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眼科学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眼眶炎性假瘤的CT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眼眶炎性假瘤CT诊断的正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本院1984-1995年经病理或治疗(抗菌素和激素)证实的50例眼眶炎性假瘤的资料。结果:显示眼眶炎性假瘤的CT表现多种多样,但在部位、形态和密度等方面仍有一定的特征。结论:CT检查对诊断眼眶炎性假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泪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泪腺多形性腺瘤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37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包括恶性变)泪腺多形性腺瘤,均行CT扫描,其中14例增强扫描,4例又行MRI检查,对这些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1)部位:肿瘤绝大多数(32例)发生于眶部泪腺(良/恶:20/12);睑叶泪腺3例(良/恶:2/1);其他部位2例(良/恶:1/1)。(2)形态、密度或信号:边界清晰、类圆形19例(均良性);不规则或分叶结节状、弥漫性18例(良/恶:5/13)。密度或信号均匀21例(良/恶:17/4),不均质16例(良/恶:6/10)。增强扫描:14例CT和3例MRI均有明显强化(良/恶:7/10)。(3)与邻近结构关系:视神经或眼外肌、眼球受压移位者19例(良/恶:14/5);界限不清5例(均恶性),其中侵犯、包绕眼球各1例。(4)眶骨及眶外侵犯:眶骨受压变形、吸收11例(良/恶:2/9);不规则破坏或硬化7例(均恶性),其中2例肿块向骨壁内生长,3例侵犯鼻窦、颅前窝或颞下窝。结论:CT基本上可诊断及鉴别良、恶性泪腺多形性腺瘤及显示眶外侵犯情况;MRI可帮助确诊肿瘤是否有脑内侵犯。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HRCT图像上测量正常成人蒲氏间隙(Prussak space)的宽度,为胆脂瘤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材料和方法:60例正常成人耳部(男性和女性各30例)做冠状位HRCT扫描,测量锤骨颈外缘至鼓室盾板尖端的距离(相当于蒲氏间隙宽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测量值在1-1.5mm之间,平均1.22±0.098mm。平均值分别为:男性左耳1.193±0.021mm;男性右耳1.227±0.019mm;女性左耳1.213±0.016mm;女性右耳1.233±0.015mm,统计分析显示男女之间和左右耳之间均无明显差异(t=0.255,t=1.137和t=0.845,均P>0.05)。结论:正常成人蒲氏间隙宽度在HRCT图像上约为1-1.5mm,性别与双耳之间无明显差异,此间隙宽度>1.5mm可作为诊断上鼓室胆脂瘤的一个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结合头颈部副神经节瘤的发生部位,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和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头颈部副神经节瘤患者的影像学资料(5例鼓室球瘤,12例颈静脉球瘤,3例迷走体瘤和3例颈动脉体瘤),21例行CT检查(其中1例行动态增强检查),15例行MRI检查.结果:鼓室球瘤较小,多发生于鼓岬区;颈静脉球瘤以颈静脉孔为中心,较大的肿瘤侵犯咽旁间隙、中耳、外耳道、乳突和(或)颅内;颈动脉体瘤位于上颈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伴上述动脉明显分离移位;迷走体瘤位于咽旁颈动脉鞘区,血管移位不一.以上四类肿瘤CT平扫呈中等密度,强化显著,部分肿瘤内见强化的血管和囊性改变;MRI T1WI中低信号,强化显著,T2WI中高信号,部分肿瘤内见囊变,多数肿瘤中可见血管流空"盐和胡椒征"(鼓室球瘤和较小的颈静脉球瘤中不见).鼓室球瘤和颈静脉球瘤边缘不规则,后者侵犯咽旁间隙部分边缘光滑,骨质呈虫咬状破坏;颈动脉体瘤和迷走体瘤边缘光滑,无骨质破坏.结论:多数头颈部副神经节瘤具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和特征性的CT和MRI表现,可据此确诊;发生于不同部位的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容积重建技术(VR)对耳部疾病的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几种后处理技术做比较。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MSCT)机,对15例耳部听力下降患者进行超薄层(0.5mm)、超高分辨率扫描,其中10例又行增强扫描,对扫描图像行间隔为0.1mm的密集重建,在此基础上进行VR和MPR、SSD、VE、RaySum、MIP/MinIP重建,比较各种重建技术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侵犯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的显示能力。结果VR对耳部病变及其周围肿瘤对听小骨和内耳等结构是否侵犯均可清晰显示,按显示清晰度次序,依次为VR,MPR,SSD,MIP/MinIP。RaySum和VE分别仅对内耳和听小骨病变显示效果好。结论MSCT超薄层、超高分辨率扫描,VR重建优于其他类型重建,能获得中内耳各微细复杂结构的立体图像,可非常直观而深入地观察耳部各种病变,清晰地显示肿瘤对中耳听小骨、内耳膜迷路和内听道内面听神经等结构累及情况。  相似文献   
6.
