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眼科学   2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梁切除术中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小梁切除术中应用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与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的术后并发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71例(80眼)首次行小梁切除术患者分为2组,可拆除缝线组35例(40眼),术中应用双臂一体无暴露线结的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照组36例(40眼)行传统的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可拆除缝线组7.5%(3眼),对照组27.5%(11眼)(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2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7.5%和85%(P>0.05),但可拆除缝线组术后眼压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该技术能在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灵活地控制滤过量,明显减少了术后因滤过强所致的浅前房,可将术后眼压控制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2.
发育性青光眼首选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发育性青光眼按治疗经过分为首选手术组(54例100眼)和首选药物组(48例95眼)二组,术后追踪3年。结果:首选手术组手术成功率77%,平均眼压2.67±1.99kPa,视力、视野及C/D稳定率分别为71%、69%、71%。首选药物组,坚持治疗达3年以上者仅7例13只眼,这13只眼的眼压控制率为53%,视力、视野及C/D稳定率分别为46%、53%,46%。药物治疗的其余41例82只眼,分别在用药物后半年至一年半时间内,因眼压不能控制,药物顺从性差或药物的副作用等,转行手术治疗。转行手术后眼压控制率与首选手术组无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果表明发育性青光眼首选手术与首选药物治疗相比,在眼压控制,视力、视野及C/D稳定方面均优于首选药物治疗组。因药物治疗顺从性差和欠佳,使86%的病人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转为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
眼前节并发症的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余晓临,杨国华,陈静琪,王翔,庞辰久外伤性及并发性白内障常合并有多种眼前节并发症,诸如角膜疤痕,虹膜前后粘连,瞳孔变形移位;晶体囊膜破裂,囊膜纤维化等,给人工晶体植人带来难度,甚至使植入不能。_但就患...  相似文献   
4.
抗代谢药物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讨抗代谢药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形成的影响,本文分别对50眼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和40眼术后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u)的难治性青光眼进行分析。术后6个月,MMC组手术成功率86%;5-Fu组成功率82.5%。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率,MMC组16%;5-Fu组10%。结果表明,上述药物能明显减少滤过泡的瘢痕化,但不能减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发生。男性、青少年性青光眼和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后干眼的发病情况。方法对189例(216只眼)白内障手术前3天、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进行干眼检查,包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情况、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手术方式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手术后部分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干眼症状和体征或原有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加重。该情况在术后1周出现,术后1个月最明显,术后3个月部分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白内障手术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干眼症状和体征,应及时给予处理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改良虹膜周切术的临床研究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200081)庄小平①河南省眼科研究所(450000)王翔余晓临近六年来作者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改良虹膜周切术,共52例65眼,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①原河南省眼科研究所青光眼研究室副主任临床资料1病例:...  相似文献   
7.
同一切口完成硅油取出和白内障摘出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爱国  余晓临 《眼科研究》2005,23(4):425-426
目的观察硅油存留眼同一角巩膜切口完成硅油取出和白内障摘出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23例(23眼)原硅油充填眼行超声乳化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硅油取出术。后囊撕开,使硅油经瞳孔和巩膜隧道排出。结果全部病例硅油完全取出,17眼顺利植入后房型人丁晶状体,术后视力均保持视网膜脱离术后水平或有所提高。所有病例未发现玻璃体出血、持续性角膜变性、后发白内障和与手术相关的黄斑囊样水肿。术后3个月复查3例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为13%。结论同一切口取出硅油和白内障手术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的特殊类型──青光眼性虹睫炎(附5例报告)河南省眼科研究所余晓临,张晓玮,张西成,杨国华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急性发作(下称急闭发作)时,由于房水蛋白增加,前房内可出现轻度和中度反应,严重的长期发作,可产生大量的前房细胞和闪光,甚至前房积脓...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外路小梁切开术治疗婴幼儿青光眼25例30只眼,平均随访7.5个月,完全成功率为76.9%,部分成功率为80.76%,手术中多见的并发症为小量前房出血,多发生在第二刀进入右侧输林氏管扫切后,出血均为暂时性的,多在术后1-3天内完全吸收,对手术后果无不良影响,本文结果表明,该手术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角膜混浊无法行房角切开时,文章对作巩膜瓣,寻找输林氏管以及小梁开刀的选择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