后给予了精心的护理及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共治疗160例,男性78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因双眼间断性视物不清2~3年于2011年3月24日来我院就诊.患者约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反复发作的视物模糊、视物变形等不适.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均被诊断为“双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给予马栗种子提取物、羟苯磺酸钙及多种维生素药物治疗均无明显疗效遂来我院就诊.既往无屈光不正、高血压、糖尿病等眼部及全身疾病史.眼科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视力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右眼20/50,左眼20/126.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0.
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1].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可以对PDT治疗前后CNV大小、视网膜厚度等形态结构变化进行观察.中心视力虽可以反映黄斑视功能,但CNV导致中心暗点的产生,使中心视力及基于中心视力的检查不能真实地反映黄斑视功能变化.微视野计可以对低视力及固视不良的黄斑疾病患者进行视野定量检测,在黄斑疾病的诊断及随访中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