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33篇
药学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OPs)各参数的变化特点,寻找反映早期DR的敏感指标。方法 对16例(32只眼)正常人进行OPs和F-ERG检测。对27例(53只眼)糖尿病病人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OPs和F—ERG检测。结果 OPs中Os波幅、O4波幅、OPs总波幅及F-ERG中b波峰潜时较其他指标敏感,其中O4波幅和b波峰潜时为最敏感指标,但均不能反映早期DR的严重程度。结论 OPs的O4波幅和F—ERG的b波峰潜时可作为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栓通 (PNS)、等容血液稀释 (IHD)及二者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对视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采用PNS ,IHD及PNS +IHD随机对照治疗RVO患者 73例 ,观察治疗前后视网膜微循环时间 (RCT)和视网膜出血、水肿、毛细血管渗漏及黄斑囊样水肿 (CME)、无灌注区面积等的改变。结果 :与另两种方法比较 ,PNS +IHD使RCT ,尤其非缺血型和分支静脉阻塞患者RCT缩短更明显 ,视网膜出血、水肿、毛细血管渗漏及CME消退更快 ,并使病程小于两周的早期患者无灌注区发生率减低 ,缺血型者无灌注区边缘毛细血管充盈增加 ,但无灌注区面积无显著缩小。结论 :PNS结合IHD能显著缩短RVO患者RCT ,促进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毛细血管渗漏及CME的消退 ,可能还有减少早期患者无灌注区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β-七叶皂甙钠对其表达的影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每组按再灌注后不同时间段分为1,6,12,24,48和72h组,每组5只,以原位杂交法检测视网膜中IL-6的表达,每只大鼠处死前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6h开始检测到IL-6的表达,在24h表达最强,以后逐渐减弱。缺血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在再灌注6h未能检测到IL-6的表达,在第12h有NF-eB和IL-6的表达,24h表达最强,但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6h后各期ERG波幅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P<0.05)。结论IL-6在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β-七叶皂甙钠可能通过抑制IL-6而减轻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色素性静脉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罕见眼病,本病伴有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者,我科遇见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0岁,农民。于1984年8月开始感左眼眼胀、虹视和视物模糊,在当地医院检查发现左眼跟压高而诊断为青光眼,用降眼压药物和服中药治疗,但视力继续下降。1985年7月就诊,当时眼压(M—φ弹性眼  相似文献   
5.
3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的临床和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临床特征、病理分类和误诊原因,尽可能减少错误的临床诊治。方法 对我科于1999-2004年间收集的38例临床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8例疑似病例中,34例病理诊断为视网膜母细胞瘤,4例为Coats病。结论掌握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和综合分析疑难病例的临床资料将有助于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缺损兄妹二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合并黄斑缺损极为罕见 ,作者遇一家两兄妹患者 ,现报告如下。例 1 患者男 ,12岁。因自幼视力差 12年 ,加重伴夜盲 3年 ,于 2 0 0 2年 8月 2日到我院就诊。否认父母近亲结婚、母亲孕期感染及家族史。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情况 :视力双眼0 .1,近视力 J4,不能矫正。双眼前节正常。双眼眼底 :双视盘色红 ,黄斑部各有一椭圆形的视网膜色素上皮 ( retinal pigmentepithelium,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缺损区 ,约2 .5个视盘直径缺损区内视网膜血管走行正常。视网膜血管细窄 ,动脉较为明显。后极部及中周部大片色素上皮及脉络…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动-静脉交叉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6例(82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和82例(8只眼)无BRVO的眼底彩色照片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片显示:BRVO多发生于颞侧(90.3%),尤其是颞上象限(54.9%)。在阻塞处,有静脉后位交叉(vein-posteriorcrossing,V-Pc)者为100%(82/82);而在3个不同对照组的动-静脉交叉(arteriovenouscrossing,A-Vc)处,V-Pc分别为:B组67.1%(55/82),C组70.0%(49/70),D组74.4%(61/82)。阻塞组与三个对照组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提示V-Pc可能是BRVO的主要危险因素;动脉对静脉的机械压迫可能是BRVO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血管炎光凝及玻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眼底血管造影结果及视力判定单纯光凝及玻切加眼内光凝治疗特发性视网膜血管炎(Eales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纯光凝67眼及3l眼玻切加光凝者治疗前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视力的变化。结果 光凝组无灌注区消退31眼(55.4%)、改善17眼(30.4%)、不变4眼(7.1%)、恶化4眼(7.1%);新生血管消退30眼(50.8%)、改善19眼(32.2%)、不变6眼(10.2%)、恶化4眼(6.8%)。术后第一次造影,光凝组25眼存在无灌注,玻切组仅2眼;光凝组29眼存在新生血管,玻切组为3眼。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0.3者光凝组分别为30眼、47眼,玻切组为0眼和5眼;≥0.05者光凝组分别为54眼、60眼,玻切组为11眼、20眼。结论 玻切后眼底造影情况较好与眼内光凝较充分有关,玻切后残眼数多与大量积血或网脱对黄斑部的损伤以及玻切手术对黄斑部损害有关。故对Eales病患者应早期行眼底造影检查,一旦发现有激光治疗指征,应尽早治疗;治疗后应复查造影、补充治疗,以免治疗不彻底造成玻璃体的反复大量出血对视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不同术式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vitreoretinal surgery,VRS)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Topcon SP9000型非接触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66例66眼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术后1、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的4项形态学定量指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率)进行观测,结果:VR术未摘除晶状体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4项形态学定量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联合手术(lenticular vitreoretinal surgery,LVRS)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率明显降低,平均细胞面积和变异系数明显增大,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LVR术损伤角膜内皮,VR术未摘除晶状体,对角膜内皮无显著影响,为减少手术对角膜内皮的损伤,术前检查角膜内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提高手术技巧,积极控制炎症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下称荧光造影)对眼底病的诊断、治疗、预后估计等有着独特作用,但病人接受荧光素注入后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我科1983~1984年4月862人次荧光造影检查,有61例出现不良反应。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对象:经门诊确定需作荧光造影的病人,除外严重心、肾、肝脏疾患及药物过敏史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