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来,随着医药学事业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对糖尿病治疗已经开拓了一个新的局面,不断的研究出一些与糖尿病治疗相关的靶点,以及其激动剂或抑制剂.包括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 (sodium glucose cotransporter2,SGLT2)、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受体、葡萄糖激酶激动剂(glucokinase activators,GK)、过氧化酶增殖受体PPAR和PPAR激动剂、糖原合成酶激酶GSK-3及其抑制剂、NADPH氧化酶、信号转导物和转录激活物5(sTAT5)、蛋白络氨酸磷酸酶-IB(PTP-IB)等等.综述近几年来报道与糖尿病关系较为密切的热点靶点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治疗的T2DM患者275例,其中单纯T2DM患者215例(对照组),合并SCH患者60例(观察组),检测两组生化指标及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两组CAS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该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128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调查其临床资料.结果 128例进行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发生VAP 58例,发生率45.31%.VAP组患者年龄、性别以及体重指数与非VAP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VAP组患者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以及既往吸烟史和呼吸道疾病史患者所占比例均高于非VAP组(P<0.05).VAP组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非VAP组(P<0.05).经单因素分析,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留置胃管天数、吸痰次数、血清白蛋白、既往吸烟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9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8.72、4.62、11.63、23.41、5.26、2.68、2.82、2.15、2.53,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OR=1.98、5.37、23.52、25.34、2.78、2.47,P<0.05).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VAP组患者死亡率36.21%,高于非VAP组患者的11.43% (x2 =11.11,P<0.05).结论 APACHEⅡ评分、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次数、留置气管导管天数、吸痰次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等6个指标与VAP发生存在相关性,其中作用最强的因素是气管插管次数和气管插管天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效果。方法13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70例、B组30例、c组30例。A组1:2服泼尼松5mg,3次/d,连续口服2—4周;待ESR降至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后,泼尼松开始减量,第1周减为10m∥d,分早晚2次服,同时中午1:7服消炎痛25mg/d;第2周泼尼松减为5mg/d晨服,消炎痛50mg/d,中午、晚上各1次;第3周停用泼尼松,消炎痛75mg/d,3次/d。B组仅服用泼尼松,减量方法同A组。c消炎痛75mg/d,3次/d,不减量,连用8周后停药。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甲状腺疼痛及肿大消失时间,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4周检测ESR,检测治疗前及治疗第4、8周时的血清FT3、FT4、TSH,记录停药8周内病情复发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A、B组甲状腺疼痛、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治疗后第1周血ESR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4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组治疗后第6周血FT3、FT4水平均显著低于C组(P均〈0.05),TSH显著高于c组(P均〈0.05);A、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第12周,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中,A、c组较B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低(P〈0.05)。治疗后随访8周,A、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消炎痛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汤联合门冬胰岛素泵注入治疗糖尿病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8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滋阴清热汤,1剂/d,水煎100mL,2次/d。对照组29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40μ/次,1次/d,皮下注射。治疗组29例门冬胰岛素,泵注入,20μ/次。二组同时另加服中药。连续治疗60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尿白蛋白、肾功能、血钾、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66%。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2.4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相关指标均有改善(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门冬胰岛素做泵注入联合滋阴清热汤治疗糖尿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刘新华  雷永红  黎克江 《江苏医药》2013,39(16):1950-1951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439例呼吸系统疾病合并T2DM患者资料,分为老年组(A组,275例)和非老年组(B组,164例),比较临床特征及其预后.结果 A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T2DM的发生率为62.64% (275/439),明显高于B组的37.36%(164/439)(P<0.05).两组患者前三位呼吸系统疾病均为呼吸系统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癌.A组呼吸系统感染和COPD的发病率分别为38.91%和30.18%,与B组54.27%和13.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糖控制不良者189例(68.73%),明显多于B组的85例(51.83%)(P<0.05).A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阳性者165例(60.00%),明显多于B组的56例(34.15%)(P<0.05).A组病死率8.73%,明显高于B组的3.66% (P<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合并的呼吸系统疾病以肺部感染、COPD和肺癌为多见;老年呼吸系统疾病合并T2DM患者具有血糖控制不良、肾功能受损明显和预后较差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提出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致2型糖尿病患者眼肌麻痹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例由于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致眼肌麻痹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数字减影造影(DSA)显示"左侧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行"颅内动静脉瘘栓塞术"后患者上睑下垂症状及眼球运动逐渐改善.[结论]眼肌麻痹的病因复杂.对于糖尿病患者突发的颅神经受损,除了考虑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外,还需排除其他颅内占位性病变及海绵窦区硬脑膜动静脉瘘可能,必要时可行影像学检查以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内一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服用辛伐他汀,给予观察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血脂指标水平、血糖指标水平、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患者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钙与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40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合并LRTI(A组,203例)和无LRTI(B组,200例)两组,分析糖尿病合并LRT1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A组患者发热为主者占66.50% (135/203)、伴有咳嗽咳痰占51.23%(104/203);痰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率80.30%(革兰氏阴性菌占71.78%).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血糖控制不良、肺通气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血β2微球蛋白(β2-MG)升高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合并有LRT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LRTI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患者年龄大、血糖控制不良、肺通气功能不良、低蛋白血症和血β2-MG升高是引起患者发生LRTI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