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用K—medoids聚类分析方法来寻找典型病理图像。方法:对正常、低度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细胞的51个特征参数进行标准化处理,以消除原始变量数量及量纲影响。运用统计软件R对所有特征参数进行K—medoids聚类分析。结果:对于正常、低度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细胞的分类正确率分别为91.7%、98.0%和92,0%。作为类中心点的3个病理图片可作为典型病理图片指导临床及教学研究。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客观性强,可应用到其他医学领域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肥胖相关的卫生保健服务的研究热点和规律。方法以“(child)AND(obesity)AND(de—liveryofheahhcare)”为检索策略,收集PubMed数据库中收录的2001~2010年发表的儿童肥胖相关的卫生保健服务文献,下载文献所标引的主题词并统计其出现的频次。根据设定阈值截取高频主题词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共检出儿童肥胖相关的卫生保健服务文献808篇,截取30个高频主题词。共词聚类分析结果为:社会支持和社会经济冈素相关的研究,该类别中共包含10个高频主题词,分别为知识、态度和实践、调查表、体重指数、横断面研究、体重、社会经济因素、儿童营养生理学现象、家长/心理学、亲子关系和治疗效果;生活方式相关的研究,该类别包含5个高频主题词,分别为健康态度、生活方式、健康行为、活动和饮食习惯;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相关的研究,该类别下共包含9个高频主题词,分别为肥胖预防及控制、健康促进的方法学研究、运动量、儿童营养科学研究、项目评估、前驱性研究、肥胖/流行病学、社会营销和健康促进;儿童肥胖相关基线信息的研究,该类别下共包括6个高频主题词,分别为危险因素、患病率、卫生保健需求、美国/流行病学、护士角色和儿童福利。结论社会支持、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和儿童肥胖的基线信息研究是目前儿童肥胖相关的卫生保健服务领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辽宁省成人的健康自评情况,为当地医疗与保健提供参考。方法使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横断面调查数据,描述辽宁省成人的健康自评情况,秩和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健康自评的差异。结果 3 129名成人中有42.59%的人自评为健康,42.37%的人认为一般,3.94%的人认为比较不健康,9.08%的人认为不健康,2.02%的认为非常不健康。不同性别、年龄、收入水平的健康自评及健康自评变化情况不同。结论辽宁省女性、高龄人群在疾病防控中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天津某三甲中医院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为急诊抢救室资源调配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2020年5月31日急诊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入抢时间、病种、滞留时间等.结果 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5672例次,以男性居多,3075例次(54.2%);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冬春季患者最多,共3190例次(56.2%);疾病谱中以心脑血管病比例最高,共计2851例次(50.3%);抢救室平均滞留时间792分钟.结论 应根据季节、气候、时间、患者特点等合理调配抢救室资源,提高医护人员对急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救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上海市基本消灭疟疾后 ,1994~ 1999年疟疾流行的变化趋势。 方法 对全市 1994~ 1999年多项疟疾监测指标、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结果  6年共发现 74 7例疟疾病例 ,总发病率本地居民为 0 .31/10万 ,外来流动人口为 8.88/10万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χ2 =4 312 .31,P<0 .0 0 1) ;两者 1999年发病率较 1994年分别下降了6 7.4 4 %和 95 .2 5 %。输入病例占病例总数的 82 .4 6 % ;市区只有输入病例 ,5 7.94 %外省输入病例和 5 5 .73%本地感染病例相对集中在流动人口较为聚集的 4个区 (县 ) ,前者的发病高峰约较本地病例提前 1个月。本地居民未查见带虫者 ,纵向监测点青少年儿童 IFAT抗体阳性率为 0 .31%。82 .5 0 %为非活动性病灶点 ,99.4 0 %病灶点仅有 1个病例。 结论 上海市疟疾以输入病例为主 ,虽然市郊区 (县 )仍发生低水平的本地传播和感染 ,但未引起局部流行或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6.
黄芪多糖对阿霉素诱导的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对大鼠阿霉素性心衰的保护作用。方法 取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衰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每组10只。黄芪多糖组连续14d黄芪多糖水溶液灌胃[3g/(kg·d)],正常对照组和心衰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心衰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分4次静脉注射阿霉素[10.4mg/(kg·2d)]复制心衰模型。给药全部结束后,检测大鼠心肌重构、细胞凋亡和抗氧化性等指标。结果 阿霉素导致心肌纤维化,肌原纤维溶解断裂,线粒体肿胀变性,应用黄芩多糖能明显改善心衰症状。血流动力学和TUNEL染色进一步证实黄芪多糖能缓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损伤,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Bax的表达,同时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Bcl-2的表达来实现的。结论 黄芪多糖对阿霉素性心衰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铁是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许多生理生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往对铁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多注意铁缺乏的危害,近年来有关铁过负荷引起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心血管损伤相关疾病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体内铁过负荷与心血管损伤相关疾病的发生显著相关[1],铁过负荷是导致心血管损伤相关疾病发生的一种重要因素.本文就心脏铁代谢及其与心血管损伤相关疾病的关系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葛军  黄德生 《医疗卫生装备》2014,35(10):163-164
0引言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DR X线机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各级医院,成为当今放射医疗诊断设备中的重要成员之一。新东方1000医用X线摄影系统,应用最新技术a-Si FPD探测器及专用图像处理技术。单平板系统、立式摄影架与摄影平床双工作位设计,能满足从胸片到普通平片进行立位、卧位摄影,正、侧位摄影及专用倾斜投照摄影的全部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目的验证血液、肠道和呼吸道传播传染病发病是否仍然存在传染病季节流行现象("Z-D"现象),并且对前兆升集合与前兆降集合分界点的选取进行改良。方法利用2004-01/2014-04传染病疫情资料,建立相关疾病的时间序列,进行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前兆升降比的相关分析,运用建立的预测模型进行回顾性验证和外推性验证。结果全国甲肝、乙肝的时间序列存在"Z-D"现象,丙肝、戊肝、伤寒和副伤寒、百日咳、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和猩红热的时间序列不存在"Z-D"现象。通过Excel 2003软件获取甲肝、乙肝的最佳截取点分别在11月和8月,两者最佳截取点的月累计百分位数与流行年前兆升降比都呈负相关关系(甲肝:r=-0.9378,P=0.006;乙肝:r=-0.8473,P=0.033),回顾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83.3%,外推性验证符合率分别为100%、33.3%。结论全国甲肝、乙肝流行中存在"Z-D"现象,但乙肝的外推性预测符合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角度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血瘀证的发病机制及辨证规律,构建出血瘀证血清诊断模型,初步探讨其发病及辩证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按照年龄及性别等匹配的原则募集180例研究对象,包括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血瘀证患者、壮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汉族LIDP非血瘀证患者、壮族健康者及汉族健康者各30例。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及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各组血清样本并绘制蛋白质质谱图,通过Biomarker Wizard软件、蛋白数据库及文献检索识别差异蛋白,进而建立并验证血清诊断模型,并最终对部分差异蛋白进行液质联用串联质谱分析。[结果]在分子量为1 000~50 000 Da范围内组间共检出13个表达显著差异的蛋白峰(P<0.05)。对其中的6个进行串联质谱分析,壮族LIDP血瘀证患者中有2个为高表达,4个为低表达。所建立的壮族LIDP血瘀证血清学诊断模型敏感性为100.00%,特异性为93.33%,阳性预测值为93.75%。经113例独立血清样本盲法验证,该模型敏感性为94.44%,特异性为95.79%,阳性预测值为94.44%。[结论]由13个差异表达蛋白构成的诊断模型可区分壮族LIDP血瘀证与LIDP其他中医证型及健康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