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用Oculus角膜地形图观察正常人及干眼症患者泪膜破裂的首发破裂点位置。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选择26例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选取21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查指标包括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染色、泪液分泌试验及Oculus角膜地形图检测泪膜破裂的首发破裂点位置,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按照鼻上象限、鼻下象限、颞下象限及颞上象限的顺序,干眼症组泪膜首发破裂点发生于各象限的比例分别为8眼(15.4%)、19眼(36.5%)、10眼(19.2%)、15眼(28.8%)。正常对照组各象限比例依次为8眼(19%)、15眼(35.7%)、14眼(33.3%)、5眼(11.9%)。两组泪膜首发破裂点均最多见于鼻下象限,两组间首发破裂点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13,P=0.16)。结论利用Oculus角膜地形图可以观察泪膜破裂点的时间和位置,泪膜首发破裂点位置最易出现在鼻下象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0.02%氟米龙滴眼液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中度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门诊诊断为中度干眼的41例(41眼)患者随机分成A、B2组,A组给予0.02%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B组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观察2组患者在用药前、治疗14d后及治疗28d后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结果用药28d后,A组和B组干眼患者在OSDI评分、结膜充血评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BUT、SIt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上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比B组更有助于结膜充血评分及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的改善(P〈0.05)。结论氟米龙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能减轻眼表的炎性充血,改善睑板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对角膜结构与知觉的影响。方法 横断面对照研究。收集2011年8月至2012年4月期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就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20例(40眼),分为2组:A组为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1年以上且半年内用药方案未改变患者10例(20眼);B组为初诊未用药患者10例(20眼)。所有患者使用Cochet & Bonnet角膜知觉仪测量角膜知觉,使用激光活体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及上皮、基质、内皮细胞形态,记录并分析图像。组间采用双眼设计模型进行方差分析,角膜知觉与上皮下神经、炎症细胞、朗格罕细胞等的关系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与B组比,A组角膜上皮基底层细胞密度明显较高[(7009±638)个/ mm² vs. (6745±482)个/ mm²;F=5.22,P<0.05],上皮下神经纤维分支明显较少[(17.44±2.56)mm/ mm² vs. (19.54±5.02)mm/ mm²;F=8.22,P<0.05]、神经扭曲度较高[(1.71±0.46) vs. (1.42±0.43);F=7.29,P<0.05],角膜基质细胞激活态分级明显较高[(2.35±0.81) vs. (1.25±0.44);F=59.67,P<0.01],角膜知觉明显较低[(54.25±6.74)mm vs. (59.50±1.54)mm;F=12.08,P<0.01]。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及反光度、朗格罕细胞及炎症细胞浸润量、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角膜知觉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呈正相关(r=0.379,P<0.05),与角膜上皮下神经分支数、扭曲度、反光度及炎症细胞、朗格罕细胞浸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长期使用前列腺素类滴眼液可引起角膜深达基质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角膜知觉下降,知觉下降与角膜上皮下神经纤维密度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豚鼠眼球形觉剥夺后恢复期的生物学参数变化规律。方法普通级2~3周龄豚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①实验组:20只,右眼采用半透明眼罩遮盖进行形觉剥夺4周,随后去遮盖3周,左眼作为自身对照;②正常对照组:10只,双眼不进行任何干预,开放饲养7周。形觉剥夺前、形觉剥夺4周后及去遮盖后第2、6、10、14和21天,测量豚鼠双眼生物学参数:睫状肌麻痹后行带状光检影测量屈光度;A超测量前房深度、晶体厚度和眼轴长度,计算出玻璃体腔长度。结果经过4周形觉剥夺,实验组豚鼠右眼向近视漂移,屈光度为(-2.88±2.30) D,诱导了(-5.50±1.9) D相对近视。去遮盖后,豚鼠右眼重新正视化,屈光度恢复的快速期发生在6 d内,14 d时双眼屈光度差值差异无显著性(t=-2.049,P=0.080),为(-0.18±0.26) D;右眼玻璃体腔长度缩短,14 d时双眼玻璃体腔长度差值差异无显著性(t=1.652,P=0.14),为(0.0234±0.0400) mm;右眼眼轴长度缩短,14 d时双眼眼轴长度差值差差异无显著性(t=1.443,P=0.192),为(0.0183±0.0359) mm。与正常对照组右眼相比,去遮盖6 d,屈光度差异为(-0.48±0.36) D,差异无显著性 (t=-1.325,P=0.206),而2 d时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差异分别为(0.0961±0.0630) mm、(0.0621±0.0386) mm,差异无显著性(t=1.652,P=0.14;t=1.607,P=0.125)。结论2~3周龄豚鼠去除形觉剥夺后可以重新进行正视化,伴随玻璃体腔和眼轴长度缩短;去遮盖6 d内为眼生物学参数恢复的主要时期。  相似文献   
5.
维生素A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A缺乏症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仍是重要的健康问题。维生素A代谢过程涉及多种衍生物,对角结膜上皮的增殖分化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维生素A在眼表的代谢过程,对眼表上皮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