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证实Petacam系统与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作为白内障客观分析仪器和帮助选择手术时机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排除角膜及眼底疾病,主觉验光后充分散瞳,接受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测量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 index,OSI)及视觉质量指标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值.用Pentacam系统检查测量瞳孔区前皮质、核及后囊下各区域密度.分析所得各项参数结果的相关性,并构造各个区域晶体密度与最佳矫正视力、OSI及MTF cut-off值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纳入患者69例共108眼.晶状体皮质及核的最大及平均密度均与最佳矫正视力、OSI及MTF cut-off值存在较好的相关性,且与OQAS所测得的OSI及MTF的相关性更大.通过分析所得到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OSI是与密度相关性最大的指标,且最大密度值在各方程中占最大的影响;对于OSI和MTF,晶体核的最大密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在MTF和最佳矫正视力的影响中,皮质的混浊也占较大的比例.结论:晶体的前后皮质及晶体核,晶体任何区域的混浊都影响着视觉质量和视力.晶体核的密度在对OSI和MTF的影响中最大,皮质次之.OQASⅡ视觉质量分析仪可以作为混合性白内障客观分析仪器,其所测得的OSI是对晶体密度改变最敏感的指标,可作为辅助诊断白内障和选择手术时机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轴性高度近视(眼轴≥26 mm)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行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术后屈光误差,比较其屈光预测准确性。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收集白内障合并轴性高度近视患者63例(63眼),根据患者意愿对32例行传统超声乳化白内障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传统组),对31例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飞秒组)。记录2组患者预期术后屈光状态,实际术后1、3个月屈光状态以及2组视力情况,计算2组屈光误差(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预测屈光度的差值)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术后实际等效球镜度与预测屈光度差值的绝对值)并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2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年龄、眼压、眼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个月和3个月2组间的屈光误差、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MAE)、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共有16眼(25%)MAE超过1.0 D。术后3个月时2组的屈光误差及MAE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传统手术方式在术后屈光度误差及术后矫正视力上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3.0 mm和2.2 mm透明角膜切口构型及水肿程度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择Ⅱ至Ⅲ级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5例(58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3.0 mm组,共30眼,2.2 mm组,共28眼.术后2h,1周,1个月及3个月分别进行前节OCT检查,观测角膜切口厚度以及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局部后弹力层脱离、切口失对合等4种切口形态特征.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参数秩和检验以及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组术后不同时期切口水肿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切口水肿在术后3个月才基本消退.术后2h2组外切口哆开、内切口哆开、局部后弹力层脱离以及切口失对合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3.0 mm组较2.2 mm组在内切口哆开发生率上较高,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 mm组23%,2.2 mm组4%,x2=5.192,P<0.05);术后3个月2组的各种角膜切口形态均愈合.结论 对于Ⅱ至Ⅲ级核的白内障而言,微切口较传统小切口在角膜切口形态恢复时间上可能更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基于IOLMaster 700新型扫频光学生物测量仪的6个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白内障摘除手术前曾行IOLMaster 700检查的白内障患者599例(599只眼)临床资料,其中男性...  相似文献   
5.
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较之传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独具优势,包括有效超声时间和持续超声能量的减少,更佳的切口形态,更精准的撕囊以及术后更佳的人工晶状体稳定性和位置预测性等。任何一种新技术发展早期都可能伴随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负压吸引中断、重复患者接口装载、结膜下出血、切口制作失败或者位置异常、瞳孔缩小、前囊膜撕囊不全残留切迹、前囊膜撕裂、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及囊袋阻滞综合征等。笔者将从患者适应证选择到术中细节的处理等方面,重点阐述如何避免或减少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合并永存胚胎血管(PFV)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11 年5 月至2017 年6 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白内障合并PFV患儿24例(28眼)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年龄、手术方式、手术前后眼部检查情况以及手术前后视力。结果:术前合并先天性瞳孔虹膜异常14 眼,晶状体脐状凹陷或悬韧带异常6 眼,后囊膜缺损9 眼,先天性小角膜及角膜缘干细胞异常2 眼,眼底病变2 眼,眼球震颤5 眼,斜视7 眼,全身合并腭裂1 例。大于3 岁患儿7 例(10 眼),行“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随访8.0(2.5~41.0)个月,末次随访视力均在0.1 以上,2 例(2 眼)在0.3 以上;小于1岁患儿17例(18眼),行“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选择性注视卡Snellen视力均达0.1以上,注视追视及眼球震颤均明显改善;6例(6眼)患儿一期先行“晶状体切除+前段玻璃体切割术”,年龄(5.5±2.6)个月,二期再行IOL植入术,年龄(23.5±8.1)个月,1例(1眼)达到0.6,接近正常同龄儿童,5 例(5 眼)达到标准对数视力表视力0.1 以上。手术后随访4 个月至6 年(中位数12.0 个月),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先天性白内障合并PFV大部分为单眼发病。微创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非常低,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少部分可以达到正常视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