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4 毫秒
1
1.
目的 评估不同培养基上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pseudomallei,BP)Vitek 2 compact的鉴定结果。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7年5月间海南省人民医院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127株,分别将其接种于三种不同培养基上,以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为金标准,评估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采用Vitek 2 compact VT2.R7.01版的 GN卡进行鉴定并比较其准确性。结果 哥伦比亚羊血平板(CBA)上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鉴定准确率最高,为98.4%,2株被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麦康凯平板(MAC)次之,准确率为94.5%,其中4株被错误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无法鉴定到种,1株被错误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巧克力平板(CHA)鉴定准确率最低,为91.3%,其中4株被错误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株无法鉴定到种,4株鉴定不出结果。结论 该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不同培养基生长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在Vitek 2 Compact中的鉴定结果。方法收集2010年6月至2017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分离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127株,分别接种于哥伦比亚羊血平板(CBA)、麦康凯平板(MAC)和流感嗜血巧克力平板(CHA)上,以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为金标准,评估Vitek 2 Compact VT2.R7.01版GN卡对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鉴定准确性。结果 CBA平板上生长的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鉴定准确率最高,为98.4%,2株被错误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MAC次之,准确率为94.5%,其中4株被错误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为伯克霍尔德菌某种,1株被错误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CHA鉴定准确率最低,为91.3%,其中4株被错误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2株为伯克霍尔德菌某种,5株无鉴定结果。结论 Vitek 2 Compact GN卡对不同培养基上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鉴定准确率不同,建议优先选择CBA平板上菌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例急性感染性腹膜炎继发毗邻颗粒链菌败血症患者进行菌种鉴定及临床资料分析。方法 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Vitek 2 compact)、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及 API20 Strep结合细菌的菌体形态及生长特征等多种方法对1例毗邻颗粒链菌败血症患者进行菌种鉴定,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MALDI-TOF-MS技术、Vitek 2 compact及16S rRNA均鉴定为毗邻颗粒链菌,可信度均为98%以上。而API20 Strep则出现没有可信的鉴定结果。结合菌落形态、生长特点及临床特征,最终鉴定为毗邻颗粒链菌。结论 毗邻颗粒链菌为兼性厌氧菌,具有形态多形性、染色可变性及生化特性的非典型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等特点,临床表现与大多数病原体引起的败血症无明显差异,常规方法鉴定困难。本研究结果表示MALDI-TOF-MS技术、Vitek 2 compact及16S rRNA三种方法均可将对毗邻颗粒连菌准确,而MALDI-TOF-MS技术对毗邻颗粒链菌的鉴定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例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菌血症患者进行菌种鉴定和临床特征分析,提高该病诊疗水平。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2016—2017年收集的5株快速生长分枝杆菌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技术进行初步鉴定,16s rRNA确证,结合文献报道的15例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菌血症病例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 MALDI-TOF MS鉴定结果为马德里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产黏液分枝杆菌各一株,偶发分枝杆菌群2株。16s rRNA鉴定结果为马德里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产黏液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猪分枝杆菌各1株。主要临床症状为发热,2例死亡,3例治疗后好转。结论 MALDI-TOF MS是一种简单、方便、快速的快速生长分枝杆菌鉴定方法,鉴定结果与16s rRNA序列分析的符合率高。快速生长分枝杆菌菌血症多发生于人工材料、导管植入患者,实验室和临床应重视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海南省布鲁氏菌病(布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12-2017年海南省收集的16株布鲁氏菌采用Vitek 2 compact进行布鲁氏菌初步鉴定,再用传统生物学分型方法进行确证,结合饲养家畜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Vitek 2 compact鉴定12株为羊种布鲁氏菌,4株为人苍白杆菌。传统生物学分型方法鉴定11株为羊种布鲁氏菌3型,5株为猪种布鲁氏菌3型。菌株对应的16例病例中2012年1例,2013年2例,2014年4例,2015年1例,2016年2例,2017年6例,分布在东方市、临高县、海口市、万宁市、乐东县、定安县等地。同时对疫区东方市745份羊血清进行布鲁氏菌血清抗体检测,阳性47例(6.3%),从东方市病羊采集的标本中分离到羊种布鲁氏菌3型。结论 Vitek 2 compact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布鲁氏菌鉴定方法,但不能替代传统生物学分型方法;海南地区布病主要流行的菌种为羊种3型及猪种3型,通过东方市2017年布病疫情,说明海南省有布病疫畜传染人的疫情,布病防控形势严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儿童偶发分枝杆菌脓毒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儿童偶发分枝杆菌脓毒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3岁8个月,以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为表现,血培养发现偶发分枝杆菌,经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有效。结论偶发分枝杆菌属于非结核分枝杆菌,常规细菌培养不易检出。儿童感染偶发分枝杆菌感染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及时抗感染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7.
