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与自体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翼状胬肉患者分为A、B2组。A组30例(32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新鲜羊膜移植。B组37例(40眼)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及自体球结膜移植。观察术后角膜愈合情况、角膜缘新生血管及角结膜是否有翼状胬肉样组织。结果:术后随访6~18mo,A组复发2眼(6%);B组复发3眼(8%)。结论:自体球结膜移植,取材方便,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及排斥反应;新鲜羊膜移植损伤小,取材及处理相对复杂,但二者均能有效的减少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复发率相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制瓣LASIK(FS-LASIK)术中前房气泡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及对手 术效果和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2年 2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眼科屈光中心自愿接受FS-LASIK且术前常规检 查确认为符合手术适应证的患者1 379例(2 749眼),将发生前房气泡患者的气泡眼作为观察组,将 患者对侧未发生前房气泡的眼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术中发生前房气泡患者的裸眼视力(UCVA)、 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曲率、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等效球镜度(SE)、角膜直径、角膜内皮细 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六边形角膜内皮细胞比率、眼压等手术前后相关参数。采 用定量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 379例(2 749眼)患者中25例(27眼) 发生前房气泡,发生率0.98%。术中观察发现气泡均由房角移动至瞳孔区,鼻侧12眼(44%)、颞侧 9眼(33%)、下方4眼(15%)、上方2眼(7%)。Ⅰ级前房气泡16眼(59%)、Ⅱ级10眼(37%)、Ⅲ级 1眼(4%),Ⅲ级气泡影响自动识别跟踪,需在手动跟踪模式下完成准分子激光切削。术中观察还发现 在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基质切削时气泡在前房内发生了较高频率的振动。观察组(23眼)与对照组 (23眼)比较,角膜直径、曲率、厚度及前房深度、眼压、术前SE、术后SE、术前BCVA、术后UCVA 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前房气泡的患者(25例)角膜直径[(11.11±0.31)mm] 与未发生前房气泡的患者(1 354例)角膜直径[(11.51±0.33)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 P=0.003)。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486,P分组=0.022),组内各时间点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时间=1.342,P时间=0.260)。六角形角膜内皮细胞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 =0.469,P分组=0.497),组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966,P时间=0.004)。角膜内皮细 胞面积变异系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106,P分组=0.746),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时间=21.248,P时间<0.001)。结论:前房气泡的产生可能受到术者个人因素、患者种族差异、设备类型、 角膜直径、角膜瓣直径、小梁网位置、pocket深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泡可能经小梁网逆行进入 前房,致角膜内皮细胞损害。降低前房气泡发生率,可有效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真菌性角膜炎引起的一种严重影响视力并可致盲的感染性眼病。近年来,由于抗生素和激素的滥用,发病人数逐年增加。目前靠传统的抗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甚理想,因此积极寻找有效疗法很有必要。我院于1998年至今共收治真菌性角膜溃疡19例,经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屈光回退及欠矫再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年5月~2009年8月在我院行LASIK术后发生屈光回退和欠矫的32例(46眼),在条件允许及患者自愿的前提下,原角膜瓣下再次行激光切削,随访1年,观察术后裸眼视力、屈光度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例(46眼)术后...  相似文献   
5.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新鲜羊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2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施行羊膜移植术。结果 羊膜移植后随访1~6个月,术前剧痛的12例中6例术后疼痛消失,3例疼痛减轻,3例无改善。有7例术后视力提高,6例角膜上皮在7~10d内迅速愈合,3例角膜大泡局限于小区域,3例无变化。结论 羊膜移植术为治疗可逆性大泡性角膜病变的有效方法,治疗不可逆大泡性角膜病变效果差。  相似文献   
6.
