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告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对34例上肢。68例下肢,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及不同的创面,依从简,就近,有效的原则,采用转移。带蒂、游离(肌)皮瓣修复。结果:94例97块(肌)皮瓣全部成活,5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愈合,受区外观及功能基本正常,供区功能基本无影响。结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肌)皮瓣修复是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廖彧  巫建芳  龙贵华  马梅 《海南医学》2014,(24):3678-3680
目的:探讨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监测指标与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4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采用常规集束化治疗,同时行PiCCO监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首次心脏指数(CI)、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和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等PiCCO指标。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APACHEⅡ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时两组CI、EVLWI、PVPI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与EVLWI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3、0.743,两者水平评估患者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能为评估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提供依据,患者的预后与CI和EVLWI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糖刺激下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mRNA)及苦参碱的干预作用,探讨腹膜纤维化发生机制。方法:通过体外培养大鼠腹膜间皮细胞(PMCs),依据加入药物浓度分成5组:2.5%葡萄糖组(n=10,A);2.5%葡萄糖+苦参碱组(n=10,B);4.25%葡萄糖组(n=10,C);4.25%葡萄糖+苦参碱组(n=10,D);空白对照组(仅加不含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分别于第24 h、48 h、72 h收集培养上清液,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同时观察各组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光镜下的表现。结果:光镜下,可见对照组和B组腹膜间皮细胞小,呈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生长密集。A、C、D组腹膜间皮细胞大、呈梭形、分布较稀疏;在含2.5%高糖A组,FOXP3mRNA的表达相对水平较对照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4.25%高糖C组,FOXP3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含苦参碱溶液的B组和D组中,PMCs表达FOXP3mRNA的相对水平B组较A组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较C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苦参碱能拮抗高糖致大鼠腹膜间皮细胞分泌FOXP3mRNA,从而保护腹膜间皮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术式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对照组给予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并发症情况、JOA评分以及植骨融合情况等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疗效均理想,但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创伤性更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6月以来,我院采用骨外固定器及转移、游离皮(肌)瓣治疗胫腓骨长段粉碎开放骨折38例,疗效满意。1 1%#11临床资料1.1 1%#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均为成年男性,年龄19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撤机方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4例。A组采用传统撤机方法,B组与C组分别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为3~4分,5~6分时撤机,比较3组患者撤机状况、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直接撤机成功率比较:B组C组A组(P0.05);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比较:B组C组A组(P0.05);患者肺部气压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比较:B组C组A组(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作为呼吸机撤机指标可缩短机械通气与入住ICU时间,降低VAP发生率,且不影响撤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腓浅动脉岛状皮瓣逆转修复小腿足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腿下段及足跟部因其皮下软组织少 ,容积变化小 ,伤后易造成皮肤缺损 ,形成不稳定疤痕 ,或骨外露 ,或骨感染而影响功能。自 1996年 2月~ 2 0 0 0年 2月以来 ,我院采用腓浅动脉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此类皮肤缺损 12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均为成年男性 ,年龄 2 2~ 4 3岁 (平均 2 9.6岁 )。其中小腿下段骨外露 5例 ,内踝部疤痕 1例 ,跟腱外露 1例 ,跟部疤痕 2例 ,跟骨感染 3例。病程 2~ 11个月。二、方法 在控制炎症的基础上 ,常规清洁皮肤及创面 ,彻底切除炎性组织 ,包括骨膜及炎性骨质 ,1‰新洁尔…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芬太尼镇静镇痛的基础上,观察对比咪达唑仑和丙泊酚两种镇静镇痛方案对清醒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我科ICU危重症患者56例,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和丙泊酚组,每组28例,比较两组的NRS镇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唤醒时间及不良情绪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NRS镇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咪达唑仑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唤醒时间比较,咪达唑仑组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咪达唑仑组疼痛、躁动、谵妄等不良情绪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丙泊酚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同时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采取合理的个体化镇静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9.
组合式骨外固定器治疗严重粉碎性胫腓骨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是煤矿工业中常见的多发创伤,治疗方法不妥往往造成关节僵硬,伤口及骨组织的感染,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甚至截肢。自1995年6月至1997年2月,我院骨科采用组合式骨外固定器(北京第二医院研制)治疗严重粉碎性胫腓骨骨折58例,取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脂水平以及微炎症反应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4年3月MHD患者90例,诊断均符合慢性肾脏疾病5期的诊断标准.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的血脂、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t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析上述炎症指标对血脂及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P)的影响.结果 (1)90例患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26例(占28.9%),三酰甘油升高37例(占41.1%),总胆固醇升高31例(占34.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62例(占68.9%).(2)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组ESR、hs-CRP和IL-6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组ESR、hs-CRP和IL-6高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正常组(P<0.05).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升高组和正常组ESR、hs-CRP和IL-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ESR、hs-CRP和IL-6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负相关(r =-0.263,P<0.05),ESR、hs-CRP和IL-6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 =0.413,P<0.05),hs CRP和IL-6与AIP呈正相关(r=0.289,P<0.05),ESR与AIP无相关性(r=0.046,P=0.725),上述炎症指标未见与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有关(r=0.038,P>0.05).结论 MHD患者体内的微炎症反应可能影响其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