广西壮族人群稀有血型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解广西壮族人群中Ena-、Lub-、Ge-、Jk(a-b-)红细胞血型的频率与分布情况,为建立符合本地区血型抗原分布格局合理的谱细胞进行临床输血前检查提供依据。采用立即离心试管法筛选Mur+、H-;用试管法间接抗球蛋白试验或96孔微量板法直接离心试验筛选DCE/DCE、DCE/dCE、dCE/dCE表型;96孔微量板法直接离心试验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筛选Lub-、Ena-、Ge-、Wrb-和i;2 mol/L尿素溶血试验筛选JK(a-b-)表型。在4 527名壮族人群中筛选出Lub-57例、Jk(a-b-)2例;对其中2 825例壮族筛选出Mur+319例,没有发现Ena-、Ge-、Wrb-、类孟买血型、成人i及DCE/DCE、DCE/dCE、dCE/dCE表型。结果显示,广西壮族人群Jk(a-b-)稀有表型频率(0.044%)高于欧洲白人、我国上海和广东番禺地区人群;Lub-表型频率1.26%;Mur+频率(11.29%)高于上海及广东番禺地区,但明显低于云南怒族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体外抗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活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test法,对临床分离的109株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进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检测,计算MIC_(50)和MIC_(90),与有CLSI敏感性判断标准的亚胺培南、强力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他啶、四环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有EUCAST敏感性判断标准的美罗培南药敏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检测的8种抗菌药物的MIC_(50)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25/4μg/mL、亚胺培南0.5μg/mL、美罗培南0.5μg/mL、强力霉素0.5μg/mL、复方磺胺甲噁唑1μg/mL、头孢他啶1μg/mL、四环素2μg/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2μg/mL;MIC_(90)分别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5μg/mL、亚胺培南0.5μg/mL、美罗培南1μg/mL、复方磺胺甲噁唑2/38μg/mL、头孢他啶2μg/mL、强力霉素2μg/mL、四环素4μg/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μg/mL。所测有CLSI判断标准的6种抗菌药物敏感性显示,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均为100%,其他药物敏感性依次为强力霉素99.08%,复方磺胺甲噁唑95.41%,四环素94.49%。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体外对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的MIC_(50)和MIC_(90)均低于其他7种抗菌药物,表明其在体外对该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结合其体内药代学特点,临床可尝试使用以获取体内对该菌药效学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了检验医师参与海南地区2例布鲁菌感染患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两例患者均出现畏寒、发热现象,其中一例伴有四肢乏力、食欲不振,另一例伴有明显头痛。血培养革兰染色镜检见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呈“细沙样”,柯氏染色待检菌为阳性(红色),大肠埃希菌为阴性(蓝色),15 min尿素酶强阳性,具备布鲁菌感染的特点。血清试管凝集试验(SAT)效价分别为1:200及1:600。考虑到患者曾有牛羊接触史,结合发病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布鲁菌病。经利福平(600 mg/d)联合多西环素(200 mg/d)正规治疗6周后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 例单增李斯特菌病的诊疗过程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先后误诊为视神经脊髓炎、病毒性脑膜炎的单增李斯特菌脑膜炎患者的诊疗过程及误诊原因。结果 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麻木、乏力、反复发热、意识障碍、言语不清等。单增李斯特菌性脑膜炎累及脊髓患者临床表现具有误导性。患者经青霉素联合复方磺胺甲噁唑治疗好转出院,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临床医生应提高对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疾病的警惕性,加强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诊治水平,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