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研究低氧对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低氧诱导BV2细胞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对1%(体积分数)低氧和21%(体积分数)常氧处理12 h和24 h的BV2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筛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s),并对显著DEGs进行聚类分析、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及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PPI)分析。使用Cytoscape软件筛选与代谢相关的排名前10位的关键基因。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结果 低氧处理12 h共筛选860个显著DEGs(|log2FC|≥1,Q≤0.05),其中672个上调基因,188个下调基因。KEGG和GO分析发现低氧处理后显著DEGs显著富集在细胞周期、HIF-1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碳代谢、糖酵解/糖异生、果糖和甘露糖代谢、淀粉和蔗糖代谢及氨基酸等代谢进程。低氧组处理24 h共有587个显著D...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PPV)治疗不同类型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视网膜脱离(RD)的疗效。方法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2021年4月至2023年3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脉络膜视网膜缺损合并RD患者23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1例12只眼, 女性12例12只眼;年龄(33.3± 13.7)岁。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根据脉络膜视网膜缺损类型, 将患眼分为累及视盘组、未累及视盘组, 分别为15、9只眼;根据RD是否累及缺损区, 将患眼分为RD累及缺损区组、RD未累及缺损区组, 分别为15、9只眼。所有患眼均行标准经睫状体平坦部三通道25G PPV、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硅油填充手术。手术后随访时间(19.5±16.3)个月。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视网膜复位、BCVA恢复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或t检验;组间定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确切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 24只眼中, 视网膜复位20只眼(83.3%, ...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对低氧与常氧条件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ARPE-19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及信号通路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低氧诱导ARPE-19细胞损伤的生物学机制。方法:将ARPE-19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和常氧对照组,分别采用体积分数1%和21% O 2处理细...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早发性严重视网膜营养不良(EOSRD)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8月于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一个汉族EOSRD家系中1例患者及3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采集患者病史后,对受试者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 )、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眼底彩色照相、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全色盲一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采用家系调查研究方法,于2018年11月对河南省立眼科医院收集的来自河南省洛阳市的汉族全色盲一家系进行基因测序。详细采集患者的病史资料,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测定,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和前置镜检查眼前节和眼底,采用客观和主觉验光法对受检者进行屈光度检查,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661W细胞低氧条件下基因表达水平和信号通路的早期改变,寻找潜在功能性靶基因。方法将培养的小鼠661W细胞分为低氧处理组、常氧对照组。低氧处理组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分别为1%、5%CO2的三气培养箱中培养;常氧对照组细胞置于37℃、体积分数为5%CO2培养箱中培养。培养4 h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两组661W细胞进行转录组测序,筛选显著差异表达基因(DEG)。对筛选得到的DEG进行聚类热图分析、基因注释(GO)功能富集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的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DEG mRNA表达进行验证。结果共筛选出506个DEG,其中上调基因459个,下调基因47个。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主要富集的生物过程是细胞对低氧反应、糖酵解、细胞增生负调控及凋亡等。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糖酵解与糖异生、果糖代谢、磷酸戊糖途径以及淀粉和蔗糖代谢等糖代谢途径被显著富集。缺氧诱导因子(HIF)-1α信号通路、糖酵解、FoxO信号通路、胰岛素信号通路和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上述过程。PPI分析结果显示,低氧相关的关键基因是Aldoa、Aldoc、Gpi1、Hk2、Hk1、Pfkl、Pfkp、Vhl、Fbxo10、Fbxo27。RT-PCR检测结果显示,低氧处理组细胞中15个DEG mRNA表达水平均较常氧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myc下游调控基因-1(Ndrg1)、Mt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mRNA表达水平有低氧时间依赖性。结论低氧下DEG主要为糖代谢相关基因、细胞对缺氧反应相关基因以及调控增生和凋亡相关基因。HIF-1α信号通路、糖酵解、FoxO信号通路和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低氧下661W细胞的早期改变。Aldoa、Aldoc、Gpi1、Hk2、Hk1、Pfkl、Pfkp、Vhl、Fbxo10、Fbxo27可能在661W细胞应对低氧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Ndrg1、Mt1及VEGFA可作为研究缺血、缺氧相关眼底疾病的潜在功能性靶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真菌性角膜炎小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中性粒细胞的反应。