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观察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血清对职业性眼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高温水泥烧伤患者36例随机分为:羊膜治疗组、自体血清组及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组,观察不同疗法治疗后的患者症状、视力恢复情况、上皮愈合情况、炎症反应情况等.结果 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血清治疗组术后1、7、14d的炎症反应评分均明显低与自体血清治疗组和羊膜移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羊膜移植联合自体血清疗法对职业性眼碱烧伤与热烧伤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59例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9例平均随访17.7(3~64)mo的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按年龄、双眼视觉、斜视类型、术式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统计学处理,观察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眼位:正位43例(73%);内斜3例(5%);外斜13例(22%)。眼位正位率与手术年龄、斜视类型无相关性;与术前有无融合功能、斜视是否为间歇性、术式有关。学龄前手术组的立体视功能恢复率较高。结论:儿童共同性外斜视在斜视仍为间歇性、融合功能未丢失之前手术疗效较好。术式对术后眼位有较大影响。早期手术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20年代由Gonin开创了视网膜脱离手术到1968年Kasner首次进行玻璃体次全切手术及1970年玻璃体切割器的诞生,Machemer等开始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术以来,自这以后开始了玻璃体切割手术[1]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但是,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多种多样,病情千变万化,玻璃体切割显微操作也较复杂,对手术装备和术者经验均要求很高.过氟化碳液体(以下简称LPFC)是一种高碳液态氟化物,因其具有比重大、黏度低、无色透明等特点,近年来应用于临床,治疗巨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严重PVR及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5.
间歇性外斜视治疗对策设计研究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斜视度数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治疗对策。方法对不同斜视度数的92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根据临床症状、斜视角大小和双眼视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组设计治疗对策。结果A组35例。其中16人斜视角增大伴有不同程度视功能丢失趋势(45.71%),需融合功能训练。8人(22.86%),需手术治疗。B组16例,训练前、后远近斜视角、辐辏性融合范围、远、近立体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41例,手术前有、无融合功能与术后正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融合功能训练后有、无融合功能与术后正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正确判断间歇性外斜视的双眼视功能状况是设计治疗对策的基础。②小度数患者加强随访观察及非手术治疗,部分病例可暂时控制病情。③术后融合功能的建立和巩固可预防眼位回退及提高功能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猫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模型。方法家猫10只(20只眼)行双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第1、3、7、14天裂隙灯下检查术眼眼前节情况;术前、术后14天检查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及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20只眼顺利行双眼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中央角膜厚度为516.9±18.34μm.术后14天中央角膜厚度为702.1±17.85μm,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角膜内皮计数为2104.3±156,22个/mm^2,术后14天角膜内皮计数为1011.5±153.37个/mm^2,手术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猫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内皮损伤模型,为下一步术后药物应用对角膜内皮损伤修复作用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易复发,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复杂难度大,并发症多,处理较为棘手。作者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随访资料较为完整的17例(17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复发病例施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3-11个月,平均5.2个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及血流灌注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10—11月在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病程≤1个月且未经治疗的BRVO-ME患者22例22眼,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名20眼。采用SS-OCTA扫描所有受检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及脉络膜,获取图像,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及脉络膜血管指数(CVI)。比较BRVO-ME患眼与正常对照眼间参数的差异。结果 BRVO-ME眼与正常对照眼CMT分别为(404.36±82.71)μm和(282.80±20.14)μm,SFCT分别为(283.05±70.45)μm和(241.40±58.05)μm,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分别为(18.68±5.63)%和(13.8±5.41)%,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分别为(69.59±2.68)%和(67.95±1.90)%,CVI分别为(52.05±5.56)%和(47.00±5.50)%。BRVO-ME眼CMT、SFCT、脉络膜毛细血管密度、脉络膜中大血管密度、CVI均...  相似文献   
9.
包菁  吕志刚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3):131-133
目的探讨无晶体眼硅油填充术后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87例90眼行硅油填充术的无晶体眼患者,术后随访至少半年或至硅油取出,记录眼压、虹膜根切口情况、硅油位置及视网膜情况,对术后发生的硅油进入前房的原因、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87例90眼无晶体硅油填充眼中有15只眼硅油前移入前房(16.7%),由于虹膜周切口关闭所致者13只眼(86.7%),一旦发生虹膜周切口关闭,81.25%(13/16)发生硅油进入前房,而虹膜周切口保持通畅者硅油进入前房发生率仅2.7%(2/74)。结论无晶体眼硅油进入前房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虹膜周切口关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