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声调感知范畴化的特点及具体表现形式,为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选取4~6岁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30例设为患儿组,另选取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30例设为正常组。要求2组受试者对通过语音分析软件Praat制作的从/bá/到/bà/的11个声调连续体语音材料进行声调辨认和区分实验。实验分别通过E-prime1.1版程序编程在电脑上呈现,根据2组受试者做出的行为来判断并比较2组在辨认率和区分率上的参数差异。 结果2组受试者在辨认曲线形态上均呈典型“S”型,即2组受试者在感知/bá/与/bà/时,均呈现出范畴化模式,正常组的范畴边界在刺激台阶6~7,而患者组范畴边界靠前,在刺激台阶5~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区分曲线上,2组受试者均呈现出明显的峰值,且各峰值所对应的刺激台阶与辨认曲线的交叉中点位置基本相当。另外,患者组在辨认曲线绝对值(b1)和区分曲线峰陡峭度(DP)上均低于正常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组的边界宽度(Wcb)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声调感知范畴化程度与正常同龄儿童存在不对称,他们在声调感知上可能存在障碍,这有可能是导致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在发音时发生语音偏误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汉语声调对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塞音偏误的影响,为其临床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4~6岁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28例(患儿组)及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25例(正常组),以跟读复述的方式录取6个塞音(/b/、/d/、/g/、/p/、/t/、/k/)与单韵母/a/组成的包括汉语普通话四个声调的24个单音节词,通过praat语音分析软件提取各单音节词语的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值,采用混合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两组在四种不同声调上同一塞音的VOT值差异。结果两组组别主效应显著,患儿组与正常组之间各音节VO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正常组声调类型与声母类型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患儿组声调类型与声母类型交互作用显著(P<0.001),声母/b/的VOT:/ba/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抽取2018年1月-2019年5月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就诊儿童并确诊为多动症患儿,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多学科协作健康教育,并用Conners父母量表考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得分,进行治...  相似文献   
4.
5.
正腭裂患儿手术治疗后虽腭部解剖结构恢复正常,但其腭咽闭合功能及错误的代偿性发音习惯仍使其表现为以共鸣异常、鼻漏气、构音异常及发声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语音障碍,称为腭裂术后语音障碍~([1])。我国腭裂患者数量巨大,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的康复治疗有着迫切的需求,然而,现有的腭裂术后语音治疗方法尚不统一,临床疗效报道各异。因此,探讨出更加行之有效治疗方法将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在临床中发现,对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应用口腔内局部穴位点刺及针刺经脉循行上远端调理脏腑的腧穴将有可能改善舌部-软腭-咽后壁的运动协调能力,再结合常规语音训练将能更有效改善腭裂术后语音障碍患儿的语音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漏误诊的原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降低漏误诊率。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康复科收集的漏误诊的56例AS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41例,女15例,年龄1.5~7.3岁。结果:漏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20例(38.2%)、精神发育迟滞17例(20...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分析第二版孤独症诊断观察量表(ADOS-2)模块1与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1月—2022年3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童神经康复医学科初次就诊,第一诊断为ASD、全面发育迟缓儿(GDD)及评估为正常的104例儿童为研究对象。其中ASD患儿60例(高、低功能各30例)为ASD组,24例全面发育迟缓患儿(GDD患儿)及正常儿20例为非ASD组,两组均采用ADOS-2模块1和CARS评估。比较两个量表与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中ASD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对比两者诊断ASD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1)ADOS-2模块1与DSM-5的一致性好(Kappa=0.862),CARS与DSM-5的一致性为中等(Kappa=0.509),ADOS-2模块1与CARS间的一致性为好(Kappa=0.695)。2)ADOS-2模块1的敏感性优于CAR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3,P<0.001)。ADOS-2模块1在诊断IQ≥70和IQ<70的儿童中的敏感性、特异性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RS在诊断IQ<70的儿童的敏感性优于IQ≥70的儿童(χ2=7.500,P=0.006),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OS-2 模块1、CARS均为辅助诊断ASD的重要工具,ADOS-2模块1在ASD儿童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临床工作中,对IQ≥70的儿童,建议降低CARS的诊断阈值,以提高CARS的诊断敏感性,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影像评估观察头针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更有效的留针时间。方法:将6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分为A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30 min;B组30例,头针留针时间为2 h;2组均治疗1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5天,连续治疗3疗程。同时选取正常同龄儿童30例作为对照比较,对正常儿童及治疗前后的患儿进行DTI扫描,并评估A组、B组的康复疗效。结果:治疗后,A组、B组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GMFM-88)评分均较前提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治疗均有疗效,而2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组、B组DTI图像各感兴趣区点各向异性性分数值(FA)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脑性瘫痪患儿白质纤维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治疗后,A组在扣带束(CG)、内囊前肢(ICAL)上F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内囊后肢(ICPL)、皮质脊髓束(CST)、胼胝体压部(SCC)、胼胝体膝部(GCC)上,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在以上各项感兴趣区点F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B组各项FA值均较A组高,且在CST、ICPL、CG、SCC、GCC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B组疗效优于A组。结论:头针留针2 h的康复疗效要优于留针30 min。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