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眼球后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3例26眼眼球后退综合征病例根据其分型分别选择单眼内直肌后退,双眼内直肌后退,单眼内、外直肌后退等术式进行治疗.结果 23例患者中8例斜视大部分矫正,外转及内转功能好转(34.78%);12例斜视代偿头位部分改善(52.17%);3例(13.05%)第一眼位无异常的病例,未做手术.结论 眼球后退综合征诊断及分型是治疗的关键,一旦诊断明确则选择手术治疗.主要采取水平肌肉后徙术式,如伴有斜肌功能异常、出现代偿头位时也要考虑做斜肌联合手术,尽量避免眼外肌的缩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手术治疗剥脱综合征(exfoliation syndrome,XFS)性白内障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6-03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剥脱综合征性白内障(exfoliation syndrome combined with cataract,XFSC)患者130例140眼,所有患者均实施综合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悬韧带异常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现小瞳孔、浅前房、前房过深等并发症;术后出现角膜水肿、持续性角膜水肿失代偿、后粘连、黄斑囊样水肿、囊袋皱缩等并发症.术前发现悬韧带异常者有11眼,术中发现悬韧带异常者有27眼.130例患者经综合手术治疗后,出院视力及术后6mo视力均比术前视力有所提高(P<0.05).术后6mo随访患者视力,光感~0.02者5眼;0.03~0.1者15眼;0.12~0.3者27眼;0.4~0.6者83眼;≥0.8者10眼.IOL位置正位129眼,不同程度偏位6眼,脱位5眼.囊袋皱缩17眼.CTR在位32眼,偏移3眼,脱位3眼.治愈120眼,好转15眼,未愈5眼.结论:XFSC手术难度大,完善的术前检查和术中合理有效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益于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背景 假性剥脱综合征(PEX)常并发白内障,多伴有进展性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术中及术后易出现悬韧带相关并发症,白内障手术如何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对于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目前相关研究报道很少. 目的 分析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PEX性白内障(PEXC)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疗效,探讨其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接受PEXC手术的21例23眼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根据悬韧带异常的程度分为晶状体震颤和不全脱位2种类型,其中晶状体震颤18眼,晶状体不全脱位5眼.按照Emery核硬度分级法分为Ⅱ级核4眼,Ⅲ级核9眼,Ⅳ级核7眼,Ⅴ级核3眼;晶状体震颤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标准囊袋张力环(CTR)或改良CTR(MCTR)及IOL植入术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CTR及IOL植入术;Ⅱ级或Ⅲ级核伴晶状体不全脱位者行超声乳化联合MCTR及IOL植入术;Ⅳ级或Ⅴ级核伴晶状体不全脱位者行白内障囊内圈套摘出、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对患者共随访3个月,分析手术时机对疗效的影响及术眼术后视力、眼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前囊口、IOL位置变化. 结果 晶状体震颤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其中植入CTR者10眼,MCTR者3眼,囊外摘出联合CTR及IOL植入术4眼,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1眼.晶状体不全脱位行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1眼,白内障囊内圈套摘出、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IOL巩膜缝线固定术4眼.术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5者4眼,>0.3 ~≤0.5者6眼,>0.1~≤0.3者8眼,≤0.1者5眼,与术前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29,P<0.01);术眼术前平均眼压为(16.82-±2.2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6.12±2.67)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8,P>0.05);术中、术后常见并发症为瞳孔不易扩大、角膜水肿、晶状体皮质残留和后囊膜混浊. 结论 伴有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的PEXC手术复杂、并发症多,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均应依据悬韧带异常程度、核硬度和晶状体是否脱位,术前应认真行自然瞳孔下及扩瞳后检查以确定治疗方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植入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治疗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6对连续性收治的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10例1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CTR及IOL植入术,Ⅱ级核1眼,Ⅲ级核4眼,Ⅳ级核5眼,其中Ⅳ级核合并虹膜、晶状体震颤1眼。分析术后裸眼及矫正视力、术中术后并发症、前囊撕囊口、IOL位置、术后眼压情况。随访3~14mo。

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囊袋张力环及IOL植入术。其中改良悬吊双钩CTR 1眼,标准CTR 9眼。术眼矫正视力≥0.5者3眼,0.3~者2眼,≤0.1者5眼,所有患者均IOL无偏位,眼底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神经萎缩。术前平均眼压16.78±2.48mmHg,术后3mo平均眼压16.01±2.33mmHg(t=1.9955,P<0.05)。术中术后最常见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瞳孔散不大、皮质残留、悬韧带松弛。

结论: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白内障,选择合适类型和合适时机的CTR植入可提高超声乳化手术安全性,防止IOL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早期手术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