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硬膜下水瘤发展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报道少见。我们收治 2例 ,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例 1,男 ,5 9岁 ,头部外伤后头昏头痛 3小时入院。伤后无昏迷 ,呕吐 2次胃内容物。头颅CT :左侧小脑部硬膜外血肿 ,约 2 0ml,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 ,左侧明显 ,CT值 5Hu。体检 :神清 ,双瞳孔 2 .5mm ,颈项强直 ,克氏征 ( )。入院后立即行左小脑部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术后 6日头颅CT :双侧额颞部硬膜下积液较入院时增多 ,未予处理。伤后 40天头颅CT :左额颞部硬膜下血肿 ,右额颞部硬膜下积液明显吸收。行左侧颅骨钻孔引流 ,引流出暗红色血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性评价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的安全性、技术成功率及远期疗效。方法6例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经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并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YM‐Lip)实施完全性充填栓塞治疗,术后6、12、36个月行多排螺旋C T增强检查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以评价远期疗效。结果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6例中共栓塞病灶26个,其中,成功栓塞病灶数分别为15个1例、2个4例、3个1例。26个病灶均不同程度缩小,其中,C T显示术后6、12、36个月被栓塞病灶直径缩小超过50%、直径缩小小于或等于50%、病灶消失分别为38%(10/26)、54%(14/26)、8%(2/26),62%(16/26)、23%(6/26)、15%(4/26),69%(18/26)、12%(3/26)、19%(5/26)。技术操作成功率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病灶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肝多发海绵状血管瘤经动脉超选择栓塞技术操作成功率高、微创、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肃省城乡50岁及以上回族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白内障影响因素、白内障覆盖率和社会负担率。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甘肃省回族聚居地区城乡抽取50岁及以上回族人群590名进行眼部检查,包括晶状体混浊程度和白内障手术情况。应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生活习惯和环境等因素对白内障患病率的影响。结果受检人群白内障患病率为48.47%,高龄、文盲、农牧民人群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户外活动时间长、糖尿病病史是老年性白内障危险因素,喝茶、身体锻炼习惯为保护因素。以双眼中较好的眼矫正视力小于0.05为标准,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为50.00%。白内障社会负担率为6.10%。结论在甘肃省城乡50岁及以上的回族人群中,白内障患病率高于同年龄全国平均水平。白内障盲或重度视力损伤者造成的社会负担较重,手术覆盖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4.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6岁,面部感觉异常伴头晕近2年。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7个月。影像学表现MRI表现见图1。图1A为脑桥左侧病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中央高信号、周围低信号,提示海绵状血管瘤伴出血可能大;图1B为延髓左侧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靶向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eIF4E)的shRNA表达载体,观察eIF4E表达抑制对喉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根据人eIF4EmRNA序列设计并构建2个靶向人eIF4E基因的shRNA真核表达载体(pSilencer 4.1-sl和pSileneer4.1-s2);然后以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shRNA表达质粒转染至人喉癌细胞系Hep-2,经G418筛选出稳定转染的阳性细胞;分别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构建成功的2个shRNA干扰质粒进行有效性筛选,分析其eIF4E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筛选出表达抑制最强的稳定转染喉癌细胞系(Hep-2-s2)。通过噻唑蓝(MTT)试验检测Hep-2-s2细胞的体外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技术(FCM)检测其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情况。结果经双酶切证实转录shRNA的目的基因片段已成功克隆入pSileneer4.1-CMVneo真核表达载体中,经测序证明插入序列完全正确;eIF4E—shRNA2可以显著下调eIF4E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IF4E基因的表达下调明显抑制Hep-2细胞的体外增殖(P〈0.05);Hep-2-s2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了(14.7±1、1)%,而S期细胞比例减少了(13.2±1.6)%(P〈0.05);Hep-2-s2的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到(18.3±1.7)%(P〈0.051。