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是指融合波前技术,检测、分析并引导矫正包括高阶像差在内的屈光不正,改善视网膜成像,增加视网膜处理图像对比度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它能弥补传统屈光手术增加高阶像差的缺陷,是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环节。本文就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制约因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冷色亮光照明下持续阅读对青少年调节功能的影响 方法 自身对照实验研究.18名年龄为(11.2±2.2)岁的青少年在1000 Ix光照度、6500 K色温的照明条件下完成40 min阅读任务,检测阅读前后的调节刺激反应曲线、调节误差和近距离工作相关性暂时性近视结果持续阅读后平均调节误差率(调节误差/调节刺激)显著减小(P<0.05)阅读后呈现的近距离工作相关性暂时性近视幅度为(0.29±0.24)D,时间指数为11.23±18.58.调节刺激反应曲线的斜率和截距,及3D调节刺激时的调节反应在阅读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冷色温与高照度搭配的照明条件既可增加阅读时调节反应的准确性,持续阅读后也不会引起显著的近距离工作相关性暂时性近视、或可降低近距离阅读时的视网膜离焦量,减少近视进展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组特殊设计镜片对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和主观感受的影响。方法 3例(4眼)被试者,年龄22~31岁,屈光度-2.0D,按随机顺序分别在单眼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成长乐镜片、视特保大、中、小光区镜片的情况下进行周边屈光度、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测量和主观评分,主观评分包括远距和近距戴镜舒适度、清晰度和接受度。结果配戴5种镜片时,被试眼相对周边屈光度均为远视状态,远视度数随周边角度增加而增加。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周边远视度数最大,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其次,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小;配戴普通非球面镜片和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时的周边清晰视力范围最大,其次是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最小的是成长乐镜片和视特保小光区镜片;远距评分为普通非球面镜片最高,视特保大光区镜片其次,然后为视特保中光区镜片,成长乐镜片及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近距评分视特保大光区镜片接近普通非球面镜片,视特保中光区镜片和成长乐镜片其次,视特保小光区镜片最差。结论不同设计的中周部加光镜片对改变周边屈光度的作用存在差异,其配戴后的顺应性与镜片改变周边屈光度的程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并行收缩型室性心动过速19例长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9例并行性室速的长期随访结果。其中随访6年以上者16例,占84.2%。经观察未见产生“RonT”及“RonP”而诱发室颤,且伴有传出阻滞而致频率较慢,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少,可属良性心律失常,并有自愈倾向;药物容易控制,不易复发,近期与远期预后良好。因此建议在病因治疗时密切观察,不一定给予积极的抗心律失常治疗。  相似文献   
5.
我院从1983~1985年共诊治慢性房性心动过速(下称房速)3例,现结合国内文献报告的19例综合分析如下。一、一般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4个月至50岁。房速持续时间3个月至20年。主要临床症状为阵发或持续性心悸、胸闷及头晕;主要体征为心律失常,少数表现为心  相似文献   
6.
报告11例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AHNP),B超检查8例均有异常,能较客观地反映胰腺病变程度、演变过程与并发症。腹腔穿刺,动态观察渗液情况,并测定淀粉酶含量是诊断AHNP较可靠、简便又切实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透镜连续环形撕镜(CCL)分离技术对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后的前弹力层微皱褶的影响。方法: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眼32例53只眼,男性14例,女性18例。SMILE手术采用频率500 k Hz飞秒激光完成,上方3 mm弧形切口,角膜帽厚度110μm,透镜直径6.3~6.5 mm。根据术中角膜基质透镜的分离方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10例20只眼,透镜分离采用传统的透镜前后表面分离技术;B组13例20只眼,采用二步连续撕镜法分离透镜,撕镜前仅分离透镜及角膜帽层间;C组9例13只眼,采用一步连续撕镜法,不分离透镜的前后表面,直接撕镜。术后1 d采用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系统(RTVue-OCT)观察前弹力层形态,在0°、45°、90°、135°四个方向径线扫描,8 mm扫描区域内计数每1 mm长度内前弹力层微皱褶数量。结果:所有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各组术后1 d裸眼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步法连续撕镜SMILE术后36%术眼仍可见散在的前弹力层微皱褶(2.3±0.4),但较二步法CCL(51%术眼,3.7±0.2)和传统前后表面分离技术(62%术眼,4.5±0.7)明显减少(P0.01)。结论:一步连续撕镜法作为全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中透镜分离新技术,能够减少透镜取出过程中对前弹力层的打扰,有望进一步提高术后视觉质量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总量在不断上升,年量已经在50万以上,准分子激光手术后需要补矫的病例虽然只是很小的比率,但随着总量增加数量也在增加。无论单纯屈光度欠矫的补矫,还是并发症所致后遗问题的再手术补矫,都需要考虑得更谨慎。本文是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关于准分子激光再手术补矫的一次讨论,现刊登其主要部分,希望对广大与准分子激光手术相关的眼科同道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飞秒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的光学区大小对于复性近视散光矫正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09年4月~ 2012年3月来我院准备接受飞秒LASIK的复性近视散光患者13例(18眼),等效球镜为(-9.90 ±0.44)D,根据光学区大小分为2组:A组9眼,光学区为6.0 mm;B组9眼,光学区为6.5 mm.分析2组散光矫正的有效性和预测性.结果 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且没有发生并发症.术前A组的等效球镜、球镜和柱镜分别为(-10.08±0.50)D、(-9.31 ±0.68)D和(-1.56±0.74)D,术前B组的等效球镜、球镜和柱镜分别为(-9.72±0.29)D、(-9.22±0.36)D和(-1.00±0.25)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86,0.751,0.058).A组和B组术后散光分别为(-0.31±0.27)D和(-0.33±0.28)D,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834).A组和B组分别有7眼和8眼术后等效球镜在±0.50 D区间和术后散光≤0.50 D.2组散光矫正的成功系数(IOS)分别为0.27和0.34,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526).结论 飞秒LASIK矫正复性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有效性、预测性和安全性,其中光学区大小对散光矫正的影响有待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临床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是指融合波前技术,检测、分析并引导矫正包括高阶像差在内的屈光不正,改善视网膜成像,增加视网膜处理图像对比度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它能弥补传统屈光手术增加高阶像差的缺陷,是改善术后视觉质量研究的重要环节。本就波前像差引导个体化切削的原理、适应证、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和制约因素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