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矽结节在沃森-斯塔理银染色(Warthin—Starry,WS)下的形态学特点,对其在矽肺组织病理学检查中的意义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矽肺尸检病例6例,结节病病例21例(其中尸检病例3例、活检病例18例)。对石蜡包埋组织标本的连续切片进行HE染色、WS银染色、鼠抗人CD68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链酶卵白素过氧化物酶法染色、透射电镜(TEM)标本制作及观察、X线质谱分析(X—RSA)[对矽结节/肉芽肿细胞(指类上皮细胞、尘细胞、多核巨细胞)胞质内的尘粒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HE染色下,肉芽肿内尘粒的沉积程度如下:在细胞性矽结节为(++或+++),在纤维性矽结节为(+),在结节病结节为(-);WS染色下,在2种形态的矽结节均为(+++),呈特征性的黑色结节状,在结节病结节为(+/++),经秩和检验,矽结节内尘粒的沉积程度明显高于结节病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显示,2种疾病的肉芽肿细胞CD68抗体标记均阳性,其阳性程度与细胞内尘粒的含量呈反比。TEM下结节病的尘粒较小,矽结节内的尘粒较大,电子密度较高;X—RSA显示,2种疾病尘粒的主要元素成分相同,均为硅。结论WS银染色法可以显示出矽结节内有大量尘粒,其染色效果明显优于HE染色方法,WS银染色法与TEM观察及X—RSA并用,可以观察到病理样本中的微小矽肺病变,对矽肺病变的可能性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在肺、淋巴结、脾脏及一些器官切片的尘细胞及间质内经常能够看到一些黑色颗粒状物质--尘粒,有人称之为"碳粉"颗粒,一般认为其对人体没有致病性.目前的研究认为肺等器官内的"碳粉"尘粒实际上是被尘细胞吞噬的悬浮在大气中固体和液体的颗粒物(ambient air particulate matter,PM).全世界每年有27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PM为其主要污染物,大量研究也表明PM对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其致病性可累及多个系统,并为一些病因不明的疾病提供新的假说,已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1~3].  相似文献   
3.
死婴男性,新生儿.因脐带脱垂,急诊行剖宫术.新生儿重度窒息,全身水肿,胸腹片提示先天性脊柱裂(颈胸段),内脏畸形;家属放弃抢救而死亡.其母孕期中未进行过任何遗传学方面的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PM2.5混悬液染尘大鼠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及银染色显示肺内尘粒的效果。方法将收集的游离PM2.5制成混悬液,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每0.2ml含PM2.50.3nag)、中剂量组(每0.2ml含PM2.50.75mg)、高剂量组(每0.2ml含PM2.52mg)和对照组,每组18只。3个实验组分别以不同的剂量采用支气管肺内滴入方式染尘,每周染尘1次。分别于染尘后第4、12及24周时,取肺脏,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及沃森一斯塔理(Worthin-Starry,WS)银染色观察、透射电镜(TEM)观察,对肺内尘粒进行X-线质谱元素分析(X-RSA)。计数大鼠肺内肉芽肿样病变的数目,测定肺内尘粒的沉积程度、平均积分吸光度值(IOD)和平均积分面密度值(IAD)。结果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和染毒剂量的增大,大鼠肺内肉芽肿样病变的数目及其细胞质内尘粒的IAD值和IOD值也逐渐增高。这些尘粒在WS染色切片上呈黑褐色,更清晰;其IOD值和IAD值均明显高于HE染色下的测定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尘粒IOD值与肉芽肿病变数目呈正相关关系(r=0.639,P〈0.01)。TEM下大鼠肺内尘粒的超微结构与游离的PM2.5相同,X-RSA分析两者的主要元素成分也相同,均为硅元素。结论PM2.5混悬液染尘可以引起大鼠肺内出现肉芽肿样病变,WS银染色方法可以较好地显示被吞噬细胞吞噬后的PM2.5,其染色效果优于HE染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首诊于眼科的成人非外伤性、非医源性霍纳综合征(Horner syndrome,HS)的临床特点及病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首诊于眼科的HS患者7例.方法 回顾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特点,病变位置及病因.主要指标起病形式、HS三主征、其他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加深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癌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6~68岁,平均年龄67岁,中位年龄67岁。2例以无痛性肿物就诊,1例肿物伴疼痛。3例分别发生于右侧腮腺、左侧颌下腺及右侧咽旁间隙。