结论shRNA介导的eIF4E基因表达下调可显著降低喉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同时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率增加.为喉癌基因治疗筛选出了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现在普遍认为,所谓神经于细胞是来源于神经系统或能分化为神经组织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及不对称分裂特性的一类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可调控定向诱导分化特性及可能与宿主神经系统发生整合等特性。在各种神经系统损伤修复、神经变性疾病的基因治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于细胞在神经组织中含量极微.如何获取大量纯化神经于细胞是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IF)对邻近节段侵扰情况及术后影像学退变(ASDed)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185例行MIS-TLIIF治疗的单节段退行性腰椎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3个月,统计患者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关节是否侵扰分为侵扰组与非侵扰组。探讨影响MIS-TLI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相关因素;随访3年,比较侵扰组与非侵扰组术后3年内ASDed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发生侵扰64例,发生率为34.59%;未侵扰组121例。侵扰组体重指数(BMI)≥30 kg/m^(2),顶椎节段为L5,术前关节突关节角≥40°例数占比,关节突关节轴径、冠状径、矢状径高于非侵扰组(P<0.05);侵扰组术前螺钉内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低于非侵扰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顶椎节段为L5、BMI≥30 kg/m^(2)、术前关节突关节角≥40°均为MIS-TLIIF术后关节侵扰的影响因素(P<0.05)。随访3年,侵扰组失访2例,非侵扰组失访4例,随访率为96.76%,侵扰组术后3年内ASDed的发生率(56.45%)高于非侵扰组(39.32%)(P<0.05)。【结论】顶椎节段为L5、BMI≥30 kg/m^(2)、术前关节突关节角≥40°均为MIS-TLIIF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影响因素,且术后邻近节段关节突关节侵扰的患者术后3年内ASDed的发生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Ray  KK  Cannon  CP  McCabe  CH  何鹏程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6):414-414
在普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评估和感染疗法一心肌梗死溶栓22(The Pravastatin or Atorvastatin Evaluation and Infection Therapy—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fion 22.PROVE IT—TIMI22)试验中已经提示,与标准治疗相比.强化他汀类治疗可改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人的临床结果超过2年,但是强化治疗的早期或后期效果对整体临床效益的作用目前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9.
念珠形发1例: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5岁男性,患念珠形发,无其他器官系统异常。头皮病理示毛囊稀疏,毛囊角化,有角栓形成。毛发扫描电镜示结节部尚存少量毛小皮,大部分毛小皮消失,狭窄处毛小皮消失,呈平行纵嵴,嵴间有沟,部分沟中有洞。口服维甲酸有效,提示发病可能与毛囊角化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据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受者巨细胞病毒(CMV)血清学检测结果采取不同的CMV感染防治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7例患者,移植预处理前1周依据受者CMV血清学检测结果,对于移植前PP65抗原、CMV抗体及CMV-DNA定量均阴性的受者,应用阿昔洛韦预防CMV感染;移植前PP65、IgM抗体及DNA定量阴性,IgG抗体阳性的受者应用静脉更昔洛韦预防CMV感染。预处理中及移植后均采用阿昔洛韦进行病毒感染的预防,并定期检测PP65及CMV-IgM和CMV-DNA定量,当出现PP65阳性和/或CMV-IgM阳性、病毒复制增加时,给予更昔洛韦或膦甲酸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36例受者移植后检测CMV抗体IgG均为阳性,巨细胞病毒血症占18.9%(7/37),CMV病占10.8%(4/37),CMV感染的时间为移植后+27~+65d,CMV感染多见于非血缘、HLA不全相合及发生aGVHD的患者,经更昔洛韦和或膦甲酸钠治疗后无一例因CMV病死亡。应用不同预防CMV感染方法的患者间造血重建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依据受移植前受者血清学检测结果给予不同的预防方案并结合预先治疗方案防治CMV感染可以明显减少CMV潜伏感染转变为CMV病的概率,且对造血重建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