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0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桥小脑角区面神经与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形成的动脉袢及面神经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显微解剖关系。方法:采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22个(共44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进行有关数据的统计学处理。结果:(1)在44侧尸头标本中存在动脉袢的为42则(95.45%),每侧只有1个动脉袢的13侧(30、95%),有2个动脉袢的20侧(47、62%);有3个动脉袢的2侧(4、76%);有4个和5个动脉袢的各为1侧(2、38%)。(2)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由小脑下前动脉本干形成者33侧(78、57%);由小脑下前动脉侧支形成者9侧(21、93%)。(3)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类型中内耳门外型者23侧(54、6%),内耳门型者5侧(11.9%),由耳道型者14侧(33.33%)。(4)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空间位置中水平位者29介(69.05%);垂直位者13侧(30.95%)。(5)面神经与脑桥小脑间隙动脉袢的位置关系有五种,其出现率分别为:中间位54、76%(23侧)、下位11.96%(5侧)、后位9.52%(4侧)、上位4.76%(2侧)和前位2.38%(1侧)。(6)动脉袢与面神经根接触者出现率为77.02%。结论:桥小脑角区脑桥小脑间隙脉袢的形成及空间位置复杂,并且面神经与脑桥小脑隙动脉袢形成复杂的解剖关系。动脉袢可对面神经形成迫导致神经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手术显微镜下观察研究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的显微解剖学。方法 采经福尔马林固定、灌注蛛红明胶的成人尸头22具(共44侧),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并没行有关数据学处理结果:①22具尸头44侧共发现小脑下前动脉41支。从基底动脉下1/3段发出者34支(占82、93%)从基底动脉1/3段发出者7支(占17.07%)。②小脑下前动脉起始段位于展神经根腹侧者34支(占82、93%);位于展神经根背侧者5支(占12.19%);穿展神经根丝者2支(占4.88%)。③小脑下前动脉与第Ⅶ和第Ⅷ对脑神经位置关系腹侧型者16支(占37.84%);穿神经根型者19支(占47.02%);桥袢型者4支(由9.76%),远隔型者2支(占4.88%)。④小脑下前动脉形成的桥臂袢位于三叉神经根腹侧者9个(占34.62%);位于三叉神经根腹外侧者15个(占57.69%);位于三叉神经根背侧者2个(占7.96%)。结论:桥小脑角区小脑下前动脉与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及三叉神经的解剖关系极其密切,血管与神经之间可产生相互压迫而导致某些神经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眼外肌运动神经眶内段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临床眶内手术避免眼外肌运动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60侧成人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外展神经的位置、走行、毗邻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1)滑车神经多在上斜肌后1/3段的眶面入肌,在滑车神经与上睑提肌交叉处,额神经紧邻滑车神经外侧;(2)外展神经入肌点有动脉伴行者占86.67%,上下3等分外直肌的肌腹,入肌点在肌的中1/3份者66.67%;(3)动眼神经上干出总腱环后行于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并分支入上直肌和上睑提肌。动眼社会下干分出内直肌支、下直肌支和下斜肌支。内直肌支经视神经下方向内前斜行至内直肌。下直肌支有2~5条分支,入肌点多在肌的后1/3部。下斜肌支沿下直肌的外上方前行入下斜肌,是动眼神经分支中行程最长的一支。结论 经颅开眶,在上斜肌与上睑提肌、上直肌之间的间隙入路手术时应注意保护滑车神经。肌锥内后部手术在保护好视神经、眼动脉及其分支等结构的同时,还应注意保护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  相似文献   
4.
5.
在解剖 1例成年男性标本腹部时 ,见其有一连于脾脏与直肠之间的异常韧带 ,现报道如下。该韧带总长度为 4 7cm ,上端宽 3mm ,下端宽 5cm ,起于脾门上方并进入脾实质 ,其起点处呈分叉状 ,长度为 5.0cm ,尔后合并 ,向下经结肠左曲后方 ,沿降结肠内侧下行 ,至左髂窝处行于乙状结肠系膜后方 ,经骨盆入口至盆腔 ,连于直肠后壁的筋膜 ,韧带内未见血管分布 (附图 )。附图 脾直肠异常韧带示意图脾直肠异常韧带1例@王新明$潍坊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 @冷启新$潍坊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山东潍坊261042 @冷志敏$潍坊医学院解…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提供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解剖学资料。方法:采用显微解剖学技术对60例成人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进行观察。结果:(1)视网膜中央动脉多发自眼动脉角(21.7%),内侧睫状后动脉(20.0%),眼动脉第一段(19.3)。(2)视网膜中央动脉发起后在视神经下方弯曲前行,其起始部在眶内视神经后1/3段与眼外直肌之间者占85.0%。(3)入鞘点在视神经的正下方者68.3%,内下方者占21.7%,外下方者占10.0%。结论:视网膜中央动脉及睫状后动脉的起点、走行变化较大,视神经鞘减压术和视神经周围区手术时应保护好这些动脉,以免引起视神经等结构缺血。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解剖尸体时,发现左肺“三叶”型变异1例,现将其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5年 12月~ 1999年 12月行颈椎间盘突出症前路减压植骨手术 34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4例 ,男 19例 ,女 15例。年龄最小 2 9岁 ,最大 68岁 ,平均 4 8.1岁。1.2 分型与节段分布 脊髓型 18例 ,神经根型 10例 ,椎动脉型 4例 ,脊髓神经根混合型 2例。单节段突出 12例 ,C3~ 4 1例 ,C4~52例 ,C5~ 6 8例 ,C6~ 71例。 2节段突出 15例 ,C3~ 4 C4~ 52例 ,C4~ 5C5~ 6 8例 ,C5~ 6C6~ 75例。 3节段突出 7例 ,C3~ 4 C4~5C5~ 6 3例 ,C4~ 5C5~ 6 C6~ 74例。1.3 病程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深入研究拇腕掌关节的动脉供应和血管构筑,为关节伤病致残时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20例(40侧),解剖观察供应拇腕掌关节动脉的来源、走行和分布。新鲜成人尸体上肢6例(12侧),经肱动脉注入20%明胶墨汁,盐酸脱钙,将腕掌关节切成1-2mm厚的薄片,透明后在透射光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关节各结构的微血管构筑。结果 动脉有多个来源,动脉支以关节面为中心,形成多层相套、层间相互交通的血管网,关节囊掌侧血管网稠密,滑膜层内有多层血管网,滑膜皱襞内血管网成团。结论 拇腕掌关节囊掌侧血供丰富,滑膜和滑膜皱襞是血供最丰富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蝶鞍区的有关神经和血管进行观察.结果(1)视交叉前间隙之间的面积为(28.4±6.2)mm2,视交叉前缘至鞍结节之间的距离为(4.1±0.8)mm.(2)前穿动脉主要来源于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颈内动脉终末段,穿入前穿质前可分成多支或形成动脉丛.(3)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水平部之间的距离为(16.5±4.4)mm,在穿经海绵窦上壁处间距为(13.3±2.5)mm,在大脑前动脉发起处,间距为(17.9±1.6)mm.(4)前交通动脉在视交叉之上者占82.4%,之前者占14.3%,侧方者占5.9%.(5)动眼神经在后床突的前外侧(7.8±2.1)mm处穿海绵窦顶入海绵窦,入窦点在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方(5.0±2.0)mm,两侧入窦点之间的距离为(21.9±2.3)mm.结论经额胼胝体下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主要是通过视交叉前间隙,在颈内动脉之间的区域操作,手术中,既要保护颈内动脉、视神经、动眼神经等较大结构,又要尽量避免穿动脉、下丘脑支动脉等小动脉的损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