正1临床资料张某,女,68岁,因右眼反复分泌物增多、眼红、流眼泪1年就诊。发病以来,曾就诊多家医院,先后诊断为"急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慢性结膜炎",予"加替沙星眼用凝胶、妥布霉素眼液、左氧氟沙星眼液"等药物治疗,病情时轻时重。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6,上睑近內眦部皮肤红肿,睫毛呈束状,睑结膜及鼻侧球结膜充血,结膜囊内大量条状黏液脓性分泌物,角膜透明,荧光素染色阴性。上泪小点肿胀、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小梁咬切器辅助下泪点息肉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诊治的118例下泪点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进行分组:观察组62例62眼(丝裂霉素C联合小梁咬切器辅助下泪点息肉切除术)和对照组56例56眼(小梁咬切器辅助下泪点息肉切除术)。随访2 a观察并比较两组泪点息肉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息肉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早期观察组发生泪小点水肿17眼、角膜荧光素点染4眼,对照组发生泪小点水肿15眼、角膜荧光素点染3眼,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观察2 a,观察组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为96.77%,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泪点息肉复发率为4.84%,对照组为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丝裂霉素C能有效降低泪点息肉复发,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为使用酒精浸润角膜上皮的化学制瓣,避免了板层刀相关的并发症,同时由于保留了完整的角膜上皮,避免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手术(PRK)因角膜上皮屏障功能破坏导致的疼痛、异物感等明显不适,术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屈光回退、激  相似文献   
9.
患儿, 女, 7岁, 因双眼视远模糊3个月, 于2016年7月19日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二医院视光门诊。既往史:自幼听力差, 配戴人工耳蜗, 否认其他疾病史及药物过敏史。眼科检查:裸眼视力(UCVA):右眼0.25, 左眼0.20; 电脑验光:右眼-2.25-0.75× 92, 左眼-2.75-0.25× 171; 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14 mmHg。双眼睑无肿胀, 睑缘无充血, 睑板腺开口通畅, 睑结膜无充血, 角膜透明, 中央前房深(Van Herick法测量)2.8 mm, 周边前房深约0.7 mm, 虹膜纹理清, 无色素脱落、萎缩、结节及新生血管, 瞳孔圆, 直径约3.5 mm, 对光反射灵敏, 晶状体、玻璃体透明, 视盘边界清, 色橘红, C/D=0.3, 视网膜平伏, 血管走行未见明显异常, 黄斑中心凹反光良好。眼位正, 眼球发育未见明显异常, 各方向运动良好。诊断:双眼屈光不正。予睫状肌麻痹性验光, 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 每日2次, 每次1滴, 连续点3 d后复诊验光。用药第2天患儿出现颜面潮红、恶心、非喷射性呕吐2次, 遂急来本院复诊。测脉搏156次/min, 精神状态尚可, 右眼眼压14 mmHg, 左眼13.5 mmHg,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见图1、2), 急转儿科留观, 追问病史。患儿母亲诉患儿曾有室上性心律失常史, 但否认先天性心脏病史。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家属拒绝心脏彩超检查), 静脉点滴注射磷酸肌酸钠1.0 g、三磷酸腺苷(ATP)20 mg、辅酶A100 U, 每日1次, 临时静脉推注呋塞米15 mg, 口服普萘洛尔, 每日2次, 每次5 mg。治疗约30 min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偶发房性早搏(见图3), 约1 h后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见图4), 继续巩固治疗3 d后好转出院。2017年7月26日来院复诊,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齐, 电脑验光:右眼-1.75-0.50× 91, 左眼-2.50-0.25× 17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挤切劈核法对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2 0 0例 ( 2 19眼 )Ⅲ级以上的硬核白内障实施了挤切劈核技术 ,即在核中心将乳化针头嵌入核内深达 3 /4核厚度 [能量 5 0 %,负压 2 5 0mmHg( 1mmHg =0 13 3 3kPa) ] ,停止乳化利用负压吸引的作用固定晶状体核 ,用劈核器Chopper绕经核的 6点钟位赤道部进入核下 ,利用侧刃与乳化头相对应 ,二者用力使用挤和切的方式将核碎成 2块 ,最终碎成 6~ 8块 ,并逐一乳化吸除 (能量 60 %,负压 3 10mmHg)。配合正性粘弹剂充填前房下的连续环形撕囊 ;软壳技术 ;双辅助切口 ,双手器械分别注吸皮质等技术 ,平均超声乳化时间 1.2min。结果 术后视力≥ 0 .5者 2 0 3眼 ( 92 .69%) ;≥ 1.0者 110眼 ( 5 0 2 3 %) ,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 17眼 ,角膜水肿 5眼 ,后发障 6眼。结论 挤切劈核技术是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有效的碎核方法之一 ,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