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CAMP视觉刺激仪 凸透镜 三棱镜(CAMP CONVEX PRISM ,以下简称CCP)三者结合应用对近视儿童异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率(简称AC/A)的影响。[方法]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视光门诊的330名患者,根据其年龄、屈光状态、隐斜性质分组,分别进行CCP综合训练,3个月后记录其AC/A及隐斜度的变化。[结果]患者AC/A及隐斜度治疗前后不同组有不同的变化。1)在内隐斜组中低、中度组AC/A减小,内隐斜度减小具有统计意义(P <0 .0 5 ) ,高度组AC/A及隐斜度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2 )外隐斜患者治疗前后AC/A没有变化(P >0 .0 5 )。6~12岁患者治疗前后外隐斜度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0 .0 5 ) ,12~16岁患者外隐斜度减小,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 5 )。[结论]青少年进行性近视中,AC/A的异常与眼外肌的失衡可能互为因果,其导致了眼轴的不断延长和近视眼的深度化。CCP综合训练对恢复正常AC/A及眼肌的平衡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的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单纯疱疹病毒I引起角膜基质层感染称为单纯疱疹性角膜基质炎(Herpes Stromal Keratitis,HSK).目前缺乏满意的疗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屈光状态下眼的调节近点(near poira of accomodation,AN)改变的意义,分析调节近点异常在近视眼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眼调节近点变化与近视眼的因果关系。方法 对248名(493只眼)近视青少年患者按照年龄和近视度数进行分组,并行屈光状态的检查,采用移近法获得调节近点距离。结果在9~10岁年龄组中,低度和中度近视组AN数值增加。在11~15岁和16~18岁年龄组中,低度近视组AN数值增大,高度近视组AN数值减少。结论 高AN数值可能是由于长期视近而造成调节力的滞后或不足引起的,这种滞后或不足可能是诱发近视不断加深的原因之一。可以认为AN远移可能是近视眼发生、发展的前兆。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黄斑变性和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根据病理和临床表现分为萎缩型(atrophic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和渗出型(exudativesenilemaculardegeneration)。萎缩型AMD主要为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玻璃膜增厚和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等所致的黄斑区萎缩变性;渗出型AMD主要为玻璃膜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形成新生血管,导致视网膜和/或色素上皮有浆液和/或出血[1]。以往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olypoidalchoroidalvasculopathy,PCV)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与渗出型AMD无明确区别,1990年Yannuzzi等[2]对该病进行了描述,因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AMP视觉刺激仪、凸透镜和三棱镜(CAMP CONVEX PRISM,CCP)3者结合应用对儿童近视眼异常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率(AC/A)的影响。方法对年龄6~16岁的330名患者,根据其年龄分为6~12岁组和12~16岁组;按隐斜性质分为内隐斜组和外隐斜组;按近视程度分为高度组、中度组、低度组,分别进行CCP综合训练3个月,记录训练前后AC/A及隐斜度。结果大多数内隐斜患者经过训练,AC/A及内隐斜度减小。但外隐斜患者AC/A变化不明显,6~12岁患者外隐斜度也无明显改变,12~16岁患者外隐斜度减小。结论CCP综合训练对恢复异常的AC/A,治疗调节性隐斜视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光动力疗法治疗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动力疗法(PDT)是目前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综述了适于PDT治疗的CNV的特点和PDT的并发症。其中CNV的类型、病灶大小、位置及活动性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而对于AMD特殊类型如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和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症的治疗方案尚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与紫外吸牧型人工晶体在视网膜光损伤保护方面的差异。[方法]选取灰兔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实验组植入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对照组植入紫外吸收型人工晶体,各组在术后7d行蓝光照射14d,剥离视网膜。行光镜、电镜观察及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结果]光照后实验组较对照组视网膜组织改变轻微,丙二醛含量低。[结论]蓝光滤过型人工晶体较紫外吸收型人工晶体有较好视网膜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