声门型喉癌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声门型喉癌的CT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本院1993-199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声门型喉癌的资料。结果:CT图像上发现65例阳性,5例阴性。65例中累及左侧声带、右侧声带和双侧声带分别为25例、21例和19例,CT显示声门下区、前联合、声门旁间室带和甲状软骨受犯,以及颈部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的符合率为89%。结论:CT检查对喉深部结构显示清晰,明显提高了声门型喉癌临床分期的准确性,为保存喉功能而选择手术方法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唐作华  冯晓源  钱雯  宋济昌  周康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11):1203-1207
目的:探讨各种Meckel腔病变的常规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Meckel腔病变(31处病变)的MRI表现,且与临床资料、病理诊断及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31处Meckel腔病变中以肿瘤(n=28)最常见.病变T1WI呈等信号(n=18)、不均匀信号(n=11)、稍低信号(n=1)或稍高信号(n=1);T2WI呈稍高信号(n=8)、等信号(n=7)、高信号(n=6)及不均匀信号(n=10);所有病变增强扫描均显著强化.30例病变DWI上呈高信号,且31例呈不同的ADC值,平均ADC值为(1.09±0.22)×10-3mm2/s,最小值为(0.59±0.11)×10-3mm2/s(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最大值为(2.09±0.41)×10-3mm2/s(软骨肉瘤).结论:常规MRI与DWI和ADC值相结合,对诊断各种Meckel腔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耳部正常解剖结构的CT数据测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对国人耳部及其邻近重要相关的正常解剖结构分别进行全面的CT测量 ,从而获得相应正常值范围 ,同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等有无显著性差异。资料与方法 对耳部均无明显异常的 6 0名受试者同时行横断面及冠状面高分辨率CT(HRCT)扫描 ,其中 2 0名又行螺旋CT扫描。对所获得的扫描图像进行耳部各个解剖结构测量和分组分析。结果 耳部重要结构正常值如下 :外耳道软骨段宽 (≥ 6岁 ) (6 .6± 0 .8)mm ,内耳道宽 (5 .1±0 .7)mm ,鼓窦入口 (1.5± 0 .6 )mm ,外半规管长 (13.0± 0 .8)mm ,鼓窦左右径 (≥ 6岁 ) (6 .8± 1.2 )mm ,面神经管乳突段宽 (1.4± 0 .1)mm。结论 外耳道、上鼓室和面神经等部分结构的CT正常值范围在 <6及≥ 6岁两个年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其他结构均无差异 ,且无明显性别和左右侧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上颌窦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出血坏死性息肉的CT表现,提高本病CT诊断正确性.材料和方法:4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上颌窦腔出血坏死性息肉术前采取横断面、冠状面、平扫和/或增强后CT检查.结果:CT表现为:1)所有病例均涉及上颌窦,密度不匀,增强轻度.2)上颌窦内侧壁有吸收破坏(31/43),窦腔有膨大(28/43).3)骨质既有吸收破坏,又有硬化增厚.本组病例CT术前定性诊断正确率为83.7%.结论:CT可对出血坏死性息肉作出明确诊断,应作为本病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鼻腔淋巴瘤的CT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鼻腔淋巴瘤的CT表现,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肿瘤侵犯外鼻及鼻旁皮下20例、上颌窦17例、筛窦16例、鼻咽12例、眼眶10例、蝶窦7例、额窦4例、对侧鼻腔5例,个别病例侵犯颞下窝、颅前窝、颞窝、上腭和眶下裂。肿瘤分期:一期6例,二期10例,三期16例,四期2例。大多数病例病灶呈弥漫浸润状,边缘不清楚,密度均匀23例,稍不均匀11例,多数呈轻度强化。22例伴有骨质吸收破坏,12例无骨质异常。结论:鼻腔T细胞型淋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对其诊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