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相关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患者的眼底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22年12月20日至2023年1月3日于我院就诊的COVID-19相关AMN患者6例(12眼)作为研究对象;综合患者的眼底彩照、近红外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OCT和OCTA检查结果,分析COVID-19相关AMN患者的眼底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患者感染COVID-19后均出现高热,发热后2~4(2.8±0.7)d出现单眼或双眼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或伴有视力下降。眼底彩照检查结果显示:眼底正常4眼,黄斑区色素紊乱呈楔形病灶1眼,黄斑区反光消失且局部变暗7眼。近红外眼底照相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均表现为黄斑周边局灶性弱反射病灶,其中7眼弱反射病灶位于黄斑中心凹,5眼位于黄斑中心凹偏鼻侧。FFA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视网膜未见异常荧光。O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眼外核层及外丛状层出现点片状高反射病灶,局部椭圆体带缺损、连续性中断。OCTA检查结果显示:2眼出现视网膜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降低,enface OCT显示对应位置呈高反射。结论 COVID...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alanced平衡能量系统和常规扭动超声系统用于不同核硬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21-11/2022-11于我院行白内障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2眼,随机分为试验组(58例59眼,术中使用Balanced平衡能量系统)和对照组(62例63眼,术中使用常规扭动超声系统)。记录术中累计消耗能量(CDE)、总手术时间(CT)、灌注抽吸时间(AST)、灌注液用量(EFU)等参数。术后随访3mo,检查并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

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参数比较,CT无明显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CDE、AST及EFU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中Ⅲ级核硬度患者CDE低于对照组(P<0.05),Ⅳ级核硬度患者CDE、AST及EFU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mo,两组患者BCVA均明显改善,且试验组较对照组恢复更快。术后3mo,两组患者ECD均较术前减少(P<0.01),但试验组患者术前、术后3mo ECD及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与对照组均无差异(P>0.05),试验组中Ⅳ级核硬度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4.63%±4.10% vs 6.63%±4.49%,P<0.01)。

结论:Balanced平衡能量系统和常规扭动超声系统用于不同核硬度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高效性,而前者术中使用的超声能量更低、灌注抽吸时间更短、灌注液用量更少,在硬核的应用中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内镜协助下经结膜切口以Medpor材料修复眶下壁骨折效果。方法单纯爆裂性眶下壁骨折13例,采用结膜切口联合外眦皮肤切开入路,鼻内镜下取出游离的碎骨片,将嵌顿的下直肌及其他眶组织充分游离还纳至眶内,植入修剪塑形后的Medpor板重建眶下壁,随访4~12个月,观察眼位、复视、眼球内陷及眼球运动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0例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3例好转(其中2例伤后近2个月手术)。眼球内陷均在1mm以内。结论鼻内镜下经结膜切口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合并Medpor板植入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本报告52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对其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进行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SACG)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90例(97眼)就诊的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按照患者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将其分为Ⅰ组26例(30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Ⅱ组39例(41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张力环,Ⅲ组25例(26眼)行PE联合人工晶状体悬吊术与前段玻璃体切除。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关闭范围与用药种类的不同。结果Ⅰ组、Ⅱ组、Ⅲ组术后眼压均低于术前(P0.05),且Ⅰ组术后眼压低于Ⅱ组、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眼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BCVA均高于术前(P0.05),且Ⅰ组术后BCVA高于Ⅱ组、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BCV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术前(P0.05),且Ⅰ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优于Ⅱ组、Ⅲ组(P0.05),而Ⅱ组与Ⅲ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用药种类均少于术前(P0.05);Ⅰ组、Ⅱ组、Ⅲ组术后房角关闭范围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在治疗晶状体悬韧带异常SACG患者中均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疗效,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晶状体悬韧带松弛及断裂范围选择更为合适的术式,以改善患者眼压与BCVA,加深中央前房深度及开放房角,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