均无涎腺多形性腺瘤病史。组织学上,3例中1例以肉瘤为主,1例以癌为主,1例肉瘤与癌比例相当。肉瘤成分,2例为平滑肌肉瘤,1例为纤维肉瘤;癌成分,3例均包括导管癌和鳞状细胞癌,其中1例还包括少量未分化癌。3例肿瘤中均未发现多形性腺瘤成分。免疫组化:肉瘤成分vimentin均(+),癌成分CK均(+);导管癌AR均(+)。3例中1例肉瘤成分与未分化癌成分呈CK和vimentin双(+)。随访2例,随访时间3~5个月,未出现复发及转移。失访1例。结论涎腺癌肉瘤发病罕见,确诊需依靠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染色有助诊断。文献表明该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及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PTC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标本153例,在HE染色下观察其一般临床病理学特点(肿物直径、双侧、多灶、肿瘤边界、腺叶外浸润),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EnVision法,检测癌及癌旁组织中ALDH1A1的表达情况,分析ALDH1A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在153例PTC中,84例(54.9%)发生淋巴结内癌转移,126例癌组织高表达ALDH1A1,112例癌旁组织高表达ALDH1A1。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45岁、肿物直径>10 mm、浸润性边缘及癌组织 ALDH1A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而性别、双侧、多灶、腺叶外浸润、癌旁组织ALDH1A1与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浸润性边界和癌组织ALDH1A1高表达是PTC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在随访的82例PTC中,局部肿瘤复发4例,5年局部复发率为4.88%,包括淋巴结肿瘤复发3例和甲状腺肿瘤复发1例,无远处转移及疾病相关死亡病例。复发病例肿瘤组织ALDH1A1均为高表达。结论 ALDH1 A1在PTC癌组织内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PTC淋巴结转移的有效预测因子,有利于改善PTC患者治疗方法及随访方案。  相似文献   
8.
嗅神经母细胞瘤特殊病理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嗅神经母细胞瘤(ONB)的特殊病理结构,探求其病理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40例ONB进行病理形态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结合随访资料对观察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ONB在光镜下典型的病理结构为肿瘤细胞分叶状排列、神经原纤维背景、血管襻间质及真、假菊形团;特殊的病理结构包括黏液腺上皮、鳞状上皮巢,所占比例分别为45.0%(18/40)、15.0%(6/40);3例可见到嗅上皮内原位肿瘤;2例可见肿瘤突向黏膜表面呈外生性乳头状生长.根据Hyams分级标准对ONB进行分级,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Hyams分级与患者的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肿瘤组织内出现坏死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P=0.016),出现黏液腺上皮结构与患者生存率呈正相关(P=0.011).结论 ONB的特殊病理结构包括上皮性结构、嗅上皮内原位肿瘤、肿瘤突向黏膜表面呈外生性乳头状生长.ONB的典型及特殊病理结构提示ONB可能起源于嗅上皮的未分化基细胞,后者具有双向分化的潜能.ONB中出现坏死和黏液腺上皮结构与患者的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原发分泌性癌(secretory carcinoma,S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例鼻腔鼻窦原发SC,采用PAS、DPAS染色、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检测CK、vimentin、S-100蛋白、SOX10、Mamaglobin、Calponin、DOG1、p63等的表达,并应用FISH法检测ETV6基因断裂。结果镜下肿瘤呈腺泡状、管状、实性及微囊状生长。细胞形态一致、温和,核小至中等大小,有时可见小核仁。胞质丰富呈泡状,核分裂象罕见,可见嗜酸性、胶样分泌物。PAS染色结果示瘤细胞内未见酶原颗粒,胶样分泌物阳性。瘤细胞弥漫表达CK、vimentin、S-100蛋白、SOX10、PAS,Mamaglobin、Calponin及p63不表达。FISH检测显示ETV6基因断裂。手术局部切除后,分别随访41、53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鼻腔鼻窦原发性SC属于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部分涎腺肿瘤相似,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