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的临床特征与手术治疗。方法 对16例小睑裂患者,Ⅰ期行内眦成形术或内外眦成 形术,Ⅱ期行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后随访1月-2年。结果 经对术前和随访时结果的比较,证实可达到开大睑裂和充分上提 上睑的目的。结论 分二期手术治疗先天性小睑裂综合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眼病的防治,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早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我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也不失时机地向世界卫生组织庄严承诺:2020年以前。在我国消除可避免盲。响应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视觉2020,人人享有看得见的权利”的行动。为了得到我国农村眼病发病以及分布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提供政府制定防盲治盲政策参考。我院协助日本国际协作机构(jICA)授助项目(草根基层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3.
氟嗪酸眼膏大结膜囊内滞瘤浓度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无环鸟苷的眼内移行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静圣  杨嫦娥 《眼科研究》1992,10(4):221-224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无环鸟苷的三种不同给药途径在家兔眼部分组织的移行浓度进行测定。实验分组选用3%眼膏(40mg)涂入结膜囊,1.5%注射液(0.1mL)注入球结膜下,0.5%注射液(5mg/kg)静注。按测定时点取角膜、房水、网脉络膜、血清做为试样,预处理后进行测定。选用Zorbax-ODS 色谱柱,流动相是0.0025M 庚烷磺酸钠和0.005M 醋酸钠混合液(pH6.5)。紫外检测波长254nm,检出界限波度为0.39μg/mL。此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眼科微量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哌佐沙星在泪液中移行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眼科临床对细菌感染性疾患治疗时 ,既要考虑感染灶细菌对所选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还要了解细菌感染部位眼组织在用药后的药物浓度移行动态。而对活体人眼组织来说 ,多数眼组织不可能作为测试样本获得 ,只有泪液是在探讨人眼组织药物动态学研究时唯一可取的试样来源。因为泪液的采集不但对人体无损伤、无痛苦 ,而且简单易行 ,受试者易于配合 ,并无任何不良后果。而且可以从同一供体试眼多次取样 ,再现性强 ,增加了科学研究的可行性。本次实验选用新近开发合成的新喹诺酮类抗菌药哌佐沙星 (pazufloxacin)。本药抗菌谱广 ,效价高 ,毒副作用小 …  相似文献   
6.
【目的】 针对农村地区白内障患者,测量眼轴长度(OAL )&#65380;角膜厚度(CT)&#65380;前房深度(ACD)&#65380;晶状体厚度(LT)&#65380;角膜曲率(CC)等生物学参数,并分析其相关性&#65377;【方法】 对2009年山西省眼科医院防盲手术医疗队实施复明手术的1 049例(1 210只眼)农村地区白内障患者,采用A型超声与角膜曲率仪进行术前眼球生物学参数检测,并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性分析&#65377;【结果】 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中,年龄与眼轴(OAL)呈弱负相关(r = -0.23),年龄越小OAL越长,变异越大,80岁以上年龄组的眼轴长度和变异最小,男性OAL大于女性(P < 0.05);角膜中央厚度(CT1)双眼相等,与正常人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年龄无相关性(P > 0.05),男女间有统计学差异(P < 0.05),角膜周边厚度下方(CT4)最厚,鼻侧(CT5)最薄;前房深度(ACD)和CT1与OAL呈正相关,与晶状体厚度(LT)呈负相关;LT较正常人厚,男性大于女性(P < 0.05);角膜曲率水平径(HK)与垂直径(VK)呈正相关,与LT无关,女性HK&#65380;VK均大于男性(P < 0.05)&#65377;【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测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不同人群的眼解剖参数的正常值,该测量可为白内障手术及角膜屈光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解剖学基础&#65377;  相似文献   
7.
新喹诺酮类抗微生物药是一类抗菌力强 ,抗菌谱广 ,目前认为耐药菌株少 ,不良反应小的新型抗菌药物[1] 。近年来 ,本类药物开发迅速 ,品种甚多 ,不断涌入眼科领域用来防治眼部感染性疾患。多数动物实验表明本类药物在眼组织内有良好的移行动态[2 5] 。究其在眼组织中移行浓度高 ,滞留时间长的原因何在 ,是否与某些眼组织内含有的黑色素有关 ,这类文献国外罕见 ,国内尚无此种报告。因此 ,本研究选择黑色素含量较高的有色家兔 (简称色兔 )和黑色素含量较低的白色家兔 (简称白兔 )作为实验动物 ,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ighperforma…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太原市盲校学生视残原因并对其视力作出相应分析,为防治儿童盲提出依据,对该盲校盲童及低视力分班教学可行性进行评估。方法:应用眼科常规检查方法对太原市盲校学生进行全面的眼科检查,全部视力检查结果均为矫正视力,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视残主要致病因素为先天性/遗传因素,占总例数的69.9%。前3位病因分别为先天性小角膜小眼球、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眼球震颤。盲校中有可利用残余视力者占总例数的50.4%。结论:先天性眼球异常和遗传性疾病是导致儿童视残的主要原因,考虑是由遗传、先天或围产期的原因所致。对目前尚无法治疗的先天性眼球异常应着重预防,对可治性先天性白内障及先天性青光眼,应不断提高两种常见儿童致盲眼病的手术成功率。盲校中可利用残余视力者超过总例数的1/2,说明盲校的低视力分班教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石岩  姜冬  周静圣 《眼科新进展》2006,26(10):772-774
目的分析农村白内障患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556例(589眼)农村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于术后1d、1周、1月、3月分别测定手术眼的裸眼视力,<0.5归为低视力者,对低视力患者进行病因分析。结果术后1d低视力者235眼(39.9%),其主要原因为手术并发症共112眼(47.6%);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低视力人数逐渐减少,至术后3月低视力者120眼(20.3%),而其原因为屈光不正45眼(37.5%)和眼底病37眼(30.8%)。结论人工晶状体计算误差造成的屈光不正、手术源性散光及眼底病变是造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的主要原因,低视力的发生与病例的选择及技术操作有关。  相似文献   
10.
感染性眼内炎是眼科常见的一种损害视功能及破坏眼球结构较为严重的疾病 ;治疗复杂 ,预后较差。通常为眼外伤或眼科手术时病原菌带入眼内所致。由于对病原菌检测方法技术提高 ,依病原菌检测结果来选择全身及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种类用药及玻璃体切割等治疗 ,如果处理及时 ,对预后可起决定性作用。回顾我中心实验室 2 0 0 0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经临床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 30例致病菌培养结果及治疗情况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搜集我院各科诊断为感染性眼内炎患者的房水及玻璃体取材进行病原菌培养阳性者共 30例 ( 30只眼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