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进型口咽通气管在创伤性脑损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作者医院神经外科研究所2011年收治的120例创伤性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放置口咽通气管,实验组给予放置改进型口咽通气管,对照组采用放置传统型口咽通气管。临床观察各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气水平、肺部痰鸣音、吸痰间隔时间、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及气道黏膜损伤的变化。结果采用新型口咽通气管血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上升明显,二氧化碳分压下降,肺部痰鸣音减弱或消失、吸痰间隔时间延长,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及气道黏膜损伤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新型口咽通气管能快速恢复机体的血气水平,稳定呼吸频率,有效的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气道黏膜的损伤,在创伤性脑损伤抢救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胡振红  吴妍雯  傅祖红  文芸  刁波  周芳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667-1668,1722
目的了解结核性与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脯氨肽酶(PLD)活性的差异,分析PLD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2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观察组)和28例非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对照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PLD水平,应用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胸腔积液PLD活性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LD活性检测对鉴别结核性胸膜炎和其他疾病所致胸腔积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铅中毒体外模型,用于研究铅中毒对神经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终浓度:2000、1000、500、250、125、62.5、31.25、0μmol/L)的DMEM培养基与PC12细胞共同培养0、12、24、36、48h;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细胞内的含铅量,共同筛选出最佳作用的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当铅浓度大于250μmol/L时,细胞形态损伤严重,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当铅浓度小于250μmol/L时,细胞未出现明显损伤,细胞活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时间效应筛选结果提示,当铅作用12h以上,细胞出现严重损伤,大量细胞悬浮于细胞培养基中,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1)。结论铅的终浓度为250μmol/L,与PC12细胞共同作用12h为建立铅中毒体外模型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莲房原花青素(lotus seedpod procyanidins,LSPC)对D-半乳糖衰老小鼠脑组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60只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A组)、衰老模型组(B组)、LSPC低剂量组(C组,15mg/ml)、LSPC中剂量组(D组,30mg/ml)和LSPC高剂量组(E组,60mg/ml)。采用D-半乳糖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化学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中总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活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含量。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B组相比较,C、D、E组LSPC能明显减少NO含量(P〈0.05);D、E组LSPC不仅能明显降低总NOS和nNOS活性(P〈0.01,P〈0.05),且能减少nNOS在脑组织中的表达。结论LSPC对D-半乳糖所致脑衰老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刺五加多糖(ASPS)对氧化损伤的海马神经元OGG1 mRNA表达的影响,为揭示ASPS具有抵抗氧化损伤提供有力的实验依据.方法 运用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技术,采用H2O2诱导建立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匀浆液中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力;RT-PCR法检测OGG1 mRNA的表达.结果 形态学观察显示,与模型组比较,ASPS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ASPS组细胞活性(0.46)比模型组细胞活性(0.36)高(P<0.01) ; SOD、GSH-Px活力ASPS组显著高于模型组; ASPS能够明显提高OGG1 mRNA的表达.结论 ASPS能够增强OGG1 mRNA的表达,并对海马神经元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补充外源性谷氨酰胺(glutalnin,Gln)对老年大鼠隐匿性压疮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只老年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Gln组。对照组、模型组均采取普通饲料,自由摄食饮水方式喂养。Gln组给予普通饲料加(3.2 g/(kg.d)的Gln灌胃喂养。对照组不受压,模型组和Gln组承受22.47 kPa压力2 h后,3组大鼠一起实施安乐死。肉眼观察3组大鼠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光镜下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的活性和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漏出液的变化。结果模型组、Gln组大鼠皮肤虽完整,但受压局部皮肤出现持续性发红现象。光镜下模型组大鼠复层鳞状上皮变薄,结构层次欠清晰,表皮与真皮部分分离。肌纤维有断裂迹象,轻度水肿,间隙增宽。真皮和肌肉组织中均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Gln组皮肤上皮组织仍为复层鳞状上皮,上皮结构较模型组清楚,真皮内炎性细胞浸润较模型组少。肌纤维排列较模型组紧密,有轻度断裂和水肿迹象,炎性细胞轻度浸润。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SOD、CPK、LDH,P〈0.01,均有统计学意义。Gln组与模型组比较,SOD、CPK、LDH,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Gln可提高抗氧化能力、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从而降低老年大鼠压疮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制单兵急救包系列,为战伤人员实施战场自救、互救提供便携装备,以减少战场战斗减员,提高我军部队战斗能力。方法以战场急救任务要求和单兵急救包的卫勤定位为依据,以功能配置和组件筛选、组件改良为重点,进行单兵急救包系列的设计与研制。结果通用型单兵急救包选用了13个组件。具备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止痛、抗感染、剪切等功能。特殊型单兵急救包系列包含丛林型、空战型、海战型、特种兵型、高原型和沙漠型6个类别。结论本课题研制的单兵急救包便捷实用,有效轻巧,符合野战卫勤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胰岛素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形态和细胞活性的影响,用以筛选内皮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方法 应用含不同浓度胰岛素(50,40,30,20,10,1,0.1,0.01U/L)的DMEM培养基与HUVEC共同培养6、12、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半夏总生物碱(TAPT)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的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细胞株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不同剂量TAPT预处理PC12细胞后,加入6-OHDA诱导氧化应激损伤。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比色法(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caspase-3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细胞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硫代巴比妥法检测丙二醛(MDA)的含量、按Fenton反应原理检测抑制羟自由基(·OH)的能力。结果浓度为100μmol/L的6-OHDA作用PC12细胞24h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T-SOD活性和抑制·OH的能力明显下降(P<0.05),而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5);与6-OHDA组相比,TAPT处理组的PC12细胞活力逐渐升高(P<0.05),T-SOD活性和抑制·OH的能力明显上升(P<0.05),而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TAPT对6-OHDA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提高T-SOD活性和抑制·OH的能力及降低MDA含量和caspase-3活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阐明战伤急救止血带的功能与作用,为止血带的研究设计提供依据。循证目前国内外止血带研究与使用的调研与文献评阅信息,分析各种止血带的优缺点。提出改良改进止血带传统性能的方法和发展趋势,以扩展使用范围,使其能为战伤急救提供更多帮助。战伤急救止血带要凸显其医疗急救的功能定位,在功能上与战场急救技术相配合,应具备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报警及时等功能,减少局部肢体压迫,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