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7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静脉孔区的解剖与若干临床问题(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静脉窦为接受来自脑实质、脑膜、迷路、颞骨、眶部以及颅骨板障等处血流之粗大集合静脉。此等静脉窦或在硬脑膜、大脑镰、小脑天幕的裂层之中,或在脑膜颅骨附着处,其中最大者为横窦,此静脉窦自枕内粗隆起,顺水平方向延伸至天幕后部附着处,折行向下,进入乳突内侧面的一个深弯沟,成为乙状窦,止于颈内静脉窦。它从海绵窦、岩骨、蝶骨体和枕骨引导血液至颈静脉球,由此垂直下行,是为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2.
球囊与椭圆囊感受器的研究受到传统的颞骨组织学技术的限制,经用脱钙剂后,耳石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近代应用显微剥离技术,可快速制备标本,并满足了对结构的研究。本文报道应用现代方法对人类胎儿的耳石膜所作的解剖学研究,观察了31例从胎龄14周至接近胚胎末期的胎儿标本,并与婴儿及儿童的资料作了比较。耳石膜覆盖于整个位觉斑的表面,有时结晶  相似文献   
3.
鼻咽部罕见良性肿瘤4例顾明凡黄志俊马莉周其炽(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南通226001)我国的鼻咽部良性肿瘤以血管纤维瘤较常见,余者较少见。笔者于1988年~1996年曾收治鼻咽部软骨瘤、皮样囊肿、垂体泌乳素瘤、混合瘤各1例,均属少见良性肿瘤。特予报...  相似文献   
4.
颞骨之解剖以往曾进行过大体与显微镜研究,利用铅镉锡合金注入骨迷路后,将骨腐蚀,遗留下来的内耳形态标本称谓Wood氏金属模型。作者在若干年前发表的“新生儿与成年人之骨迷路”一文中曾作出下列总结: 1.新生儿之骨迷路实际上与成年迷路同一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2000年6月用微波扁桃体治疗机,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常乳突气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利多卡因对耳蜗血流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对耳蜗血流量的影响。方法豚鼠12只随机分为二组,实验组使用利多卡因8mg/kg;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0.4ml/kg,均由颈静脉给药,标记生物微球技术检测豚鼠耳蜗外侧壁血流量。结果 实验组豚鼠耳蜗血流量x±s=3.42±0.91/ml/min侧壁;对照组豚鼠耳蜗血流量x±s=2.5±0.56ml/min侧壁,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可使豚鼠耳蜗供血量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利多卡因治疗突发性耳聋(附2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突发性耳聋(下简称“突聋”)为常见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因迄今未明。但众多学者皆推崇采用改善微循环的方法来治疗,利多卡因是常用的局麻药物,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特别是能使高度紧张的血管平滑肌松弛。现将利多卡因治疗突聋的情况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984...  相似文献   
9.
采用LD2000B微波扁桃体治疗机治疗舌扁桃体肥大50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本组50例中男18例,女32例,26~68岁,平均48岁,病程1~20年.多数病例曾按慢性咽炎治疗,疗效不显著.患者均有明显的咽喉部异物感、堵塞感、刺痒感、干咳等.检查见舌根部舌扁桃体肥大,表面呈滤泡状、颗粒状或分叶状,分布于舌根两侧,严重者延伸至会厌谷,向外与腭扁桃体相连,一般双侧对称,亦有单侧肥大者,在排除舌根异位甲状腺及舌根囊肿后常规咽喉部喷1%丁卡因每日3次,术前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纳0.1g,调微波机输出功率至50W,时间3s,将探头直接接触舌扁桃体边缘,逐步热凝舌扁桃体组织至发白,但切勿太深触及会厌.  相似文献   
10.
远在显微镜发明以前,人们已从尸体上认识了咽鼓管,但直到十六世纪解剖学者才真正涉及到中耳。解剖学家Vesalius(1543)首先描述了鼓室、锤骨、砧骨,前庭窗与蜗窗。Fallopius(1561)记载了中耳与邻近气房以及面神经管。Eustachins(1563)第一个描写了沟通咽部与中耳的膜性软骨管(咽鼓管),故迄今仍称此管为欧氏管(Eustachian tube)。此后,Valsalva(1917)在听器的解剖中,才正确地说明咽鼓管由膜性部与骨性部所组成。显微镜的发明弥补了单凭肉眼进行大体解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