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袁新建  李晶  丛爱荣 《农垦医学》2012,34(2):158-159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术后眼压的变化。方法:分两组观察白内障超乳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的变化,第一组病人选择单纯老年白内障患者236人(386眼),第二组病人选择前房相对浅而未有青光眼病史的病人64人(72眼),术前、术后眼压观察。结果:手术后,第一组病人眼压较术前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第二组病人眼压降低较术前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加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会有下降,对于前房浅房角窄的病人更加明显,可作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前驱期或临床前期且伴有白内障的一种降低眼压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重症人工晶状体膜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41眼重症人工晶状体膜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组,观察人工晶状体膜吸收情况、平均治疗天数、治疗前后视力对照等内容。结果:单纯西药治疗组,显效8例8眼,有效10例10眼,平均治疗时问为20天;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显效19例19眼,有效4例4眼,平均治疗时间为12天。结论:中西医结合是重症人工晶状体膜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013例(1290眼)手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门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采用手法注水娩核法。结果(1)1080眼采用表面麻醉,占83.72%;26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结膜浸润麻醉,占2.02%;184眼为表面麻醉联合球周麻醉,占14.26%.(2)1215眼手术过程顺利,人工晶状体准确囊袋内植入,占94.19%;75眼后囊破裂,处理玻璃体后人工晶状体植入睫状沟(其中13眼行单襻或双襻缝线固定术),占5.81%。(3)术后89眼切口缝合1~3针,占6.90%。(4)视力≤0.3者87眼,占6.74%;≥0.5者1222眼,占94.73%;≥1.0者557眼,占43.1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无缝线自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具有良好临床效果的现代白内障摘出术式之一;灵活的麻醉方式,自闭式隧道切口,大直径撕/截除前囊及注水式娩核是手术要点;在基层医院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具有重要的防盲治盲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丛爱荣  李国新 《眼科》2001,10(6):363-36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沿受累神经支配区分布的以群集性疱疹和神经痛为主要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当该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时 ,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眼部病变。本文作者从 1993年 6月~ 2 0 0 0年 6月在本院及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进修期间 ,共诊治眼部带状疱疹 2 1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在 2 1例病例中 ,男 8例、女 13例 ,均为单眼发病 ,其中右眼 12例 ,左眼 9例 ;发病年龄为 13~ 82岁 ,其中 40岁以上者 14例 (约占 6 6 7% )。1 2 发病诱因外伤 1例 ,感冒 2例 ,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 2例 ,…  相似文献   
5.
眼部缺血性病变是由于多种因素引起的脉络膜和视网膜动脉循环障碍造成眼部供血不足所导致的视功能损害。以往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应用激素、扩血管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等进行治疗,但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复方樟柳碱在眼科临床的应用已有较多报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糖尿病临床有意义的黄斑水肿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和单纯内科治疗,以了解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对本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小组(ETDRS)定义的临床有意义黄斑水肿诊断标准诊断为CSME的患者75例83只眼,其中38例42只眼采用氩激光光凝治疗,此为治疗组。37例41只眼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控制血糖的内科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激光治疗前后对比视力有明显改善。对照组患者视力无变化或有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视力提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光凝治疗对糖尿病临床有意义黄斑水肿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