方法取93只6-8周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饲养在以下光照条件下,LD组小鼠从7:00-19:00接受光照(光强度110-210IW/cm~2),LL组接受24h光照(光强度110-210IW/cm~2),DD组24h黑暗,所有小鼠在LD环境下饲养7d,应用随机数字法,将小鼠平均分为三组,LD组、LL组、DD组,在相应光照条件下饲养12-15d。制作真菌性角膜炎模型,其中12只小鼠只用于临床观察,分别于造模前0h,造模后12h、18h、24h、36h、48h、72h、120h、168h,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眼前段照相及临床评分。其余81只小鼠分别于以上时间点处死后进行取材,行免疫荧光染色角膜整铺片,使用单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40x油镜下对角膜整铺片进行扫描,使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不同时间点及不同实验条件处理下的小鼠角膜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量。结果 LD组小鼠总体角膜炎症评分高于DD组,在造模后24h,LD组小鼠角膜炎症临床评分明显高于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LL组小鼠总体角膜炎症评分高于DD组,在造模后18h、24h、36h、168h,LL组小鼠角膜炎症临床评分均明显高于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4,0.008,0.0220.05)。LD组小鼠角膜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量总体高于DD组,在造模后12h、48h,LD组小鼠角膜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量明显高于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0.009 0.05)。LL组小鼠角膜中中性粒细胞浸润量总体高于DD组,在造模后12h、24h、48h,LL组小鼠角膜中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量明显高于D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2,0.001 0.05)。造模后三个组中性粒细胞与临床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192、0.454,P=0.019、0.000)。结论在小鼠真菌感染阶段光有助于提高先天免疫细胞的招募,引起更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导致小鼠真菌性角膜炎更严重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丝裂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 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信号转导通路在大鼠糖尿病白内障中的发病机制,为相关药物研发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PD98059处理组,后两组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糖尿病模型,PD98059处理组于造模前1 d前房内注射2.5 μg(5 μL)的PD98059,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前房内仅注射PBS。注射STZ后每日观察大鼠晶状体透明度,并于注射STZ后8周时取大鼠尾血检测血糖、总胆固醇,Western blot检测晶状体内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Ras、Raf、MEK和ERK1/2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注射STZ后4周晶状体开始出现周边空泡增多、絮状混浊,8周后整个晶状体明显混浊,而PD98059处理组大鼠晶状体的混浊程度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血糖[(28.70±3.33)mmol·L-1]、总胆固醇[(2.53±0.74)mmol·L-1]及Ras(0.67±0.12)、Raf(0.50±0.13)、MEK(0.48±0.10)和ERK1/2(0.59±0.1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D98059处理组大鼠的血糖[(20.60±4.18)mmol·L-1]、总胆固醇[(2.30±0.64)mmol·L-1]及Ras(0.49±0.11)、Raf(0.44±0.09)、MEK(0.35±0.08)和ERK1/2(0.48±0.14)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EK/ERK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参与了糖尿病大鼠白内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 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合[1-4]。PML-RARA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5-6]。除了最常见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存在, 近年来一些新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7-10]。最近, 我们发现1例变异型APL患者RARA罕见的伙伴基因IRF2BP2, 由IRF2BP2外显子1和RARA外显子3断裂拼接, 重新形成IRF2BP2-RARA融合基因。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伴有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APL, 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1个汉族Leber先天性黑矇(LCA)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0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就诊的LCA一家系1例患者和3名家系成员纳入研究。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行物体注视性质、追随试验、裂隙灯显微镜、散瞳验光、眼底照相及全视野ERG检查;家系成员行BCVA、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验光、眼底照相及全视野ERG检查。采集先证者及其兄长、父母的外周静脉血5 ml,提取全基因组DNA。应用包含441个致病基因的遗传眼病捕获芯片进行靶向捕获富集高通量测序以获得致病基因及突变。对可疑致病突变位点通过Sanger进行验证,并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的致病性。结果患者表现为自幼不追物但有明显畏光和眼球震颤;双眼眼前节及眼底无异常;全视野ERG检查可见双眼视锥、视杆系统功能严重下降。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者RPGRIP1基因存在c.1635dupA和c.3565C>T两个突变。其中,RPGRIP1 c.1635dupA为新发突变。RPGRIP1基因c.1635dupA和c.3565C>T构成复合杂合突变。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c.3565C>T为致病突变,c.1635dupA为可能致病突变。结论RPGRIP1基因新发突变c.1635dupA与c.3565C>T构成复合杂合突变可能是本家系的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