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眼眶皮样囊肿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本例复发性眼眶皮样囊肿手术时尽量扩大暴露范围,完全显露囊肿的边界,尽量剥离骨膜,完整摘除囊肿,避免囊壁残留。结果:术后伤口愈合良好,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眼眶皮样囊肿术后复发的原因主要是和术中暴露不充分,囊肿摘除不完整,囊壁残留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眼球穿贯伤的临床特点以及临床救治的方法。方法:摘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6例眼球穿贯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探讨,对治疗方法做出了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以青壮年为主,致伤原因多是由于金属锐器损伤,以单纯角膜穿贯伤最为常见。在经过对症治疗之后,患者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的明确此类疾病的诊断并加以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救治,能够有效的纠正患者的损伤情况,减少致盲率,加强此类疾病的宣传教育能够有效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尤其是对超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高度怀疑脑梗死的患者,分别做头CT、MRI、DWI检查,根据发病时间分3组进行比较,并比较发病<12小时和12~24小时两组DWI阳性病例弥散系数(ADC)。结果6小时之内的DWI检查阳性率为66.7%,发病6~12小时阳性率为73.1%,其中,脑干、小脑梗死7例中DWI检查阳性的4例,阳性率为59.1%,发病12~24小时阳性率为100%。从12小时以内与12~24小时两组脑梗死DWI阳性病例弥散系数(ADC)的比较看出<12小时组与12~24小时组首先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计算结果显示两组方差齐。两组间ADC值有显著性差异,12~24小时组与<12小时组比较ADC值降低更为明显。结论DWI扫描可以明确的诊断早期脑梗死,尤其对脑干和小脑的早期梗死诊断更有临床价值,能正确的指导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面麻醉及表面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两种麻醉方式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的手术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对48例52眼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治疗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两组,A组23例26眼行表面麻醉加20g/L利多卡因结膜下浸润麻醉,B组25例26眼行单纯表面麻醉。两组均行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主要观察手术时间、手术疼痛程度、植片的匹配程度、结膜下出血及术后半年复发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结膜下出血率少,手术疼痛、植片匹配度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半年,A组有1例1眼复发,B组无复发,两组间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面麻醉完全满足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要求,且能清晰地切除病变组织,使植床与植片更好匹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青少年假性近视4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组和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组和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均告知正确的用眼习惯和护眼知识,并以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治疗,比较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组和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3周后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两组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3周后的总疗效,综合以上指标分析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青少年假性近视的临床疗效。结果: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组和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的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1周、2周、3周后,视力恢复情况均有所改善,但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组的青少年假性近视前3周的视力恢复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青少年假性近视治疗3周后的总有效率比较,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组明显高于其他药物治疗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卡胺滴眼液防治青少年假性近视有非常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儿迟发性维生素K缺乏性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并发症。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25例明确诊断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头颅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儿均有颅内出血,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颅内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3例;脑室血肿2例。结论:CT检查可以确诊本病,并可确定出血部位与范围,能发现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是临床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减少病死率与后遗症发生率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Oculus四代角膜地形图仪分析干眼患者泪膜功能及首发破裂部位的分布情况。设计前瞻性比较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3年7-9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的干眼患者51例(51眼)及对照组86例(86眼)。方法对受检者进行眼表疾病评分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使用Oculus四代角膜地形图仪进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 tear breakup time,NITBUT)及泪河高度(tear meniscus height,TMH)测定。分析干眼组及对照组OSDI评分、首发泪膜破裂时间(the first NITBUT,NIT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the average NITBUT,NITBUTav)及泪河高度差异及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以角膜中心点为圆心,1 mm间距将角膜划分为1~8环,并以横、纵坐标为界划分为四个象限,这样将角膜划分为29个区域。分析每位受检者首次泪膜破裂的部位,并比较分析两组受检者组间差异。主要指标OSDI评分、NITBUTf、NITBUTav、泪河高度及泪膜破裂首发部位。结果干眼组与对照组OSDI分值、NITBUTf及NITBUTav分别为(31.41±14.20)分和(4.80±7.40)分,(3.99±0.61)s和(8.90±3.51)s,(7.54±3.11)s和(11.76±4.30)s(P=0.000,0.000,0.016),两组泪河高度分别为(0.22±0.098)mm和(0.25±0.096)mm(P=0.217)。OSDI评分与NITBUTf、NITBUTav呈线性负相关(r=-0.760、-0.490,P均=0.000),NITBUTf与NITBUTav呈线性正相关(r=0.671,P=0.000),泪河高度与OSDI评分、NITBUTf、NITBUTav均无相关性(P均〉0.05)。干眼组及对照组泪膜破裂首发部位主要分布在2~5环(分别占73.08%、75.42%);泪膜破裂首发部位在不同环间出现的概率,两组受试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7、30.017,P=0.031、0.000)。以四个象限为分区单位,干眼组及对照组泪膜破裂首发部位出现概率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03、5.186,P=0.551、0.159)。结论 Oculus四代角膜地形图仪能客观地检查泪?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第三胎足月顺产.于2011年2月1日来院就诊.患儿出生后发现无眼球.父母非近亲结婚,无眼疾病史.家族中其他成员均无类似眼病史.患儿母亲在妊娠2个月时曾患感冒,有服药史(具体用药不详).体检:头颅正常,五官位置正,双侧眉毛存在,双眼上、下睑存在,眼睑内陷,颞侧睑裂闭锁,鼻侧睑裂宽约3~4 mm,结膜囊浅、窄,未见眼球结构样组织.眶区凹陷,触之柔软,其内未扪及硬结组织(图1).心肺未见异常.右手六指畸形(图2),余躯干、四肢正常.  相似文献   
9.
姚卫兰  梁庆丰  Antoine Labbe 《眼科》2013,22(6):421-422
患者女性,50岁。因“双眼视物模糊半年”于2013年7月就诊。双眼无红、痛,无畏光、流泪;无视物变形、变色等不适。高血压病史15年,冠心病合并房颤3年,2年前曾在当地医师建议下开始口服盐酸胺碘酮片每131次,每次0.2g至今。  相似文献   
10.
观察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效果。 方法:收集2007-06/2011-06我院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的17例32眼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 结果:术后随访6~48(平均26)mo,所有患儿外观改善,矫正满意12例 23 眼,一般4例 7 眼,矫正不足1例 2 眼,无失败病例,所有患儿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效果明显,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