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干眼患者症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指导干眼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2013年8~12月间首诊为干眼并愿意接受问卷调查的182例患者(364只眼)纳入研究,对患者进行详尽病眼科检查及问卷调查,了解干眼的症状、加重因素、患者生活习惯等。结果:364只眼中蒸发过强型占70.0%,症状前三位的分别是眼干涩(89.8%)、异物感(50.0%)、视物模糊(48.9%);风沙天气和空气污染为主要外部症状加重因素。干眼患者中吸烟患者泪膜破裂时间(BUT)显著小于不吸烟患者(P〈0.05),锻炼患者BUT值显著高于不锻炼患者(P〈0.05),长时用眼患者BUT值显著小于无长时用眼患者(P〈0.05)。患者是否饮酒、睡眠是否良好,其BUT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干眼症状主要为干涩、异物感、视物模糊;外部环境如风沙天气及空气污染会导致症状明显加重:吸烟、长时间用眼可能导致干眼病情加重,而锻炼能改善干眼病情。  相似文献   
2.
背景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变薄被认为是能够检测到的青光眼最早期的改变,3D-OCT对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检测使得检测黄斑区节细胞的改变成为可能,为更早发现和诊断青光眼提供思路. 目的 利用3D-OCT检查系统检测早期原发性青光眼mGCC厚度及视盘周围RNFL厚度的变化,评估早期原发性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解剖基础. 方法 对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就诊的一眼为中晚期而对侧眼为早期的原发性青光眼的10例患者采集的3D-OCT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符合1987年中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诊断标准,临床检查资料完整.患者均接受常规眼科检查和眼底3D-OCT检查,分别采用3D-macular模式、3D-macular Wide模式和3D-disc模式对原发性青光眼黄斑区、后极部和视盘进行扫描,利用检查系统自带软件对黄斑6 mm×6 mm区域的扫描结果进行分析,由黄斑中心凹向外各方向等距离分成100个小格区,每个格区面积为0.6 mm×0.6 mm,按照mGCC的变薄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以红色、黄色和灰色标记,以每个小格中的数字与其正常值比较得到与颜色匹配的、mGCC变薄程度发生的概率值(依次为P<1%、P<5%、P≥5%)表示.然后分析视盘旁RNFL厚度和不同部位的厚度曲线改变,并评估视盘生理凹陷的改变. 结果 10例患者患早期青光眼的眼和对侧眼视细胞层和双极细胞层厚度均未发生改变,而患中晚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视盘周围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mGCC厚度概率和黄斑区RNFL厚度概率图呈红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层厚度明显变薄;而患早期青光眼的一侧眼视野均正常,mGCC厚度概率图和黄斑区RNFL区呈黄色,即mGCC和黄斑区RNFL厚度轻微变薄;视盘周围RNFL厚度概率图呈绿色或黄色,即视盘周围RNFL厚度正常或轻微变薄.结论 原发性青光眼mGCC层厚度变薄早于视盘周围RNFL的变薄,提示青光眼视神经结构的损害始于RGCs的细胞体并早于轴突的损伤或丢失.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蝶鞍区占位性病变对视交叉部的损害导致黄斑区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的特征性改变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1例确诊为蝶鞍部占位病变患者采用Topcon 2000型三维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3D-OCT)测量mGCC厚度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分析mGCC损伤的图像特征和视盘周围神经纤维损伤特征。并对这11例患者采用OCTOPUS 101型自动视野计进行视野检查。将3D-OCT检查结果与相应的视野检查结果进行对照,评估两者的符合度。结果所选的11例蝶鞍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2例因瘤体较小尚未侵犯视交叉部视路,视野和mGCC检查结果均未见异常;9例出现以中垂线划界的视野改变,其中7例为双颞侧偏盲,2例为同侧偏盲,肿物分别位于右侧视束起始部位和左侧视交叉后交界处。有视野损害的9例,3D-OCT检查均出现中垂线划界的mGCC环形的萎缩变薄或消失,与视野改变相对应。结论蝶鞍区占位性病变对视交叉部位的损害导致中线划界的双鼻侧mGCC变薄。与视野具有等同的定位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亚洲人青光眼的主要类型, 高褶虹膜则是其非瞳孔阻滞机制的重要一种。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 高褶虹膜从其概念的提出到逐渐明晰, 再到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 被逐渐全面认识。本文从以上几方面对高褶虹膜进行系统综述, 旨在深刻地理解高褶虹膜与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 为今后关于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