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29篇
  免费   3369篇
  国内免费   1142篇
耳鼻咽喉   181篇
儿科学   540篇
妇产科学   377篇
基础医学   2456篇
口腔科学   538篇
临床医学   3059篇
内科学   3346篇
皮肤病学   412篇
神经病学   1138篇
特种医学   79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2477篇
综合类   4304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一般理论   5篇
预防医学   2122篇
眼科学   736篇
药学   3012篇
  28篇
中国医学   1934篇
肿瘤学   1766篇
  2024年   120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1135篇
  2021年   1737篇
  2020年   1404篇
  2019年   1096篇
  2018年   1102篇
  2017年   1130篇
  2016年   912篇
  2015年   1326篇
  2014年   1495篇
  2013年   1577篇
  2012年   2124篇
  2011年   2110篇
  2010年   1561篇
  2009年   1281篇
  2008年   1375篇
  2007年   1222篇
  2006年   1035篇
  2005年   888篇
  2004年   630篇
  2003年   545篇
  2002年   524篇
  2001年   453篇
  2000年   346篇
  1999年   247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73篇
  1990年   74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67篇
  1987年   75篇
  1986年   74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4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0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22篇
  1975年   18篇
  1973年   19篇
  1972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探索嘌呤能受体X1(purinergic receptor,P2RX1)与肺腺癌(LUAD)患者预后及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非小细胞肺癌中P2RX1的表达及其甲基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对P2RX1共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并筛选核心基因。利用TIMER 2.0数据库、R软件等分析P2RX1与免疫细胞、免疫检查点、免疫基质评分等的相关性。结果:P2RX1在LUAD中表达下调,低表达P2RX1的患者预后较差(P<0.05),且P2RX1与肿瘤纯度、分期等临床病理因素有关(P<0.05)。P2RX1的表达与肺鳞癌患者预后无明显相关。Cg06475633等P2RX1 CpG位点甲基化与患者预后相关。P2RX1共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免疫细胞活化、分化等通路和生物学进程,核心基因主要包括BTKIKZF1等。P2RX1的表达与B细胞浸润、免疫/基质评分、PD-1、CTLA-4等多个免疫检查点显著相关(P<0.05)。结论:P2RX1有望成为LUAD诊断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选取明确诊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1例作为研究对象,描述病程中的临床表现、诊疗思路及相应的检查结果。患者明确诊断后,调整治疗方案最终好转出院。ANCA相关性血管炎表现多样化,临床诊疗中应时刻警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