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在乳腺癌诊断和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FQ-PCR法,并以β2-微球蛋白为内对照测定15例健康女性体检者、30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和81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CCND1的表达量。结果CCND1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均高于前2组(P〈0.05),β2-微球蛋白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1例乳腺癌患者阳性率为45.7%,良性乳腺疾病组为0。结论FQ-PCR技术是高度灵敏、高度特异的快速定量检测CCND1方法,可有效监测乳腺癌的诊断:疗效、转移,评估其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2005年1~12月临床样本中分离的3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CARB基因携带情况,并对CARB基因分型。方法应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并筛选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方法筛查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CARB基因,用DNA测序法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分型。结果34株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有32.4%携带CARB基因,测得DNA序列进行BLASTn比对,基因型为CARB-3型。结论我院临床样本中分离的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CARB-3型基因,携带率较高,医务工作者应重视和加强耐亚胺培南的铜绿假单胞菌的防治和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4.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其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酶烯酶相关基因(IMP、VIM、GIM、SPM、OXA、GES)、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采用Etest试验观察氰氯苯腙(CCCP)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以研究细胞内主动外排机制。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外,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48.0%~54.0%,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敏感率为3.0%~29.0%;对美罗培南29.0%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检测到IMP阳性率17.6%,oprD2阳性率2.9%,其余耐药基因未检测到;当CCCP存在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4个浓度梯度,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占11.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内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但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不是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是选择和执行适当的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IQC)程序,例如依据测定项目的质量要求和方法特点选择统计学标准、控制规则和质控品的数目,并严格执行IQC程序以提高IQC的质量[1]。室内质控方法很多,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中仍主要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笔者长期从事免疫学检验质量管理工作,发现医院、血站检验科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比较普遍的问题或疑问,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结合相关专著,简要介绍如下,供实验室参考。  相似文献   
6.
钙非依赖型磷脂酶A2(iPLA2)属于Ⅵ型磷脂酶A2,其活性受蛋白激酶C(PKC)、钙调蛋白、活性氧等物质的调节。iPLA2分解产生的花生四烯酸(AA)和溶血磷脂是一类信号传递因子,参与调节多种细胞功能。该文就iPLA2的调节及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甘氨脱氧胆酸(GDCA)对肝细胞脂质过氧化及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探讨GDCA 肝损伤机理。方法 以 GDCA 为处理因素,体外培养肝细胞。结果 终浓度为250μmol/L 时,GDCA 组培养1~4小时,肝细胞 MDA 含量显著增加(P<0.001),细胞膜流动性显著降低(P<0.02)。随着丙二醛(MDA)的增加和细胞膜流动性的降低,肝细胞释放 ALT 增加,r 分别是0.945和0.986。结论 GDCA 能引起肝细胞 MDA 增加和膜流动性降低,从而导致肝细胞损伤,从新的角度解释了 GDCA 的肝损伤机理。  相似文献   
8.
实验证实甘氨脱氧胆酸(glycodeox-ychollcacid,GDC)≥250μmol/L可导致大鼠肝细胞坏死,细胞膜流动性降低[1]。磷脂酶A2(phospholipaseA2,PLA2)过量释放和/或激活在多系统器官衰竭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用GDC处理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以探讨GDC对sPLA2酶活性的激活,酶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材料与方法1.主要试剂:sPLA2单克隆抗体由美国Lisa.A.M教授惠赠。RNA提取试剂购自德国宝灵曼公司。marker:pBR322DNA/BStN…  相似文献   
9.
神经管缺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红  丁熙  杨明清  黄文方 《西部医学》2006,18(6):794-797
神经管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性先天畸形,是最常见的新生儿缺陷,根据孕早期神经管发育受阻导致闭合不全的时期及部位的不同,主要类型有无脑畸形、脊柱裂、脑膨出,目前已成为影响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普遍认为其发病机制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结果。本文就近几年有关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产前诊断、早期预防和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NFGNB)的类型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和ATB半自动细菌鉴定和药敏系统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共分离到NFGNB836株,分属7个菌属,未分离到无色杆菌属和金氏杆菌属;分离率前3位为铜绿假单胞菌(47.25%)、鲍曼不动杆菌(17.3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4.11%);铜绿假单胞菌对SCF、COL、TZP、IMP较敏感,敏感率为75.0%~89.0%;鲍曼不动杆菌对IMP、COL、TZP、TIC/CA、SCF较敏感,敏感率为72.0%~90.0%;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IMP天然耐药,除了对TZP、SMZ、SCF、TIC/CA较敏感,敏感率为50.0%~71.0%,对其它抗生素耐药严重。铜绿假单胞菌对IMP和SCF敏感率有下降趋势;不动杆菌对IMP较稳定,但对SCF有下降趋势。结论我院NFGNB耐药情况严峻,应密切监测细菌耐药特点和耐药趋势,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