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23例cbI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性半胱氨酸尿症)患儿临床表现、基因突变类型、治疗效果和预后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认识,为该病精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整理2012年1月~2016年12月青岛地区通过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诊断的23例cbI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完善辅助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诊疗效果,按临床表现分析重型、轻型和中间型,探讨患儿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类型以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cbI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差异较大,个体表现多样,重型患者基因突变以c.609GA/c.658_660del AAG为主,临床多新生儿期发病,以抽搐、代谢危象、喂养困难、体重不增为主要表现;轻型患者基因突变以c.482GA/c.658_660del AAG、c.482GA/c.609GA为主,早期确诊后及时治疗临床表型基本正常。采用羟钴胺素可明显改善cbI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的临床症状,但患儿预后仍与基因型有密切关系。结论 c.609GA、c.658_660del AAG是青岛地区cbI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重型患者主要突变,c.482GA是轻型患者的主要突变;新生儿串联质谱筛查是早期发现MMA患者的有力手段,结合基因突变类型给予不同MMA患者个性化治疗,是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治疗效果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风湿性心脏病患儿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风湿热(RF)并心脏病变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RF患儿20例(RF组),包括风湿性心脏病患儿11例(心脏病变组),无心脏病变患儿9例(无心脏病变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测定各组血浆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ECG检查.健康对照组随机采血1次,测定血浆BNP和cTnI水平.应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F组患儿血浆BNP、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a<0.01);心脏病变组血浆BNP水平较无心脏病变组明显升高(P<0.01),cTnI水平二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BNP异常升高率显著高于cTnI(x2=14.19,P<0.01)及ECG(x2=10.23,P<0.01),cTnI异常率与ECG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7,P>0.05).心脏病变组患儿BNP与cTnI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P<0.05).结论 BNP在风湿性心脏病患儿中异常增高,与cTnI呈正相关,且较cTnI、ECG灵敏度高.BNP、cTnI二者结合对RF并心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假丝酵母菌病(congenital candidiasis)是新生儿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足月儿和早产儿中均有发生。患儿可表现为皮肤感染,严重者可有全身性感染。先天性假丝酵母菌病早期诊断较困难,诊治经验多源自病例报道,易致治疗延误。治疗方案主要考虑高危因素、胎龄、出生体质量及临床表现等。现对目前先天性假丝酵母菌病的诊治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对此类感染的早期诊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联动效应及其意义。方法将2002-10—2004-03就诊于武汉市儿童医院和广州市妇婴医院的31例重症感染患儿与25名健康儿童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所选的重症感染患儿均合并MODS。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研究组的血清瘦素水平及细胞因子IL-6及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研究组,血清瘦素与IL-6及TNF-α水平变化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儿科重症感染合并MODS患者的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升高,其联动效应是宿主抗感染的重要防御反应。监测血清瘦素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对儿科重症感染的进程分析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婴幼儿超重的临床特点,评价健康知识宣教对婴幼儿超重的干预作用。方法以体重大于NCHS/CDC 0-36个月身长-体重曲线第95百分位数为标准诊断婴幼儿超重88例,对父母进行问卷调查和健康知识宣教,定期随访婴幼儿生长发育指标,并与56例同期健康足月儿对照。结果超重婴幼儿以男性多见, 18%有肥胖家族史,其出生体重和身长、1岁内体重和身长以及父亲的体重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超重起始年龄平均为(3.9±1.7)个月。随访6~36个月,80%的超重婴幼儿经早期干预后体格指标恢复正常,少数于幼儿期再度超重。30例超重婴幼儿随访至生后1.5岁,其中50%仍超重,其母亲BMI较非超重组显著增高。结论婴儿期超重可持续至幼儿期,预防婴幼儿超重应从胎儿时期抓起,以健康知识宣教为主的干预措施对纠正婴幼儿超重具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正常值及一般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测技术对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进行测定。经统计学处理获得本实验室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正常值,结果表明新生儿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较成人为长,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在男女婴之间左右侧耳之间也较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胎膜早破对脐血瘦素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胎膜早破时脐血瘦素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检测 79例新生儿脐血样本的瘦素水平 ,其中有胎膜早破史的研究组 38例 ,无胎膜早破史的对照组 4 1例。并且追踪新生儿出生1周内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 胎膜早破的脐血瘦素水平升高 (15 2 5± 6 0 4ng/ml) ,与对照组 (8 83± 3 180ng/m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胎膜早破的脐血瘦素水平在不同的胎膜早破持续时间段比较 ,12hour≤胎膜早破 <72h (16 16 3± 3 5 86ng/ml)、胎膜早破≥ 72h (2 0 32 8± 6 76 8ng/ml)的脐血瘦素水平较胎膜早破 <12hour (10 4 13±2 994ng/ml)的脐血瘦素水平明显增加 ,其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 (分别为P <0 0 1,P <0 0 1) ;而且胎膜早破的新生儿出生 1周内的感染发生率增高 (χ2 =6 6 5 2 ,P <0 0 1) ,临床发生感染的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增高 (17 35±5 4 9ng/mlvs 10 85± 5 18ng/ml,P <0 0 1)。结论 有胎膜早破史的新生儿脐血瘦素水平升高 ,特别在胎膜早破≥ 12小时后。脐血瘦素水平可作为反映机体免疫状况的指标 ,可提示机体有无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丙戊酸(VPA)对发育期大鼠内侧颞叶癫痫(MTLE)模型海马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寻求与VPA抗癫痫作用相关的蛋白质以及探讨VPA在MTLE发病早期发挥抗癫痫作用的机制.方法 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诱导的发育期大鼠MTLE模型,采用二维凝胶电泳(2-DE)技术分离海马总蛋白,PDQuest软件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 建立了VPA治疗前后的MTLE模型大鼠海马蛋白质的2-DE图谱.质谱鉴定出9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其中4个在VPA治疗后表达上调;5个下调.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发育期大鼠MTLE模型VPA处理前后的海马蛋白质2-DE图谱;β-synuclein、Neurogranin等差异表达蛋白可能与VPA在MTLE发病早期发挥抗癫痫作用的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07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与中华儿科杂志制定的《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按照指南的诊断流程询问病史、检查体格、辅助检查,对107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107例非特异性慢性咳嗽儿童,婴幼儿期(0~3周岁)28例,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1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9例、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I例;学龄前期(3-6周岁)69例,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3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36例、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3例;学龄期(〉6周岁)10例,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5例、上气道咳嗽综合症(UACS)3例。结论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比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GCV)治疗婴幼儿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用GCV治疗32例婴幼儿活动性CMV感染者,治疗前后查血像和肝肾功能,将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了解GCV对血液和肝肾功能有无影响,观察与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该组患儿用更昔洛韦治疗对外周血像无明显影响;少部分患儿出现谷丙转氨酸(ALT)一过性升高;极少数患儿有惊厥与脑缺氧等神经毒性。结论:更昔洛韦治疗CMV感染是有效的,但由于有神经毒性的不良反应,故应谨慎地用于治疗症状性CMV感染患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