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对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上皮细胞,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安贺拉(酮咯酸氨丁三醇)、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计算出抑制率并进行比较。结果 双氯芬酸钠、安贺拉(酮咯酸氨丁三醇)、地塞米松及洁霉素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双氯芬酸钠与安贺拉3个对应浓度的比较中,24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61.4%、42.1%及0,安贺拉组均为0;48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81.0%、70.2%、47.6%,安贺拉抑制率分别为38.1%、31.0%和0;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95.0%、95.0%、54.0%,安贺拉抑制率分别为59.1%、47.2%和33.2%.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原液浓度比较中,24、48、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93.0%、94.0%、96.0%,洁霉素为24.6%、51.2%、79.1%,地塞米松为45.6%、69.0%、80.0%.在双氯芬酸钠与地塞米松及洁霉素的二分之一原液浓度比较中,24、48、72h时双氯芬酸钠抑制率分别为68.4%、91.7%、95.0%,洁霉素为12.3%、26.2%、49.0%,地塞米松为12.3%、54.6%、55.0%.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双氯芬酸钠与安贺拉对角膜上皮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以双氯芬酸钠抑制作用最强,强于传统抗增殖药地塞米松,在抑制LASIK术后上皮植入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假性近视中医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98例青少年假性近视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观察组5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用眼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电梅花针及耳穴压豆治疗、辨证施护等干预,上述治疗以10次为1个疗程,4个疗程结束时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青少年假性近视患者中医护理干预4个疗程时,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电梅花针及耳穴压豆治疗,同时配合中医辨证施护,利于青少年视力恢复,能有效控制青少年假性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氯芬酸钠对角膜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选用原代及传代兔角膜上皮细胞,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hi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双氯芬酸钠浓度为27.27μg/ml~54.55 μg/ml时,作用24、48、72 h均明显抑制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P<0.01),并具有剂量依赖性.结论双氯芬酸钠对角膜上皮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呈现剂量-效应关系.双氯芬酸钠可能是通过诱导凋亡而发挥其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吴沂旎  吴宁玲  庄曾渊 《陕西中医》2020,(12):1683-1686
目的:体外培养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观察不同浓度川芎嗪组对缺氧状态下细胞增殖及其舒缩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第6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将正常培育的细胞加入100 μmol/L的CoCl2诱导缺氧12 h后,将细胞随机分为三组。缺氧对照组(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的培养液组)、含川芎嗪0.02 μg/ml培养液组、含川芎嗪0.2 μg/ml培养液组。培养24 h后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视网膜内皮细胞的吸光度值,观察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的表达。结果:川芎嗪0.02 μg/ml组、0.2 μg/ml组的吸光度值明显高于缺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随浓度的增高吸光度值也增高 0.02 μg/ml组与0.2 μg/m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氧对照组比较,川芎嗪各组eNOS蛋白表达升高(P<0.01),且药物浓度与蛋白表达呈正相关 川芎嗪各组ET-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但药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能保护在缺氧环境下受损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对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上调eNOS表达,下调ET-1表达,调节其分泌功能和血管舒缩功能,从而维持血管外周阻力和局部舒缩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比较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vector,AV)与慢病毒载体(lentivirus vector,LV)分别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s,EGFP)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基质细胞(rabbit corneal stroma cells,RCSC)的转染效率,探讨较优一种病毒载体作为角膜基因治疗载体的可行性。方法行离体RCSC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实验分为转染组(AV-EGFP转染组和LV-EGFP转染组)和对照组,观察转染组在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及感染后24h、48h、72h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EGFP的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转染效率。结果 AV-EGFP转染组感染RCSC后从24~48h就开始可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起始时间早于LV-EGFP转染组(48h)。LV-EGFP转染组在MOI≤1000时,随着MOI值增大,检测到的细胞转染率逐渐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V-EGFP转染组在MOI>10时,随着MOI值增大,检测到的细胞转染率逐渐增大,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在同一MOI值下(MOI>1),LV-EGFP较AV-EGFP转染效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V与LV均可有效转染离体RCSCs同一MOI值下(MOI>1),LV转染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7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用于实验。葛根素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24h及48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检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0.05mg·L-1、0.50mg·L-1、5.00mg·L-1、50.00mg·L-1和500.00mg·L-1葛根素组作用24h及48h后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明显。24h葛根素组OD值(按照葛根素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0.283±0.060、0.337±0.030、0.349±0.030、0.405±0.030、0.352±0.020)明显高于对照组(0.161±0.0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48h葛根素组OD值(按照葛根素浓度由低到高分别为:0.371±0.030、0.377±0.040、0.410±0.040、0.400±0.020、0.310±0.040)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279±0.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其作用与葛根素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降眼压药物预防LASIK术后屈光回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降眼压药物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对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在我院眼科行LASIK的200例(394眼)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加用20g·L-1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和对照组,根据术前屈光度将试验组和对照组分为低度、中度、高度和超高度四个亚组,根据角膜基质床厚度分为A(<300μm)、B(300~350μm)和C(≥350μm)三个亚组,分别对两组的各亚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裸眼视力(uncorrect visual acuity,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术后6个月的屈光回退比率比较进行χ2检验,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UCVA、屈光度和角膜曲率比较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 139例(275眼)患者完成有效观察。试验组术后6个月的回退率低于对照组(0.71%、5.19%)。两组术后1d、1周、1个月和3个月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两组的低度、中度、B亚组和C亚组病例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试验组低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术后过矫屈光度方面,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术后1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两组的高度、超高度和A亚组病例的角膜曲率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其他各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结论降眼压药物可减少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特别对于高度、超高度近视以及角膜基质床厚度偏薄的患者来说,还可以增加术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稳定性,可能在预防屈光回退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舒缩因子的影响。

方法:取第8代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葛根素的培养液,对照组加入不含药物、无生长因子及血清的培养液。培养48h后用Western blotting 法测各组细胞eNOS及ET-1的表达。

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葛根素组eNOS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NOS的表达也增加。葛根素组ET-1的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ET-1表达下降。

结论:葛根素通过上调 eNOS的表达,下调ET-1的表达,调节血管一氧化氮内皮素(NO/ET)的比值,从而发挥松弛视网膜血管平滑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葛根素(Puerarin,Pur)对体外培养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Choroidal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C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取第3代人CVECs用于实验。实验组中加入含不同浓度的Pur培养液,细胞对照组加入等量空白培养液。24 h及48 h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与细胞对照组比较,0.05、0.50、5.00μg/ml和50μg/ml Pur组作用24 h及48 h后CVECs A值均增加(P<0.01)。结论:Pur对体外培养的CVECs有明显的促进增殖作用,其作用与Pur的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高度近视眼是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主要的不可逆性致盲性眼部疾病之一。高度近视眼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眼球后部巩膜可能异常薄变或扩展。巩膜薄变、脉络膜萎缩性薄变及不同程度的眼轴延长,且伴有巩膜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降解是高度近视眼不断发展的根本原因。近年来,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发现巩膜ECM生化特性的改变与近视眼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胶原作为巩膜ECM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达和积聚的改变与病理性近视眼的发展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目前,临床医学领域对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常用的药物及手术疗法的疗效尚未确定且毒副作用较大,并不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本文就目前高度近视眼巩膜ECM中胶原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