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挫伤性前房积血是眼外伤中最常见的体征,在学龄期儿童尤为多见,一般轻中度前房出血经药物保守治疗可以痊愈,很快吸收,视力不受影响;而严重的可致继发性青光眼及角膜血染等严重并发症,造成视功能损害,必要时需手术治疗。资料和方法一般情况:我院1995年1月~2003年12月就治的儿童挫伤性前房出血78例,男58例,女20例,致病年龄2岁~14岁,平均8.2岁。右眼50例,左眼28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3天,最长30天,平均9天。致伤原因:塑料枪子弹及弹弓伤25例(32.1%);石、泥、木、雪块投掷伤22例(28.2%);拳头及球类击伤20例(25.6%);木棍及树枝击伤6例(7.69%);鞭…  相似文献   
2.
高眼压症患者中央角膜厚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追踪观察高眼压症患者的预后及其与角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60眼)高眼压症患者(眼压≥21 mm Hg,≤35 mm Hg,正常视野,正常视神经乳头,无角膜水肿等病变)均为我院门诊患者,年龄12~50岁,平均27.3岁,男性40例,女性32例;跟踪观察5年。结果:30例高眼压症者,4例5年后发展为POAG,出现视野及视神经损害,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41.7±38.7μm,26例未发展为POAG,未出现视野及视神经损害,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83.6±35.7μm,两者比较(t=6.13,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出现青光眼性视功能损害的高眼压症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值明显低于未出现青光眼性视功能损害者的中央角膜厚度。中央角膜厚度是判断高眼压症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分离性垂直偏斜 ( 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简称 DVD)多伴有先天性内斜 ,也可与后天性内斜或外斜视同时存在。外斜视矫正术后 ,DVD现象完全消失实属罕见 ,郭少山〔1〕曾报道两例。我院于 1996~ 1998年收治两例外斜合并 DVD患者。经水平斜视矫正术后追踪观察 1年余 ,DVD现象完全消失。现报告如下。病例 1 赵×× 女  5岁 发现外偏斜 3年余。个人史与家族史无特殊。视力 :右 1.0 ,左 1.0 ,右 1.5 0 DS=1.0 ,左 1.5 0 DS=1.0。眼位 :3 3 cm交替外斜 - 4 0△ ,被遮盖眼呈上斜位约 15 △ ~ 2 0 △ ,6m~ 18△ 。遮盖试验 …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观察了扎各彻·阿汤对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显示扎各彻·阿汤使高切变和低切变下的全血黏度下降,红细胞压积和聚集指数降低;对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的口径影响不大,但可使肠系膜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血流速度加快,毛细血管开放的数目增加。结果表明扎各彻·阿汤可明显改善血液流变性,逆转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蒙药“扎各彻·阿汤”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设治疗组 32例 (5 3眼 )服用蒙药“扎各彻·阿汤” ;对照组 30例 (4 9眼 )口服复方丹参方 ,观察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底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比服药前降低 (P <0 .0 5 )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治疗组眼底病变改善者明显多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蒙药“扎各彻·阿汤”可以用于治疗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观察,探讨其诊断及其正确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门诊诊治的5例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进行了性别、年龄、屈光状态、眼位、视功能及治疗等方面的总结。结果: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具有发病年龄小、中高度远视、斜视角多变、多为弱视等特点。结论:对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必须配戴全矫远视眼镜矫正内斜视,弱视治愈后进行外斜视矫正术矫正外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单纯性病理性近视患者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DCN)基因与高度近视的关系.方法:收集单纯性病理性近视患者血液100例,视力正常者血液10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方法分别扩增DCN基因第7、第8个外显子及其邻近内含子并进行测序分析.统计学分析研究DCN基因外显子7、8的突变位点与单纯性病理性近视的相关性.结果:单纯性病理性近视患者100例中发现有2例发生突变,均为41775T→C,位于外显子8的邻近内含子区域,其余均未发现任何突变.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蒙古地区单纯性病理性近视患者的DCN基因外显子7、8突变与本组高度近视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和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术后3个月时波前像差的变化与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行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的高度近视患者9例(17眼)作为试验组,行传统LASIK的近视患者8例(14眼)作为对照组。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波前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试验组、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视力无统计学意义(P〉0.05),波前像差Zernike函数c4(离焦)、C7(垂直彗差)、C8(水平彗差)、三叶草差(C6、C9)、C12(球差)、RMSg(总体像差均方根值)、RMSh(高阶像差均方根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3个月比较对比敏感度,白天在低频区3.0c/d、中频区6.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上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天+眩光在低频区3.0c/d空间频率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定位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较传统LASIK矫正高度近视无更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9.
近视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理性近视即近视度数≥-6.00D的近视,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黄斑病变、视网膜周边格子样变性等并发症.MYP3基因是通过对混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纯性病理性近视的大家系进行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扫描分析发现的,并将MYP3基因定位于12q21~q23.而该区域内的基因Lumican、Decorin以及DSPG3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引起高度近视的候选基因.本文将对MYP3内的高度近视候选基因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0.
例1女,65岁。因双眼红痛、怕光及视物不清3天,以双眼色素膜炎于1996年3月入我院眼科。既往有“慢支”5年,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全身情况较差,慢性病容,不能自己行走、肺底少量湿罗音,肝大,双下肢浮肿。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指数/一尺。双眼球结膜混合性充血、水肿,睫状区压痛明显,角膜轻度水肿,可见大量密集白色细点状KP,前房深度正常,下2/5可见黄白色积脓,浮游物(),瞳孔区大量白色较厚的膜性渗出物,瞳孔大部分后粘,晶状体及眼底无法窥见,眼压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