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1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性,13岁,因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2月加重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6d,于1997年3月19日入院。查体:神志清,表情痛苦T35.9℃,P100次/min,Bp12/6kPa,皮肤干燥弹性极差,心肺无异常。腹饱满,可见肠型,肝脾未及,全腹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扣诊鼓音,肠鸣音极弱。化验:尿糖()酮体()空腹血糖30.1mmol/L,CO2CP3.1mmol/L,血清K3.1mmol/L,WBC27.3×109/L,中性杆状0.06,中性分叶0.84,腹透见中下腹多处液…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20例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占同期恶性淋巴瘤的22.15%。年龄4~72岁,平均46.8岁。扁桃体恶性淋巴瘤占本组的第一位(23.3%),胃肠道占第二位(19.2%)。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极易误诊,多须病理检查才能明确诊断。本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可手术病例以手术+化疗效果最好,非手术病例以放疗+化疗效果最好。预后与病期、病理类型及治疗方法关系密切,本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3.3%及42.5%。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颅骨板障内皮样囊肿(dermoid cyst,DC)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颅骨板障内DC的病例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术中发现肿瘤包膜完整,蒂部嵌入颅骨内,切开包膜见其内乳白色干酪样物质,夹杂大量毛发.术后病理结果 证实为DC.术后1周头皮切口愈合良好出院.结论 颅骨板障内DC临床罕见...  相似文献   
5.
蔡乐  刘岩松 《黑龙江医药》2022,(5):1127-1129
目的:探讨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对重度宫腔粘连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将在本院确诊为重度宫腔粘连并进行宫腔粘连电切术治疗的115例患者进行研究,并按照单双数分组法将11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患者58例)、对照组(患者57例)。两组均在术后采用戊酸雌二醇片口服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口服治疗,获取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类型是A型26例(44.83%)、B型22例(37.93%)、C型10例(17.24%),对照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类型是A型16例(28.07%)、B型27例(47.37%)、C型14例(24.56%),两组子宫内膜类型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7.50±0.78mm VS 7.32±0.74mm)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血流指数、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均小于对照组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有效率是100.00%,对照组药物治疗有效率是91.23%,两组药物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Ⅰ、Ⅱ期乳腺癌选择性行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BCT)的远期生存、同侧乳腺复发(IBR)、美容效果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985年10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70例Ⅰ、Ⅱ期乳腺癌患者进行BCT远期疗效的临床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先后采用乳腺象限/区段切除术及肿瘤扩大切除术,联合全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放射治疗先后采用^60Co及加速器全乳放射治疗及瘤床缩野照射。结果在10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内,270例BCT患者10年总生存率83.7%、IBR8.5%、远处转移率23.7%。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组织学类型、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等临床病理因素对BCT后IBR无显著性影响(均P〉0.05),切缘阳性、术后未行全乳照射的患者IBR显著升高(均P=0.000)。在确保切缘阴性的前提下,不同切除范围的手术方式对IBR无显著性影响(P=0.799),但切除范围较大的区段/象限切除术对BCT后乳房美容效果有显著不良影响(优秀P=0.043,优秀+良好P=0.005)。结论①临床Ⅰ、Ⅱ期乳腺癌选择性行BCT有较高的远期疗效、较好的美容效果和较低的IBR,可以安全地替代乳房切除性手术。②确保切缘阴性及接受术后全乳放射治疗仍是现阶段乳腺癌BCT的金标准。③在确保切缘阴性的前提下,切除范围较小的肿瘤扩大切除术有较好的美容效果和相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氧(PtcO2)监测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NDS)的早期预警及指导治疗作用。方法92例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随机分为经皮氧监测组及非经皮氧监测组(各46例)。2组病人人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发生ARDS时给予加强治疗。经皮氧监测组以PtcO2/FiO2≤250mmHg考虑发生ARDS,非经皮氧监测组每8h监测Pa02,以PacO2/Fi02≤200mmHg考虑发生ARDS。比较2组病人ARDS的发生率、诊断ARDS的时间、诊断ARDS时PacO2/FiO2、有创机械通气的发生率。结果2组病人的ARDS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氧监测组ARDS的诊断时间早于非经皮氧监测组(P〈0.05),诊断ARDS时的PacO2/FiO2高于非经皮氧监测治疗组(P〈0.05),诊断后有创机械通气的发生率低于非经皮氧监测组(P〈0.05)。结论经皮氧监测组能够较早预警ARDS的发生并有效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12月在我院分娩的3126例孕妇,其中早产者253例,对早产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分娩无产科并发症与合并症、年龄相仿、足月分娩的孕产妇250例作为对照。结果:①年龄和孕产史对早产无显著影响(P〉0.05),产前检查次数少或未行产前检查者早产率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②由妊娠期高血压导致早产最多(12.6%),其次为双胎(10.7%)。③早产儿的剖宫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窒息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早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早产增加了新生儿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分娩方式对早产儿的死亡率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淋巴显像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6例联合术前淋巴显像与术中1探测仪和蓝染料检测乳腺癌SLNB的结果。结果全组SLNB成功率98.2%(703/716),验证组SLNB的假阴性率16.0%(15/94)。淋巴显像共成功地确定出620例患者(86.6%)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并在36例患者(5.0%)中发现了腋窝以外的前哨淋巴结。淋巴显像确定SLN的失败率与原发肿瘤的部位、肿瘤的病理类型和注射同位素到显像的时间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注射示踪剂前已进行肿瘤切除活检的患者,其淋巴显像成功率低于未行肿瘤切除活检者;淋巴结转移患者淋巴显像的成功率低于淋巴结阴性患者。术中确定SLN的成功率在术前淋巴显像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99.5% vs 91.0%,P〈0.01)。术前淋巴显像是否成功确定SLN与SLNB的假阴性率无显著相关性(P=0.731)。结论乳腺癌SLN术前淋巴显像可以预测术中SLNB的成功率,同时术前淋巴显像有助于确定腋窝以外的SLN,但术前淋巴显像并非乳腺癌SLNB所必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0.15%丁哌卡因与0.15%丁哌卡因+芬太尼用于小儿硬膜外术后镇痛有效性、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或急诊手术患儿35例,行硬膜外术后镇痛,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采用0.15%丁哌卡因,B组16例,采用0.15%丁哌卡因十芬太尼(2μg/ml)。比较两种配方的镇痛效果、用药量、不良反应及镇静评分。结果两种方法镇痛效果、镇静评分相同(P>0.05),而A组用药量多于B组(P<0.01);B组有恶心呕吐、尿潴留的不良反应,A组无恶心呕吐、尿潴留的不良反应;两组均有下肢麻木的不良反应,A、B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小儿硬膜外术后镇痛,0.15%丁哌卡因优于0.15%丁哌卡因+芬太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